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熠
摘 ? ?要: 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是高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的主干課程之一,具有知識點眾多、操作性強的特點。本文提出該課程教學改革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引入實驗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以期為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中級財務會計學 ? ?建構主義 ? ?實驗教學 ? ?案例教學
中級財務會計學是高校經濟與管理類本科生的主干課程之一,它與初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兩門課程一起,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財務會計學課程體系。其中,初級會計學主要介紹財務會計學的基礎理論、基礎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搭建起財務會計學知識結構骨架,該課程具有內容相對簡單、偏重理論學習的特點;高級會計學重在討論特殊情況下的財務會計處理問題,比如合并報表問題、物價變動會計問題、破產清算會計問題等,內容相對復雜,但現實經濟生活中一般企業較少遇到這些會計問題。中級財務會計學是在學生先修初級會計學的基礎上,結合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常見的會計事項,詳細研究具體會計科目的實際運用問題。因此,中級財務會計學具有知識點眾多、緊密聯系經濟實際的特點,該課程的難度系數要高于初級會計學,同時也為后續高級會計學的學習打基礎。中級財務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修過這門課之后,能夠勝任一般企業的基本財務會計工作。為提高中級財務會計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由于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具有知識體系性強、過程交流性強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優點,因此目前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大都仍然采用此教學法。然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自身置于主導地位,而將學生看成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使得學生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也缺乏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批判性和求知欲受到壓制,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發展。
那么,知識是什么?學生應如何獲得知識?圍繞對這兩個基本問題的探究,發端于上世紀60年代歐洲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認為:知識不是有關絕對現實的定論,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結果;學生應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幫助,通過相互協作,依據自身體驗進行主動構建而獲得知識。
筆者認為,建構主義理論對現時的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方法改革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在進行相應的教改工作時,教師應時刻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構建的促進者和評價者。例如,在結合具體的會計科目講授相關會計分錄時,就不要照本宣科地將分析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應鼓勵學生調動自身已先修的初級會計學相關知識,獨立分析和編寫會計分錄,教師再針對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講解,這樣既能避免枯燥的理論講解,又能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獲取新知識,提高對知識把握的牢固程度。然而,將建構主義理論貫穿到中級財務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是完全否定教師的作用,而是強調教師要擺正自身在教學中的從屬位置,從而通過有效的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和掌握。
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驗教學法”
中級財務會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基礎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實驗教學是強化實踐環節的一種基本形式。但由于種種原因,實驗教學往往是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要強化實驗教學,首先,應加強對實驗教學的資金支持,加強硬件和軟件設施建設。與現時的企業財務工作條件相匹配,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實驗室包括會計電算化教學設備和手工賬實驗教學設施兩類,既擁有計算機和電算化軟件,又擁有各種手工會計辦公用品等,營造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加強對實驗教學環節的設計,包括重視實驗資料的選擇或編寫、合理安排實驗教學計劃、合理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合理建立實驗教學效果評估體系等。應指出的是,在強調實驗教學的同時并不能忽視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是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應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合適的案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以實戰姿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關鍵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應精心準備教學案例,把握教學節奏,對學生的表現及時反饋和評價。
首先,教師應精心準備有代表性的案例,這些案例可以是專題性的,也可以是綜合性的。例如,針對“實際利率法”在相關賬務處理中的應用,可以設計專題性案例;對期末財務報表的編制,就應設計綜合性案例等。其次,應事先將案例材料發給學生,引發他們的思考和討論。再次,在案例討論環節,教師的角色是導演,學生才是討論的主角。教師既應注意引導學生的討論不偏離案例分析方向,又應根據教學的具體進展狀況維持合理的討論節奏。最后,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總結和評價討論情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要求學生獨立撰寫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將其與課程考核成績掛鉤,從而為案例教學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學生應在案例討論前積極仔細閱讀案例,提前進入角色扮演,通過獨立思考和與同學討論,認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強調的是師生雙方的交流和配合。案例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就只能流于形式。首先,閱讀案例是進行案例分析的基礎,學生應經歷一個粗讀到精讀的過程,掌握案例中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其次,學生應進入角色扮演階段,即將自身定位為相應崗位的財務會計人員,并從此身份出發,獨立或與小組成員一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筆者在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教學法培養和鍛煉了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獨立思考、相互協作和取長補短的能力,效果較好。
總之,高校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正越來越引起更多教師的關注。這些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的不斷探索、完善和創新,必然會促進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羅照華.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案例選擇探討[J].財會月刊,2011(8).
[2]彭萍.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來自德州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實踐[J].商業會計,2013(5).
[3]張曉琴.中級財務會計教學設計[J].商,2013(3).
[4]葉江虹.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