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
摘 ? ?要: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核心,社會需要的是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新課標理念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進行教育改革,為國家培養富有創造力的人才,豐富國家的人力資源。歷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應該按照新課標理念的標準,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索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初中教學對象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少年,他們對人生充滿理想,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提高素質,全面發展,成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 ?創新教育 ? ?實施策略
我國各地都在積極實施探索,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實施創新教育一直都是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目標,并且已經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教育的深入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課堂教學,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教師應該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能故步自封,依然滯留在原來的課堂教學方法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法、演示法、談論法、練習法、實驗法、課堂討論法、啟發法等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授課,鼓勵學生在學習某一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時,多多思考,大膽提問,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以史為鑒,充分發揮歷史的資政功能。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僵化模式,教師與學生共同參加教學過程,加強交流與合作。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畢竟已經過去,一味地講述不如進行一次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聯系現實生活將抽象的歷史具體化,學生表演,教師在一旁指導。在模擬過程中,參與表演的學生通過自己幽默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再現歷史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歷史不再“虛無縹緲”,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大大提高,鞏固知識,深化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二、針對學生特點實施創新教育
初中歷史教學的對象是初中生,初中生具有極強可塑性。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對人生充滿理想的活力四射的少年,他們經過小學教育已經具備一些基礎的學習能力,對部分歷史知識有過一定的接觸,有了淺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對此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初中生活充滿向往。近年來,中小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提高,根據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實驗證明,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思維開始接近或達到成人水平,也就是說他們有接受初中全新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的能力。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人格中還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對他們進行人格培養,不僅要教授他們歷史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才能為國家儲蓄優秀的人力資源,培養現代化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施創新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轉變教育觀念,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充當課堂的引導者,切忌唯我獨尊。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一直是教師處于中心地位,主導整個課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按照教師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一旦離開教師,教學就會中斷,無法向前推進。學生只能圍繞教師被動學習,沒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這種僵化的課堂自然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建立平等、合作、友好、民主的關系,在師生意見產生分歧時要允許學生爭辯、反駁和補充,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多向交流,碰創出思維的火花,真正做到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教師只是充當課堂的引導者,在學生學習歷史遇到困難時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改進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適應現代化教育創新就必須改變過去“一個老師一張嘴,一個黑板一支筆”的教學格局,實施創新教學需要的是創新的課堂教學格局。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迅猛發展,教學的陣地并不僅僅局限課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學會在歷史課堂上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拓寬教學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體來說,歷史教師可以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為課堂內容配上一些圖片、音樂,圖文并茂,更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將靜態的內容動態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篩選一些適合他們觀看并且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影視作品,例如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程時,可以為學生放映影片《建黨偉業》,這遠比教師在講臺上泛泛其談更有意思。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觀訪問,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板報、班會、競賽等活動形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能夠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活學活用,提高創新素質,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營造愉快寬松的教學環境。
新世紀的教育目標就是實施創新教學,構建創新的課堂格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使初中歷史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蔣曉英.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創新教育之我見[J].中國教師,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