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民族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沒有精神文化,不打自垮。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職業學校應立足職教特點、學生特性、時代特征和專業特色,依托教育科研之力,熔鑄校園文化之魂,綻放“七彩德育”之花,打造出自己特色的德育品牌。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科研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4-0055-03
收稿日期:2014-04-10
作者簡介:朱燦明,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如皋,226532)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江蘇省職業教育德育教科研中心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
一、“七彩德育”之花綻放海南,香艷大江南北
2011年12月18日,中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會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如皋第一中專校”)作了題為“熔鑄校園文化之魂,綻放七彩德育之花”的經驗交流,其“七彩德育”品牌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和代表的高度贊揚。
所謂“七彩德育”,即充分挖掘德育資源,拓寬德育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形成極具個性特色的區域德育品牌。如誦經典、學規范、倡環保等活動。
二、教育科研催生“七彩德育”,惠澤莘莘學子
2011年6月,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在全國職教科研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擔負著探尋規律、服務決策、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使命,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在科研立校、提升內涵、打造特色的時代背景下,如皋第一中專校將教育科研視角聚焦于當今職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改革、關鍵點——師資建設上,催生了“任務單導學”課改模式和“七彩德育”品牌,提升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一)德藝雙馨:教育科研助推師資隊伍建設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是第一資源,而且是最有創造力、最具價值,可以帶來豐厚回報的特殊資源。對于職業學校而言,教師就是這一資源的核心,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書香型校園”、“研究型教師”,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教育科研助推師資建設既責無旁貸,更功不可沒。
1.全員參與,整體聯動。學校牢固樹立“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質量為魂”的發展理念,以政教處、教科室、教務處為核心,以班主任教研組、德育學科組為基礎,以專業部為紐帶,專業指導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監督,立足課題研究、理論探索和實踐論證,全員參與、全程探究,全校上下整體聯動,齊抓共管,構建了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式的德育工作格局。
2.各司其職,合理分工。學校成立魏書生教育藝術研究會,創立班主任教研組,舉辦“班主任節”,重點研究和推進“七彩德育”模式,著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其戰斗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德育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功能,利用“五課”教研、文明風采大賽、創業設計大賽等平臺,整合德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案例教學,使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思想落地生根;生活輔導員將生活區文化與美學文化對接,探索建構個性時尚、格局高雅、整體和諧的生活區文化。
3.深化內涵,教研互動。“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研”結合,即以“教”帶“研”,以“研”促“教”,以求“功在科研、效在課堂、意在創新”。“教”“研”互動是實施科研興校的主要途徑:一是組織教學和科研骨干成立課改“智囊團”和項目組;二是關注課改要件和教學細節,引導教師總結反思;三是創新過程管理,做到“聽課必評課,活動必研討,過程必記錄,學習有匯報,評估有結果,課題有實效”。
(二)德才兼備:教育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是師生心靈的成長室,德育承載著培育學生美好心靈、引領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德才兼備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社會形勢和學生意識形態日趨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科研必須主動承擔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的重任,強化科研,尋求突破。
1.建章立制,規范運作。制度是校園的規范,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德育手冊》、《潛能生的轉化辦法》等規章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參與意識,促進了學生發展。《班主任星級評定條例》、《德育科研工作制度》等規定倡導構建“理論建構+能力培養+成果轉化+行動研究”“四位一體”的班主任培養模式,有效促進了德育管理隊伍的快速成長。
2.搶抓機遇,搭建平臺。除了傳統的升旗儀式、勞動值周、技術節等平臺外,學校搶抓機遇,加大育人創新力度。每年的文明風采大賽、創業設計大賽、技能大賽等活動首先考察學生的思想品德;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3.15晚會等重大節慶活動,全校師生員工全部觀看,接受精神洗禮,撰寫觀后感言;實施“每個師生至少獲一獎”工程,挖掘個人特長,激發師生正能量,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
3.內引外聯,共育人才。學校充分利用創業園、創新實驗基地、德育專題網站等校內資源,積極依托如皋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紅十四軍紀念館等陣地,借助南京師范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資源優勢,利用金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平、華東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躍進等優秀畢業生資源,內引外聯,共育人才。
(三)德能雙驅:教育科研聚焦課程改革
