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薇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當代國內外藝術品投資基金縱覽與淺析
○鄧夢薇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近年來,我國的藝術品市場快速升溫,藝術品投資已成為投資熱錢的另一個出口。區別于實體與證券金融類投資,藝術類投資具有流動性差、相關性小、收益性高、專業性強等特征,進入的門檻較高。怎樣規范管理,降低進入門檻,合理開發,需要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努力。國際藝術品投資市場經過多年歷練已相當成熟,本文從藝術品投資基金的角度出發,梳理分析國外的藝術基金運作模式,旨在對我國的藝術基金發展有所借鑒。
藝術品 藝術投資 藝術基金
所謂藝術品投資基金,是指根據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則,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運作,以藝術品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獨立核算,以獲得投資收益的藝術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存在三種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組合投資模式、藝術家信托投資模式和藝術品對沖投資模式。
根據國際藝術品市場的經驗,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藝術品市場進入起步期;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藝術品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破千,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全面啟動。2008年,中國人均GDP超3100美元,文化消費能力已達7000億元,整體上進入了物質消費和文化消費并重的時期。
2009年,中國已取代法國,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2010年初,歐洲藝術基金會指出,20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總交易額為313億歐元,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總交易額達42億歐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同比增長12%,位列全球第三。
藝術品不僅會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斷增值,而且具有資產配置的重要功能,原因在于藝術品與其它金融資產的相關性非常低,可以使投資組合多元化,是一個能夠減少風險的資產。
就國外藝術品投資基金的現狀來說,包括美國藝術基金和中國投資基金在內的許多藝術品投資基金都以5—10年為投資周期,藝術品投資基金運營機構一般每年要征收投資3%~5%的各種管理費用和保險費,如果當年的回報率超過6%,基金運營機構則會從超出利潤中收取20%的分紅。除了藝術品本身的升值外,有些基金機構還選擇將藝術品租賃給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展覽,從而獲得額外收益。
此外,不少藝術基金機構不斷舉行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展覽,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增加藏品的價值和出售機遇。藝術品資金除了具有獲利的功能外,還具有培養新興藝術家的功能,基金向藝術家提供資助,用于買斷他未來若干年指定數量和質量的所有作品,將來藝術基金將通過出售這些作品而獲利。
總體上,藝術品市場通常比金融市場更加穩定,對經濟危機和政治突發事件敏感性弱,股市崩盤時藝術品的價值不會像股票那樣迅速蒸發,但是藝術品的價格并非只升不降。隨著時尚和時期審美的變化,藝術史對優秀作品的評價判斷標準的推移,諸多因素會引致藝術品價格波動。
第一支在金融界建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是由大通銀行的分支機構負責管理的大通藝術基金。1989年大通基金獲得30億美元的擔保,并通過巴黎銀行藝術品投資顧問機構主辦的巴黎銀行基金投資藝術品。
1999年底,荷蘭銀行計劃組建一個主要針對富裕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美術投資基金,荷蘭銀行通過大規模融資計劃為基金提供資本。2007年11月,法國興業資產管理公司在盧森堡發起成立了總額25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其投資理念是“用私募技術投資當代藝術”,其基本規則是藝術品價格與債券、股票資產的反相移動原理,當股票、債券市場蕭統的時候,藝術品市場將保持穩定,甚至升值,因此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降低投資風險。
除了金融機構建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外,全世界還有很多形式靈活、風格各異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項目。2004年有藝術商達尼埃拉·盧森堡發起的“藝術護甲”,該基金的特點是不象金融機構那樣通過公開渠道募集資金,而是通過自身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聲譽,從少數富裕投資者手中獲得資金。
2007年,英國“藝術貿易基金”成立,該基金是全球首家規范的美術品對沖基金,將在3至12月期限內向投資者提供回報。基金通過全球經銷商、知名畫家、拍賣行和畫廊形成的龐大網絡購買和出售藝術品,從藏家信息庫獲取藝術品,通過高流動性的買家網絡出售作品,通過地域差價和提高市場效率保值套利。
美國的菲門烏德藝術品投資基金別具特色,菲門烏德
藝術品投資基金的旗下擁有兩大基金,各以1億美元為募集目標。其中一個基金以每2年為一個投資周期,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從事藝術品投資,另一個基金則以50%的資金用于提升這些藝術品的知名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抬高這些藝術品的價位。
