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濱州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提高體育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措施
張 鵬/濱州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我國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內容,對學校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體育校報課程開發是開展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對體育課程改革發揮著紅藥作用。文中以體育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意義及規避原因展開分析,介紹一系列提升體育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對策。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措施
現階段,隨著學校體育教學的逐步深入,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校本課程開發變得尤為重要。校本課程開發承擔著完善體育教學內容、豐富體育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體育老師和學校應將校本課程開發當做著力點,從學生的興趣、特征入手,采用多項措施提升課程開發的質量。文中針對體育教師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提出做好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法。
政策與制度作為體育老師實現專業化的必要前提,學校是促進教學成長和發展的依托。從專業發展角度來說,教師的成長與教育教學實踐有著必然的聯系,若離開學校探究教師的成長,此成長完全喪失原有的意義。因此,教師的發展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方可實現,學校不單單能調動體育教師的主動性,大力鼓勵體育教師參與各類培訓工作、學術研討活動。體育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體育教師作為主力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應開發新型的體育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有助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形式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開發的校本課程中,體育教師的角色由一元化轉向多元化發展狀態,體育教師不單單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學校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時,必須關注體育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進一步培養體育教師校本開發能力,將開發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
(一)傳統課程開發模式產生的不良影響
傳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一詞難以被一項體育教師談及,這是因傳統課程開發模式弊端引起的。傳統課程開發時,國家只組織部分體育方面的學者或專家組建課程開發小組,開展課程開發和課程實施方面的課程實驗,進一步將試驗后的體育課程推廣至全國范圍內使用。傳統的課程開發中體育教師僅僅是課程的執行者,這種環境下多數體育老師會不折不扣完成國家制定的體育課程任務,所挑選的教學內容、評價方法等由國家課程提供。傳統的體育教學課程均根據國家課程內容展開教育,體育教師并未參與制定體育課程。因此,多數體育教師對這項工作茫然無措,無法理清工作思路,更談不上找到恰當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法。因此,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使用的教學內容、方式無法適應新時期學生發展要求,促使多數體育教師規避校本課程開發。
(二)體育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重視性不足
校本課程能夠發揮學校與地區的主動性,創設以學校實際情況為基礎的體育課程。開發的體育校本課程必須適合當前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需要,開發的校本課程能有效彌補國家課程在各個地區、不同環境下執行的不足之處,從而豐富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提升體育課程人文和風土氣息,確保學生可以及時融入體育教學中,有效改善學生只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同時,國家對校本課程宣傳力度不足,多數一線教師不能認識到校本課程對體育教師的重要性,致使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度不足,從而阻礙發展地區性體育文化活動,改善體育鍛煉氛圍等措施促使學校體育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三)體育教師缺乏開發校本課程的知識素養
課程一詞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我國對課程的研究比較滯后。過去我國因受到凱洛夫思想的影響,教學大綱均由國家組織體育專家、學者實施編寫,體育教師只是校本課程的執行者,部分體育教師只能被動執行國家課程內容。同時,一線體育教師不了解課程開發的相關程序和注意要點,對校本開發這一新事物茫然不知,某些教師本能的選擇規避校本課程開發。
(一)轉變思想觀念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國家課程開發的補充措施,各級體育課程管理部門應轉變傳統觀念,從思想上注重校本課程開發。為確保體育教師更好地參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體能動性,體育教學中要轉變被動接受國家課程內容、方法的弊端,遵循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理念貫徹落實。從思想角度來說,重視校本課程開發,不得將校本課程開發當做自留地,從學校角度來說,校長和體育教師應強化體育課程意識,與學校的部分機構相互協作,集合眾家的長處,發揮其在體育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主體性及創造性,確保校本課程更加科學、合理系統的展開,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同時,要做好校本課程宣傳工作,國家、地方專家學者運用講話、講座的形式宣傳校本課程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認識到校本課程開發的要點和方法,促使體育教師不在規避或懼怕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工作。
(二)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好奇心是學生思考的先導,興趣則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開發體育校本課程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儲備等內容。進行教育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與學校、家庭、社會合理結合,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和對話,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借助各類教學資源開發研究性學習、自主性探究性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確保學生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相關要求。
(三)借助各類資源突出本校特色
校報課程的開發作為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校本課程的定位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各個學校應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已有的各類資源,強化教育資源的管理和調配工作,充分挖掘傳統項目的優勢,形成適合本校發展的特色教育模式。必須注意,不論使用何種開發形式,均要重視開發課程的實踐性、應用型。根據新課改要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探究型、合作型的學習方式,重視教給學生有價值、適合終身發展的知識和能力。同時,要確保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在真實的實踐中進行驗證,將死知識變為活的知識。
(四)健全校本課程評估機制
學校體育校報課程開發是每一個學校自己進行的,各自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國家無法教育部統一的評價手段判定校報課程的效果,但開發校報課程的最終目的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體育校本課程評估是一種開發式的評價模式,多數需要學校自覺進行批評、激勵和改進。同時,還要積極調動家長、課程專家等多方指標參與評估,從而形成最佳的評估機制為教學服務,順利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總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為體育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使得體育教師在課程開發中角色發生一定變化。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積極理性的投入體育教學中,促使體育課程教學更有效的進行。
[1]朱羽.校本課程開發對體育教師的要求[J].中國科技博覽,2012,9(2):104-104.
[2]王彥飛.體育教師規避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原因研究[J].商,2013,15(7):292.
[3]胡奇志,費俐興.學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11):8-9.
[4]徐大成.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實施中的偏差與策略解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2):85-90.
[5]吳本連,張陸全,馬露紅等.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安徽省蕪湖市為例[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