摘要: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一種客觀存在,應讓學生多參與主動思考。課堂上,教師不能急于解決問題,也不要急于推進教學進度,要等待學生的思考,等待學生的感悟,等待學生的自我教育。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細心揣摩,主動發現,適時點撥。教師還可以試試少講一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教師的著力點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嘗試。
關鍵詞:職校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著力點;激發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4-0031-02
收稿日期:2014-02-28
作者簡介:劉景忠,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徐州,221008)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
一、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一種客觀存在,
應讓學生多參與主動思考
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的,但為什么課堂上學生的思想卻處于封閉狀態,思維處于停滯狀態呢?這是值得我們深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筆者認為問題出在教師身上。有的教師不考慮學生在想些什么,也不考慮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些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講下去,遇到需要學生參與的環節,便自作主張地預設好了所有問題,然后動員學生回答??上У氖牵@樣的環節往往收不到任何效果。因為“問題”不是來自學生的“疑問”,而是來自教師的預設?!皫熣撸詡鞯朗軜I解惑也”,教師的任務是“解惑”而不是“設惑”。由于問題不是來自于學生,學生當然也就沒有回答的積極性了。
有的教師或許會說,這些問題不是我預設的,是教學大綱或教材上規定好的。這里需要澄清兩點:(1)預設問題一般都會考慮到學生需要。公正地說,無論是教材的編寫者還是多數教師,他們在預設問題時并非全然不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時候他們預設的問題甚至與學生的思維高度一致。但是,同一個問題是由教師預設好還是由學生提出來,其效果大不一樣。(2)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對學生的思維活動影響很大。當教師教教材的時候,無論是講授、提問還是討論、探究,都沒有跳出教材這個“圈”,學生也就很難被這樣“低效率”、“小兒科”的教學所吸引。當教師是用教材教的時候,就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
二、教師不能急于解決問題,
也不要急于推進教學進度
在聽課時,經??梢园l現一些教師教學設計的閃光點。如一位教師在講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時,沒有急于講新課,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在我國近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被稱為“民族魂”,這位作家是誰?學生中無人回答。教師接著在黑板上寫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說:“同學們看到這兩句詩,會想到哪一位作家?”還是沒有學生回答。教師自己說出了答案:“他就是魯迅”。然后教師接著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
新課的導入就這么結束了?這個問題就這么過去了?筆者想與這位教師交流一下:第一,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作為教學導入也非常貼切,為什么不展開呢?第二,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筆者不相信全班同學都答不上來。有的可能等教師提問,有的可能有些靦腆不愿意主動回答,有的也許覺得問題太簡單不值得主動回答。無論屬于哪一種情況,既然提出了問題,為什么不等學生回答呢?第三,為什么不就“民族魂”這個話題,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魯迅文章,師生之間展開議論和討論呢?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議論透了,這篇課文也就學好了一半。類似現象不勝枚舉。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實而吝嗇地給予概括。因為由事實過渡到概括性的結論——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充滿情感的時刻,就好比是學生攀上了一個高峰,為取得勝利而滿懷喜悅。反觀我們職業學校的課堂,沒有高峰,只有坦途,即使課程本身有高峰,教師也都會避開高峰走坦途。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都不可追求“立竿見影”。在教育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等待。等待學生的思考,等待學生的感悟,等待學生的頓悟,等待學生的自我教育。等待的過程不是被動的,不是無所事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細心揣摩,主動發現,適時點撥??梢哉f,教師這個職業大部分的奧秘和樂趣都蘊藏在“等待”的過程中。
三、教師可以試試少講一點會是什么效果
筆者認為,職業學校課堂上教師的話太多。一堂課下來,基本上是教師在講,即使到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教師還是說個不停。對此,筆者持懷疑態度。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數學教師和語文教師在一節課上所要講的時間,不應超過5—7分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此觀點從大的方面來說無疑是正確的,但“5—7分鐘”的限定似乎也過于刻板了。
教師少講了,學生發言、討論的時間自然就多了,自我教育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了。一位職業學校教師有過一次真實的教學體會。她說:“學校讓我上演講課,我沒上過,心里沒底。我就跟學生實話實說,我沒上過演講課,也不擅長演講,我需要你們的配合,我們共同來學習掌握演講技巧。結果這堂課的效果出奇地好,比我過去上過的、非常熟悉的課還要好,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闭骒`驗,教師后退了,學生自然就前進了。教師不代替學生預設問題、預設答案了,學生只好自己尋找問題,尋找答案了。學生經過克服困難而掌握的知識,自然比教師灌輸的要牢固得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樣,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給學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樣度過星期天困難得多,要比抓住他們的手不放直到走出校門,一下子被擺脫了各種校規和限制的自由空氣陶醉得不知所措要困難和復雜得多。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決上述這些難題。
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教師的著力點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嘗試。學生的思維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過,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這就需要教師富有教書的本領、教學的機智和教育的智慧。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恐怕也是這個道理吧。
(責任編輯:張志剛)
A Discussion on Stimulat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LIU Jing-zhong
(Jiangsu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Economics, Xuzhou 221008,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How to stimulat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is a general concern for many teachers. In class,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rather than rash into solving problems or carrying forward teaching schedules, during which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be observant, giving timely and proper guidance.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ways to simulate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which need continuous explo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positive thinking; essentialness; st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