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佩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工業化與信息化兩者的區別和聯系,旨在說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支持,更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唯有利用先進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才能改造傳統工業;唯有實現工業現代化,才能更有利于互聯網和信息的傳播。兩者必須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關鍵詞 工業化 信息化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3文獻標識碼: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in the New Era
ZHU Peipei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both the industrializ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links, are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ithout the support of industry, but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ly use advanced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only achieve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can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Both must interdependen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與傳統工業化道路不同,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我國工業化和整個國家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信息化良性互動”。因此,我國工業化過程現今的任務就是以科學的發展觀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產業,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著力推進信息技術對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服務和應用,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
1 由來
回顧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從十五大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五化”并舉和“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兩化”融合,體現了我國對信息化與工業化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
工業化這一概念起源于200多年前的英國工業革命,通常被定義為工業,是其中的制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利用信息網絡和信息化生產工具,人們可以獲取、傳遞、處理各類信息。信息化進程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交往和思維方式,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愈加深刻。發達國家信息化發展更是迅猛,正在出現向信息社會轉型的趨向。全球信息化正在引起當今世界的深刻變革,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同選擇。
2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之路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提案早在十六大就已經被提出。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首次明確提出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推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堅定決心。當今時代,已不允許我們重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須把工業化和信息化有機結合起來。在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就是要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工業化水平,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把提高工業化水平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動力,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
2.1 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1)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必要性。工業化是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和主要載體。任何信息的產生和發布都需要一定的媒體。如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和收聽收看,需要用無線設備傳輸,用電視機、收音機等接收;1946年2月14日,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一臺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誕生,此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通過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傳播。
(2)工業化對信息化的促進作用。在當今中國社會,工業化依然是社會生產的基礎。諸如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造紙等加工工業依然是社會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數控設備、工程機械設備、交通機構設備、電力設施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使用極大地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而智能化設備的使用,通過計算機網絡采集、存貯、處理、傳輸和優化企業管理信息,在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乃至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同時,又實現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煤炭工業為例。礦井要實現生產自動化、礦井環境安全監測、監控等技術操控,使采、掘、運等各個環節上形成整體,從而形成完整的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這就需要利用各種探測技術設備建立有效的信息網絡系統、組建通信系統、視頻系統等。而應用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無疑將大大提升礦井自動化水平,進一步實現“減人增效”的根本目標。管理人員通過計算機即可隨時了解安全、生產、人員、運輸等各種信息,對全礦生產經營進行統一調度及統一管理。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優化,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從而實現煤炭企業“管、控、營”的一體化建設。
2.2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1)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必要性。信息化是在工業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們強調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帶動作用,從本質上講是要求我們不能再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老路。我國的工業現代化尚未完成,正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盡快實現工業化目標。但是,發達國家不僅早已完成工業的現代化,而且正在掀起一場信息技術的革命,我們就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來自外部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上的壓力。在這種趨勢下,我們必須在尚未完成市場化的情況下,加速信息化。而且,信息化通過先進的網絡、數據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縮短我國整個工業化進程。
(2)信息化對工業化的促進作用。信息化需要使用大量信息處理設備構建信息系統,信息設備制造是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需求使信息設備制造業得以持續快速增長,這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直接一面。以電子商務為例,20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特色電子商務體系正在形成,綜合類電子商務服務商成為新興的信息服務行業,工業電子商務成為主導行業態勢的電子商務平臺,大企業電子商務成為企業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除此而外,信息化可以提高組織運行效能,有助于企業快速獲取市場信息、降低成本、提升市場響應力,這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間接方面。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國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志。
信息化是帶動工業化的強大動力,處在信息化這一國際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要以信息化為契機,帶動工業化的發展。而且,由于信息技術作為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大集成,在改造傳統產業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具有帶動工業化并促成跨越式發展的意義。
2.3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意義
(1)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之路,是黨中央總結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的實踐經驗,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提出的。是堅持走工作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抓住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機,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有利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推進兩化融合,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創新轉變,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2)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道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全方位、多層次、一體化的。信息化不只是與某個門類的工業、某個工業環節融合,而是與所有的工業門類、多個工業環節融合。二者的融合包括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四個層次。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除了關注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與設計、制造技術等方面的融合,還要關注信息技術與服務業的融合,提升傳統服務業水平,促進專業化分工,催生新興服務行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關注信息化對工業化促進作用的同時,也要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發展,提高我國信息技術水平,促進信息技術創新,加速信息技術產業化。
當然,這也需要國家在政策、人才方面給予適當刺激。繼續深化改革,減少規范行政審批;加大創新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快人才積累;加快立法,制定技術標準和標準化體系,提供融合的法律、技術基礎。
3 結語
總的來說,信息化是帶動工業化的強大動力,工業化是促進信息化的物質保障。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可以迅速提高“兩化”水平,加快“兩化”進程。因此,工業化和信息化要想強大,就不能孤立存在和發展,工業化與信息化必須要走并行發展的道路,相互依存,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 郭國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關于對北京、上海、天津、江蘇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調查.中國經貿導刊,2003(4).
[2] 工信部聯信第〔2011〕160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
[3] 袁實.太原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的途徑和措施.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3(2).
[4] 姜奇平.如何理解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互聯網周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