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香宜
在社會不斷進步、經濟逐步邁向全球化、國際經濟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會計信息的運用將會面對更大的風險,并且會計實務的經濟環境也存在許多的不穩定,所以,會計業務的負責人必須重點關注這種風險可能帶來的問題,同時還要運用會計謹慎性原則,以此來減少所帶來的損失和風險。謹慎性原則的廣泛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融資租入資產的價值進行計量、物價上漲對貨物進行計價、輔助做好八項減值工作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工作等等。
會計謹慎性原則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判斷,可高效進行資產運營業務,同時加強評價短期債務償還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
為了很好的對企業資產運營效率進行合理性判斷,謹慎性原則就必須掌握分析企業資產的實際運營狀況以及運營效率、企業固定資產的運轉效率以及收取賬款的運轉效率。
在進行評價時要結合流動比率指標的高低,就是指在具體流動債務審核過程中,要加上流動比率指標預算可能出現的債務。在會計業務中,會計謹慎性原則必須借助分析比較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差異,來進行短期債務償還能力的判斷評價。
目前,我國的會計實務不夠樂觀,會計謹慎性原則的實施不能很好的為企業做出正確、完整的判斷,從而造成了會計企業在財務方面的損失,會計企業的運營效率也大大降低,這主要原因是由于提供的企業運行狀況和財務損失信息不夠完整。所謂謹慎性原則,指的是針對會計實務中可能發生的未知風險進行預測和判斷,根據不同的未知風險制定出對應的措施和政策,在進行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分析風險可能造成的企業運行狀況以及所產生的財務損失大小,并做出不同類型的策略。
1.和歷史成本原則產生摩擦。謹慎性原則是按照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和成本進行計算,一旦成本高于市場價時,就采用市場價為標準;對于歷史性原則指的是企業在運行操作時,對實際具體的各種財產以及需要的成本進行計算。相比來說,謹慎性原則和歷史性原則在本質上就存在不同。
2.和客觀性原則產生摩擦。會計謹慎性原則主要是解析和判斷會計業務在具體的工作可能出現的損失、風險和經費;但是客觀性原則是對企業的運行效果、資產消費情況做出的真實完整的呈現,可以看出來,兩種原則是存在很大的沖突的。一般,在具體的業務中,謹慎性原則會預測未知的風險并做出相對應措施,這些對策的實施則很容易出現壞賬現象。
會計謹慎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性并不大,根據我國會計企業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分析,只是少數規則的操作性比較好一點,例如:快速折舊法、先出后進法等等。企業在進行無形的資產降值前期準備、固定資產降值前期準備和長時間投資的降值前期準備的時候,企業的謹慎性原則就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一方面要制定出針對不同類別的風險做出相應的策略,另一方面要考慮分析面對不同未知風險,企業所展示的一種防范意識。不同的風險措施,直接對企業的運行效果和財務情況產生影響,從而阻礙了信息使用者的選擇。所以說,要合理使用謹慎性原則,合理判斷分析未知的風險給企業投資者和使用者理性選擇帶來便利。
企業的會計規章準則里,對企業資產減值的判斷不夠及時準確,甚至會受到多個因素的約束,例如無形資產、資源存貨、固定資產等等,從而“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就顯得非常艱難,“可變現凈值”是直接決定企業資產減值幅度的關鍵因素。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下,企業謹慎性原則的可操作性也不能很好的發揮運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日益凸顯,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也不斷的強化,會計實務生活的經濟環境也存在著許多的不穩定因素,所以會計業務的投資者和使用者就會比較關注這種風險帶來的影響。基于此,會計企業要做到合理使用謹慎性原則,增強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可操作性。
[1]于斌,劉宇會.謹慎性原則在中小企業會計實務中的運用[J].商場現代化,2015(08):202-203.
[2]張艷平.謹慎性原則在資產核算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5(18):265-266.
[3]王樹雄.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0(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