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麗華
從當前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創新調整來看,涉及到會計、人力資源等的部門都將在一定的準則之下進行有效的調整,這為成立專門的會計內控機構奠定了基礎。專門的會計內控部門成立,不僅能夠有效發揮出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潛力,更能夠降低人力成本,從而收到權責一致的工作效果。經過調整之后,會計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也將重新回歸到自身所擁有的職責當中來。需要說明的是,在專職會計內控部門成立后,應當為該部門配置相應的專業員工,這對于會計內控業務存在的不足具有很高的防控作用。
會計內控工作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目前不少事業單位的會計內控人員是來自傳統的綜合管理、人力等部門,因而有必要進行專門的業務教育與培訓,從而保障這些人員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事業單位內控人員的專業化程度,還有必要在相應的招聘或遴選考試中增加會計內控方面的考點,必須保證通過考試的人員具有十分豐富的會計內控知識。總體而言,無論是當前在職人員,還是新引進的新員工,都應當在工作過程中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事業單位應當配置相應的在職培訓業務,確保自身的會計內控工作的人員素質能夠與環境變遷相適應。
我國事業單位的組織文化方面來看,因行政體制強調依法行政及究責、高度管制及重視過程與程序、中央集權管理的先天限制等,無論是制定決策或執行業務,在采用變動管理、運用裁量權等方面,遠遠不及企業講求誠實、開放、自由及信任的組織文化。因此,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創新,應當首先保證會計內部控制部門正式成為事業單位的內部部門,無論是集權或參與式管理模式,一旦獲得合法正式地位,才能在行政體制文化下存活,并有效依據國際會計內部控制專業實務架構、國際會計內部控制執業準及相關實務指引、實務咨詢等,執行客觀、高質量且能接軌國際的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對會計內部控制獨立性更具有加分作用。
目前事業單位會計內控人員實務上在規劃及執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時,所面臨最困難挑戰及矛盾,就是其本身無法忍受會計內部控制失敗風險,以及無法說服各級領導接受“縱使完成會計內部控制檢查復核及出具無重大缺失會計內控報告后,仍然無法保證事業單位的可控制風險已被盡數發現并處理干凈”。其中癥結點在“風險評估”要素及“控制作業”要素兩者之上下邏輯關系呈現倒果為因的思維,也即事業單位將“風險評估”結果屬于高風險事項,其處理方案全部采設計“控制作業”,忽略控制作業設計只是風險處理的一種方法而已,而將其中應采接受、規避及分攤等三種處理方案的高風險事項,全數采用設計控制作業的唯一方式來降低風險,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也使事業單位員工大部分質疑、貶低會計內部控制及會計內部控制的效益及價值。因此,實施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創新,應將事業單位風險管理及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權責分工予以整合或強化緊密合作,超越既有本位或分工思維框架,以確保有效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為目標;另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部門及人員應積極向領導班子成員及所有員工說明這一重要觀念,在推動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將會伴隨一種相對應的失敗可能性的風險;各主管機關在衡量評估會計內部控制部門工作質量時,應以會計內部控制部門的目標是否已聚焦于客戶需求及承擔合理風險為準繩,無論會計內部控制結果為何,均應對會計內控風險承擔者予以適當獎賞。
會計內控是評估他人的工作,本質上就獨特又吃力,所以美國在1978年制定督察長法,并設立督察長辦公室,以保障其獨立性,會計內控功能也因而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為了使會計內控有效執行任務,也制定有會計內控規章、實施細則、作業手冊。事業單位設立會計內控專責部門后,為使其能發揮預期的功能,必須制定會計內控相關規范,成立會計內控部門,會計內控管理者由董事會任免,并規定會計內控部門的組織、職責、人員配置、人員培訓與管理、執行業務規范,以及行使會計內控職權時各部門必須配合的事項等,讓會計內控人員能超然獨立,自主且客觀地執行會計內控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或影響。這可以有效改進前述未能完全獨立行使會計內控職權的不足。
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內控工作在人員配置上仍有所不足,而由于該項工作對于人力、物力等各項資源的需求非常大,因而目前會計內控工作并未進入到績效控制層面。事實上,有不少事業單位目前甚至缺少專門的會計內控部門,而依托于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卻又難以實現高效率,這極大的限制了會計內控工作的開展。從部門指責來看,會計部門聚焦于關于會計事項的編制與財務內容的解讀,這實際上與會計內控工作具有十分緊密的練習。因此,事業單位在構建起會計內控部門之后,應當將會計部門工作作為建立起不同部門之間協調溝通的橋梁,同步多部門合作,來共同打造完備的會計內控體系。
當前集約化管理理念已經深入到不同形式組織的內部,事業單位也必須積極參考集約化管理理念,在會計內控工作上加以轉型改進,確保全過程控制體系的順利建設。從實務操作層面來看,全過程控制體系呈現出兩個方面的涵義。首先,從特定會計內部控制項目層面來看,應該對從會計內部控制計劃制定到會計內部控制項目檔案歸檔之間會計內部控制實務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均應嚴格把握控制;其次,從特定時段中的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推進層面來看,應該在充分考慮所涉及到的不同項目的大體情況,對總體規劃、資源調配、人力資源培育、集約化管理實施不同時間段的不同特點等系列情況進行嚴格控制,以在確保每一個會計內部控制項目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礎上,成功推進特定時段會計內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是有效風險管理及會計內部控制三道防線的第三道防線,也是各事業單位內部最重要、最宏觀的監督者,但在實際規劃與執行時,往往受限于多元法律及文化環境,以及機關規模大小、結構及復雜程度等差異性,如何在上述差異化影響下確實發揮會計內部控制功能,其它國家的實務經驗雖然可貴值得學習,但未必可靠或完全適合我國國情、法制及環境。正確方向就是以遵循國際會計內部控制執業準則為本,再視實際情況輔以包括找對的會計內控團隊成員、了解服務群體期望、了解組織文化及超越既有思維框架等具體策略,才能發展出符合社會需求及具有效益價值的會計內部控制機制,而確保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及運作的有效性。
[1]劉淑娟.基于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會計內部控制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21).
[2]白雪.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
[3]趙常玲.事業單位會計權責發生制的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
[4]郭育梅.行政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問題及解決路徑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
[5]王海濤.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