目前,國際上發行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最為主要的有倫敦美術基金,倫敦藝術收藏基金,華盛頓埃文基金等,特別是倫敦美術基金,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最為活躍的一支。根據Opalesque對沖基金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倫敦美術基金的平均回報率高達58%。
除了上述直接針對藝術品投資基金,還有一類針對藝術家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例如美國的藝術家共同信托和藝術經紀人基金。其中,藝術家共同信托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針對新生代藝術家和著名藝術家,實行“以物代幣”為特征的中長期信托投資計劃。加入藝術家共同信托的20年中,藝術家每年都要共同向信托提供1件自己的作品,藝術家保留作品的所有權,經營權委托給藝術家共同信托,委托專家團隊負責銷售。藝術家本人將得到銷售收入的40%,另外的40%將劃入藝術家共同信托的集體公積金賬戶,剩下20%為共同信托的管理費用。
2007年,中國民生銀行發布的《藝術品銀行業務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高收入階層中有超過20%的人群有收藏的習慣。其中,藝術品價值大約平均相當于其全部資產的5%。這意味著,整個高收入階層大約可以支付超過其財產1%的部分投入到藝術品收藏。”
國內成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主要是一些金融機構、私人銀行、基金管理公司等推出的藝術基金。中國大陸發起的第一支投資基金是2007年6月18日由民生銀行發行的“非凡理財人民幣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民生銀行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家被銀監會批準進入藝術品投資基金領域的銀行機構。2007年6月18日開始發售、2009年7月20日到期的這款藝術品理財產品獲得的了12.75%的年收益率,位居同期到期的86款銀行理財產品之首。
2010年3月,中國中央宣傳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要求:“適當放寬準入條件,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積極進入處于初創階段、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文化業態。”
其后,國內的其它藝術基金不斷成立,如國投飛龍藝術基金,總募集金額達4.175億元人民幣。德美藝嘉藝術基金,以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參展作品為主要收藏對象,向全球發行,發行規模為23億人民幣。紐約魔帝富藝術基金在京成立分公司,加入到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市場的角逐。2011年,中國藝術品基金更是迅速擴張,國投飛龍藝術基金8號募集規模為2億元,認購門檻為100萬元;上海紅珊瑚三期藝術品私募基金發行,資金募集規模為1500萬—2000萬,投資門檻為100萬元;北京復文藝術品投資基金發行規模為2億元,認購門檻為400萬元等。
中國藝術市場正在處于向國際接軌的轉型時期,整體規模較小,藝術品交易仍然處于相對封閉和獨立的狀態下,中國藏家沒有能力從國際市場大量購買,民族文化局限也使古代書畫傳統藝術難以在國際市場獲得價值體現,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藝術市場回旋余地差,抗風險能力弱。本地資金和國際熱錢的涌入促進了商業畫廊和拍賣行的虛假繁榮,而泡沫的崩潰和資金的瞬間撤離很可能對中國藝術市場造成巨大的破壞。
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現處于遍地開花狀態,但潛在風險較大,相關制度需要逐步完善為營造良好的藝術品基金的投資環境,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完善政治法律規制
在政治經濟體制方面,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對藝術品投資基金行業的信息引導、流通與管理;在政府政策方面,科學制定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行業戰略規劃,加強在財稅、融資等產業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法律保障方面,針對藝術品投資基金交易進行專門立法,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交易的基本法規體系。
2、完善經濟制度及相關市場
一是完善藝術品投資基金相關市場主體,建立成熟的藝術品一級市場。二是建立統一且具有法律效力的藝術品鑒定機構、評估機構、保險機構,控制投資風險保障投資人利益。三是藝術品文化產權交易所應當對藝術品權屬真偽等承擔下次擔保責任。四是加強投資基金間的合作意識,合配置人力,集中打造有前景、高回報、投資期足夠長的基金品種。
3、大力優化社會文化環境
一是社會急需要建立誠信機制。二是培養投資人長期投資的心理。藝術品的增值很大程度上與時間有關,所以必要的時間積淀有利于增高投資回報率。三是加強投資者對藝術品基金的關注度與了解度,培養藝術品投資基金的投資人群。
[1]尹曉琳:中國躋身世界三大藝術品市場[N.中國文化報,2009-12-10.
[2]胡靜:論藝術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投資策略[J].文化產業,2008(2).
[3]劉歡、余世凌:我國藝術品投資與金融產品創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3).
[4]馬健:藝術投資基金:資本與知本的有機結合[J].經濟論壇,2011(1).
[5]馬健:藝術品投資基金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流程[J].北方經濟,2010(10).
(責任編輯:李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