2010年5月15日,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改革研討觀摩會在如皋第一中專校隆重舉行,來自全國11個省市近100所職業院校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代表們實地體驗了“任務單導學”和“七彩德育”的精彩神韻。
1.聚焦課堂,創建特色。自江蘇省啟動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以來,學校以7項省市規劃課題為平臺,以項目組、課題組、學科組為工作組,在調研考察洋思中學、太倉中等專業學校后,深度介入課堂教學,集體會診質量提升的路徑,確立了“課堂活起來、學生笑起來、效果好起來”的課改目標,提煉出具有區域特點的“任務單導學”和“七彩德育”品牌。兩大品牌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合作,激發了課堂活力,重塑了師生關系,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學校創新、優質、特色發展的“發動機”。
2.整合資源,合作探究。學校依托全國教育技術專項課題“職校生思想道德建設網絡資源的應用與開發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畢業生就業機制以及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影響的案例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專業化建設策略研究”、“德育選修課程校本開發研究”,以及每學期40多項校本課題,整合行業企業、校際資源,為“七彩德育”豐富了內涵。
3.校本研究,開發課程。學校依托江蘇省職業教育德育教科研中心組,積極參與江蘇省《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教材開發和資源庫建設,為職校生獻上了精美、優質、實用的德育課程。依托名師工作室、校外德育基地、校內創業基地,加強校本研究,開發了《創業教育》、《職校生創業寶典》、《職海弄潮》、《初涉職場》等校本課程。
(四)德言容功:教育科研激揚社團活力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有利于張揚個性、營造生機勃勃的環境氛圍,為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增添亮麗的風景,更為學生自主、個性、全面發展奠定了根基。
1.因勢利導,創建社團。學校堅持由點到面,逐步引導,遵循學生興趣與自愿結合的原則由學生自發創建社團。近年來,學生根據不同的發展需求和培養層次,逐步建立了三大類20多個校級社團,如藝術類的“爭流”文學社,體育類的“酷”武術協會,實踐類的Flash動漫社等。
2.用心經營,多頭并進。政教處、團委牽頭指導,學生會具體落實,以專業部為考評單位,以活動影響和成果價值為考核依據,用心組織和經營社團活動。結合“七彩德育”,學校設計、推出了“七彩榮譽卡”:愛國敬業卡、文明禮儀卡、創新實踐卡等。每學期末依據獲卡數量評選“文明學生”,獲得全部七色卡片后可換取“金色全能卡”,參評省市級“三創”優秀學生。除“七彩榮譽卡”外,學校還推出一種黑色“警示卡”,用以懲誡學生過失。如果學生獲此卡,只有再次獲得一張彩色榮譽卡后,才能消除黑色警示卡記錄;如果連續獲得兩張以上黑色“警示卡”,學校就會給予相應的處分。
3.熱心服務,提升素養。社團活動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成長的載體,已發展成為職校生點燃夢想、放飛青春的舞臺,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如皋第一中專校,學生充分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不斷挑戰自我、提升技能。學校充分發揮師資優勢,組織教師積極擔任社團顧問或教練,并以參與策劃服務的社團活動開展次數、質量和成效考核教師,以此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效能。實踐證明,社團活動既接地氣,又有極大的育人功效,無可替代,影響深遠。
(五)德厚流光:教育科研提升辦學質量
當前,教學質量已成為教育科研工作的焦點所在。只有占有了這一戰略高地,職業學校才有了核心競爭力,而教育科研無疑就是制勝的法寶。
1.百花齊放,爭妍斗艷。教育科研催生了一批科研成果,成就了非凡教學業績。2011年學校獲得全國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2012年摘得江蘇省技能大賽7金、8銀、6銅,2013年摘得全國技能大賽2金、1銀;2012年在江蘇省第四屆文明風采大賽中榮獲34個一等獎、47個二等獎、55個三等獎;2013年有388人在江蘇對口高考中本科上線。教育科研成就了一批職教名師,如“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工作者”、“江蘇省第二屆職業教育領軍人才”馮志剛;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徐年華;“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朱燦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鄒志勇等。
2.百舸爭流,弄潮職海。“七彩德育”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業能力,涌現出一大批就業、創業成才典型:財會專業金建平,現任金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服裝專業王海霞,現任江蘇紅螞蟻住宅裝飾設計院副總設計師;建筑專業張棟梁,現任北京江河幕墻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部副部長、主任設計師。
3.百家講壇,神州問鼎。學校秉承教育家胡瑗“明體達用”教育思想,傳續張謇“實業與教育迭相為用”的辦學精髓,矢志追求“立足南通、江蘇一流、全國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示范性職教名校”。近年來,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建設領域人才培養特別貢獻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德育特色學校”等稱號。全國中等職教課改研討會、江蘇省職教學會年會、南通市職教學會德育年會先后在這里舉行,彰顯了學校教育科研的戰斗力和吸引力,炫麗出“七彩德育”的品牌魅力。
(責任編輯:章躍一)
Expanding the New Area of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ZHU Can-ming
(Jiangsu Rugao No.1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gao 226532,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piritual cultur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 n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school should base itself up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the era and the professions to make its own moral education brand depending on the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research;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