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 彥
基建會計納入行政事業會計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文/邵 彥
基建會計是用來體現單位基建經費來源、去向等方面的數據,在基建管控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其突出的一個特征是分離核算,然而,該方式同樣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伴隨中國經濟的不足發展以及公共財政體系的逐漸優化升級,傳統的基建會計獨立模式很難滿足當前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它歸進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之中。鑒于此,本文對該課題展開探討,研究其相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事業會計;基建會計;方法
作為基建方面的專業會計形式之一,基建會計同時還屬于會計的有機內容,主要是通過專業技術來細致的核算基建項目,給予單位非常詳實的數據信息,不斷提升效益的財務管控活動[1]。其制度與別的會計制度相分離,獨立發揮功能[2]。然而,新形勢下,對會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獨立的基建會計模式很難有效迎合新形勢的需要,所以,把它與行政事業會計進行合并,成為理論界與實業界的構想。鑒于此,本文探討了基建會計納入行政事業會計問題,希望能夠與業界人士共同交流經驗,相互促進。
(一)能夠為會計數據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提供保障
把前者并入后者之中,能夠為進一步改善會計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提供幫助。長期以來,前者始終保持獨立,基本建設項目信息只是體現于基建會計數據上,但是在行政事業單位賬目上并未充分體現出來,部分賬目的核算只是在前者中完成,卻并未在后者中得到體現從而使得事業單位“大帳”上數據缺失。要是把他們進行合并,則能夠充分防止上述問題,能夠使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反映財務狀況,會計信息更加完整、準確。
(二)是促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隨著改革的深入,使得單位預算的規范與細化水平進一步改善,并且對單位的會計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3],會計決算報表與日常核算彼此相符合,報表項目必須與會計科目設置呼應,要是繼續獨立填報,那么會對決算和年度預算兩者的比較產生負面作用,構建起有機的核算平臺,能夠非常準確的體現公司運作情況,并且還能夠滿足改革的需要,推動單位不斷發展。
(三)有助于避免資產流失及風險
缺少統一的要求來核算經費來源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資產負債信息“游離于大帳”,無法準確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實際價值。這樣就對單位的會計監督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非常易于導致資產的流失;同時,兩者獨立進行核算,將對相關機構的監管造成阻礙,為相關職工弄虛作假創造了條件,造成或多或少的財務風險。
基建并帳首先在基建帳上抵銷需要核銷的投資。第二,并帳過程抵銷單位事業帳與基建賬的往來款項。先清理單位大帳和基建有關的往來款項,屬于內部往來的,進行分析然后編制內部抵銷分錄進行調整,防止虛增往來賬款項。第三,將基建賬中的科目余額轉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帳。第四,每月都要將基建賬中的發生額轉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賬中。具體按照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填列。
(一)始終遵循公開公正的基本上原則
不管哪一種會計均與資金管理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伴隨國家會計制度的日益優化,對財務管理同樣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兩者合并已經是今后的必經之路。公平、公正則要求一切和單位運作有關的會計數據一定要公開處理,經由認真的分析總結,充分保證兩者合并之后資金數保持相符,避免出現違規操作,統一管控經費,從而使其利用率明顯提升。
(二)最終個體服從主體原則
兩者合并以后,前者管理制度必須服從后者,后者的制度處于主導地位,前者為后者的部分內容,必須服從主體的安排,認真貫徹各條制度條款,妥善處理好兩者組合帶來的問題,在最短時間內適應新制度,充分確保財務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優化行政事業會計制度,在其中新添加基建專項
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基建會計構建起自身的理念與機制,因此,很難在短期之內適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體制,合并時應當合理把握流程,第一,應當進一步優化行政事業的會計制度,將兩種制度進行有機融合,盡可能的降低阻力。第二,新添加基建專項,為兩者順利結合提供條件。
(四)構建完善的資產監管制度
兩者合并的時候應當盡快構建起完善的監管機制,可以全面體現固定資產數據,對那些違規造成者,必須加大處罰力度,發揮威懾力,使得監督機制的權威不斷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夠盡可能的降低違法現象,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前進。
綜上所述,兩者合并是制度改革的必經之路,唯有把它們進行充分融合,才能盡快發現經營運作過程中的風險,充分遏制各種違法違規操作,推動單位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1]黃曉霞.關于基建會計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合并的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5,16:139-140.
[2]王淑霞.行政事業單位基建并賬原理與方法思考[J].會計之友,2015,3:75-78.
[3]桂燕.事業單位基建會計與事業會計合并核算思考[J].財經界,2014,15∶227.
[4]趙國萌.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合并建賬的思考[J].商情,2013,9:25.
(作者單位:松遼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