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岑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便進入到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各種金融手段陸續推出。金融同人們的生活、工作變得更加密不可分,如若缺失了金融活動,那么人類將面臨著寸步難行的尷尬局面,不僅會影響到金融單方面的內容,更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當代大學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便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不少院校為趕上時代的腳步,都開設了有關金融的課程,特別是《金融理論與實務》已經成為了很多院校的必修課程,甚至是首選課程。
由于國內考試體制一次又一次的變革,金融理論考試內容也進行了多次變革,更多的學生進入了高等院校,但一般的院校同更高層次的高校相比,存在著基礎知識匱乏、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差、實際操作能力不足、不愿動腦等方面的差距;不過,反過來講這部分學生熱情活潑、靈活性強、敢于突破常規的教學思維、敢于創新、對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方式的認可等則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但是,由于這些優勢同金融理論與實務教學本身的特質存在矛盾,所以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即使老師再努力地講授,加上受教育者自身對枯燥知識的厭倦,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都較差,最終引發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挫敗感,甚至部分學生因此而喪失興趣。當新的教育政策及教學機制被不斷提出時,嶄新的教學理念及教育手段也應運而生,重新點燃了教學的熱情,引發了新一輪的教學狂潮,像《金融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就是比較明顯的例子。
如今的教學環節當中,教授者們通常會采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提問式教學等專門的教學手段,這三者也屬于比較傳統一些的方法。由于這門課程涵蓋的范圍較廣、知識量較大,而正常的學時只有64課時,對于信息量如此之大的這門課程來講,規定的學時遠遠不夠。所以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不得不考慮教學的進度以及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接受的問題,因此沒辦法對一些關鍵的金融知識進行生動具體的傳授,只能簡單地一帶而過,所以說學生往往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同時,金融知識本身存在著抽象性的特點,而大部分學生又不愿意動腦筋,理解能力也十分有限,更加不利于對基本金融知識的牢固掌握。此外,金融方面的知識涉獵范圍極廣、宏觀性較強,主要是憑借自身的理解和分析過程來闡釋有關的金融現象,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具備很強的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總會認為這門學科實用性很差,在實際工作中并不見得有太大的作用,更不愿進行主動、自發的學習與探究分析。再加上學金融總是學一章忘一章,等到學期期末前面所學得內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導致教學效果收效甚微。總而言之,在現階段中《金融理論與實務》教學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夠新穎
在金融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一般分為講授法、實例分析法和提問教學法。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老師們在傳授金融知識的時候,通常會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教學手段應當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明確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進行及時的指導。然而,考慮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欠缺以及接受知識的被動性較強,在日常的教學環節變為了老師一味地講解案例,由雙方互動變成了單方傳授,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關于金融的視頻講解,一般都是傳輸金融的基礎知識及其發展歷程,內容非常枯燥,缺少一定的趣味性,這一點也與當今大部分學生的特點具有極大矛盾,從而導致老師感覺很棒的視頻,在學生們看來卻索然無味,收效甚微。
(2)學生主觀的學習意愿不強
當前的金融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愿不夠強烈,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造成這一問題的因素也分為很多種,比如說: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科學、完善;金融知識的枯燥性和抽象化;趣味性教學部分的缺失等。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本來應該是老師愉快地教授、學生快樂地學習的教學環節淪落成了教師賣力地講、學生無動于衷地聽,雙方都得不到非常大的收益。分析其本質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師生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本身學生是活潑的,而金融是十分嚴肅的,怎樣權衡好這種嚴肅與活潑的關系,并盡快找到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便成為了講授這門課程最難的地方。可以說,教學效果是教育者的生命,沒有任何一個教師不愿為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尋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來改變和優化金融教學,以達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學生不愿意積極探究和思考的問題。結合學生自身的一些特點,比如愿意動手等,我們應當將其發揮到極致,揚長避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讓他們在增強動手能力的同時,更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和解決相關問題。
例如,在學期伊始,參照本學期的授課內容,把學生分為商業企業組、個人家庭組以及政府部門組三個小組,學生們根據自身的意愿選擇加入哪個小組。個人家庭組的任務就是掙錢花錢;商業企業組的任務是經營企業、向社會輸送產品;政府部門組則是提供服務、進行監管。任何一個小組都必須按照生命周期規律,一步步地發展壯大。這樣整個班級儼然成為了一個仿真的小社會。學生們在各小組的成長過程中認識到他們與金融之間的聯系,更多的金融活動將不斷出現,并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整個環節當中,老師的作用在于布置場景、引導和管控。不過,使用此種教育手段,對于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要求教師在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想象到盡可能多的場景,在三個小組成長過程當中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能夠迅速判斷出其癥結所在并順利解決。
此外,我們可以運用任務導向性的教學方式,按照常規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能夠被動地學習,甚至一堂課講完了不知道所講內容,也不清楚究竟為什么要上這一堂課。所以說,教師在開始授課前就應為學生制定出一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后便可完成的實際任務。接下來教師主要針對此方面內容進行講授,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比方說,教師在講授金融工具之一的股票時,就可采用這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網絡上注冊一個虛擬的炒股賬號,并買下幾只股票,待這個任務完成之后,大多數學生一定會好奇什么是股票,怎樣做才能不賠錢等,此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這些疑問,將股票的含義、特點、作用等講給學生聽;然后幫助學生在虛擬平臺中購買股票、進行交易,等這個環節完成后,選取其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闡釋購買的目的;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具體購買情況進行點評,借助一個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學生們就能夠更熟悉地掌握有關的金融知識,加上教師的講解,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想要更快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一些趣味性極強的教學視頻也是教師的必然選擇。以往老師都是自己提前在網絡上面找到合適的視頻后下載下來,再放給學生們看,這些視頻通常都具有趣味性不足、過于嚴肅等缺點,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所以說,老師們可以自己動手,親自制作一些小的FLASH動畫等,選取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些動漫人物來講授這些原本枯燥、索然無味的金融知識,起到迅速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當然,這也要求教師在掌握豐富的金融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想象出更多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
在選取趣味性視頻教學這種特殊的教學手段時,需要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現有的師資水平是否可以為這種教學形式的執行提供方便、這種教學方法是不是對所有的學生都適合以及怎樣在使用這種新穎教學法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等等。如果只是盲目地選取這種教學方式的話,可能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導致偏離教學的中心方向,使得學生對《金融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被動和迷茫。考慮到金融知識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教師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尤其是上述幾種特殊的教學手段,必須在經過綜合、全面的考慮之后才可推行,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教學效果的提升是教、學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一名高校學生,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和學習;作為教師,則不能一成不變,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創新和變革教學方法,不斷搜尋更有效的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時代對自身提出的新要求。相信依靠兩者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盡快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迅速提升金融課程的教學效率。
[1]黃達:金融學及其學科建設[J].當代經濟科學,2011(7).
[2]張爾春、蔣峰:金融學專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造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3).
[3]王廣謙:正確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
[4]曾康霖、馬曉:金融學科建設與金融人才培養[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