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麗潔
內部控制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管理實踐中逐步產生、發展起來的。內部控制是有效防范內部風險、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保證,是保護單位財產完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支撐。因此,企業建立并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尤其是在企業基層單位,往往出現兩層皮現象,制度體系設計與實際執行嚴重不符,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表面化、形式化現象較為明顯。
一是基層單位領導對內控管理的認識不明確。大多數基層單位的主要領導對內控工作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不夠準確,內部控制的實施大多趨于形式和應付檢查,很難真正深入到企業管理內部。對于基層企業單位的管理層而言,不少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人為主、以情為主,這樣的管理方式勢必造成很多弊端,而使企業不能常用發展。而真正的內控管理是以制度為管理精髓、以業務流程為管理依據,企業上下一視同仁,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由于領導個人對內控制度認識的偏差,內心深處必然產生相應的抵觸情緒,因此在管理過程中陰奉陽違的問題時有發生。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政事業單位,由于不能正確處理好內控與管理、內控與發展、內控與監督三者之間的關系,往往存在重業務核算、輕內部管理監督的問題。由于這一認識誤區,直接導致內部控制的實施在不少單位得不到有效實行,要么空喊口號,要么流于形式,要么虛晃一槍,觸及不到問題的實質。
二是基層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大部分企業基層單位在內部控制的執行中,雖然也建立了監督考核及獎懲制度,但是基本上都是形式掛帥,走走過場,沒有真正認真地加以監督,也沒有真正地和獎懲掛鉤,另一方面,基層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很不到位,大部分基層單位雖然設立了內部控制審計的機構和崗位,但沒有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內部審計監督工作主要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受其委托的人員從事,主觀性和隨意性很強,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無章可循,還有一下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是由財務人員兼任,造成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工作的責任性和主動性不強,加之工作人員的審計業務相對欠缺,內部控制審計流于形式,存在自己監督自己的傾向,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因此,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無法提升,難以真正發揮內部控制審計的監督作用。
三是基層單位上下的風險意識有待加強。很多基層單位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只是用來防止領導和會計人員徇私舞弊的工具,并沒有意識到內控管理和企業風險控制的融合,基層單位的領導人沒有明確的風險意識,其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有待加強。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頒布之后,預示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應逐漸規范化、系統化,在此基礎上,本文就基層單位的內部控制實施的現狀,提出幾點整改建議:
第一,基層單位負責人應強化內部控制意識。首先,基層單位負責人應改變控制方法,化“一支筆”為“多支筆”控制,以身作則,確保內控流程全面完整地執行,避免舞弊現象的發生;其次,基層單位應加強控制環境的建設,比如說: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規范企業部門及崗位職責,明確企業生產運營目標,加強企業管理層與基層員工的交流和互動等,為企業基層單位營造良好的內控控制環境,為內部控制有效的運行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重視內控審計,加強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基層單位應把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提升到決定單位能否長足發展的高度去認識,要把改進和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提升到與保證干部安全、提高單位業績、創造單位輝煌同等重要的層次,堅持一手抓工作業績,一手抓自我免疫,發現小問題及時治理,防止養癰遺患。同時,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內部監督的效率,實現內部監督的廣度和深度的覆蓋。
第三,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實現風控一體化。風控一體化不僅可以實現風險管理和內控管理的成果分享,還能促進風險管理戰略的落地,通過內控管理手段和方式實現企業內控風險可控、可管,同時,通過風險管理中標注的重大風險明確內控管理的重點領域,通過重大風險的防控工作提升業務部門對風控管理的參與度,強化其主動防范風險的主人翁意識,逐步形成各業務部門自主出擊,齊抓共管的局面。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證企業進一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基層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的程度又決定了整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水平與好壞,因此,加強企業基層單位的內控建設是企業內控執行過程中的重點。同時,由于基層單位在管理理念和認識程度上還有許多問題,因此,我們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本本主義,必須結合基層單位自身的特點,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逐步深入、層層推進。
[1]鄭燕華.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若干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3(2).
[2]武煒.淺析企業內審機構建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3(2).
[3]王桂云.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7(3).
[4]駱良彬,張白.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內控控制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08(5).
[5]張穎,鄭洪濤.企業內部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