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紅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北京 100176)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財政資金的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的監管,強化內部控制流程,完善事業單位內部的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首次將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作為依法治國的具體措施。加強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尤其是財務管理的內控建設,不僅是科研單位發展的內在需求,還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環節。
內部控制是單位為了合理保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程度,由治理層、管理層、財務人員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止或發現并糾正各類交易、賬戶余額中存在的重大錯報,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
第一,保護國有資產。科研事業單位以科學技術的研發為主要任務,其正常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一般都是國家財政的直接撥款。因此,科研單位的資產是國有資產的一部分,加強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可以保護國有資產,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費國有資產的現象發生。
第二,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加強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可以對本單位的各部門尤其是財務部門實施有效的控制,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通過一系列內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可以及時的發現會計核算中錯報以及舞弊的發生,防止浪費財產、惡意破壞、貪污腐敗等情況的出現,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準確性。
第三,提高科研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一套高效、有序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加強科研事業單位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有效的考核和評價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從而使單位整體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保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科研事業單位的大部分成員基本上都是科研人員,財務人員數量較少。編制的限制,使得財務人員數量的不足,這就會導致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發生。會計信息的記錄人員、出納人員、資產的管理人員、審計人員等這些重要的職位由同一個人擔任,未實現職權分離,會計人員未能按規定進行定期的輪崗,越權審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極易導致貪污腐敗的發生,財務部門的內控機制薄弱。同時,科研單位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都是根據財政部下達的條例而制作的,由于財務人員數量以及能力的限制,未能對一些細節的地方進行詳細的制定,并且,不同的科研單位的情況不同,財務部門未能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財務制度進行修改,僅僅生搬硬套財政部下達的制度條例,制定缺乏靈活性,過于死板,使得日常的財務行為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約。
科研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控制。首先。科研事業單位的設備采購程序上存在一定的問題,財務部門未能起到監督的作用。其次,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比如,對采購而來的固定資產未能及時的入賬;低值易耗品管理不到位,給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機;不按照規定程序擅自處理、轉移固定資產。最后,資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科研人員經常出差,相應的備用金制度不健全,報銷制度審查不嚴,許多科研人員將公票與私票混在一起報銷,公款私用,而財務人員在報銷中也未能分辨出來,這就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
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危機的影響領域已經逐步向公共事業部門延伸,外國政府的財務危機也開始頻頻發生,這給我國的事業單位敲響了警鐘。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我國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制度尚未健全。一方面,財務人員風險意識不強,會認為單位有固定的國家撥款,不會存在任何的財務風險。這樣的思想使得潛在的財務風險被忽略,比如:資源使用不當造成資產浪費的風險、行政人員貪污腐敗導致財產浪費的風險以及科研人員為了一己私利將單位的研究成果私自賣給他人謀取利益導致單位利益受損的風險。另一方面,缺少一套完整的風險評估機制。由于財務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未能有效的對單位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及時的識別、預警和防范,然而這些風險一旦發生,將會給單位乃至國家的資產帶來重大的損失。
科研事業單位的預算體系相對來說較為薄弱。一方面,預算的編制不合理。由于財務人員較少,科研單位的預算很少采用零基預算,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增量預算的方法,其下一期的預算量受本期的影響,預算的編制不合理。同時,預算編制的項目尚未細化到具體的項目,不能達到細化預算的要求。另一方面,預算的執行力不強。專款經費管理不到位,常與其他資金混用;招待費等經費支出,如果超出預算的范圍,只要領導者批準,不論金額是否合理,用途是否合規,財務人員照樣報銷;不按照流程報批研發支出等等。這都導致了預算的執行力不強。
科研事業單位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度,進行定期輪崗,實現權責分離。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設置專門的審計人員,加強對會計人員工作的審查,及時發現并糾正出重大錯報,并指出工作中的錯誤之處。要加強對會計人員責任意識的灌輸和培養,強化所有人員對內控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形成一個人人參與、人人負責的和諧氛圍。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核算機制,科學規范內部的核算流程,根據各項政策以及法規的規定同時結合單位的自身情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財務部門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授權審批制度、財產保管制度、審計制度、內部稽查制度等等,使得各項行為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
加強科研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防止管理中差錯和舞弊現象的發生,是保障國有資產不被浪費的重要措施,科研事業單位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購買科研設備以及相應的輔助設施之前,做好有關的支出預算。進行支出預算的時候,財務人員、科研人員以及采購人員均應當參加,按照實際的采購要求合理的制定,確保每項支出符合單位的實際需求以及現實情況。同時,還要嚴格執行授權審批制度,采購的過程按照審批流程進行,任何負責人不得超越其職責權限,審批人和執行人不能為同一人,不可“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第二,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盤查制度。對單位所擁有的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盤查,嚴格監督固定資產的轉移和處置的信息,做到帳證相符、帳實相符。第三,建立起一套適合科研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體系。科研事業單位的資產單位價值大、數量多、種類繁雜,應當充分利用信息系統的優點,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建立輔助的資產管理系統,既可以提高資產記錄信息的準確性,又可以利用系統中的實時監控及數據分析的功能,使各項資產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首先,財務人員應該提高風險意識,充分認識單位的內控現狀。財務人員應當明確的認識到,科研事業單位并非不存在風險。對本單位每筆資金的來源、用途以及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的有效監督,合理預測每一個科研項目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同時對每個重大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事前分析,預測出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及時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并且全程監督控制,綜合分析隨著各種因素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制定出控制措施,防范未然。其次,建立風險評估機構,設立專門的風險評估崗位。也可以借鑒企業的風險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對本單位內外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考慮周全,全面評估。最后,優化資產結構,減小財務風險。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力度的加強,科研單位也面臨著需要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以滿足其設備更新換代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因此,科研單位應當準確預測未來期間內的資金需求,科學確定最佳的還貸年限,使得資金流入與所需歸還的貸款同步,避免某一年有大量的資金需要歸還而現金不足,或者只需歸還少量資金造成了資金閑置的情況發生。合理確定融資的結構和融資規模,減少資本成本,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研事業單位應當貫徹落實“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首先,加強對預算的重視程度,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各項科研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來制定下一期資金的需求量,同時要將預算的項目盡可能的細分,使預算的制定更加的科學合理。其次,強化預算的約束力。超過預算范圍的或者不按規定要求使用的資金不予支付;對各項專項資金進行全程監督,杜絕違規支出以及不合理支出;對于預算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的,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改進的措施,使得預算的制定更加合理。最后,在下一年度預算制定下達后,將預算細化到每個部門和每個責任人,層層落實,與工資績效掛鉤,使得科研單位的日常管理同財務管理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預算的約束作用,形成有效的內控體系。
加強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是確保單位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鑒于當前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所存在的財務內控薄弱、資產管理不到位、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預算控制低效等問題,加強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是目前的當務之急。只有內控機制完善了,才可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科研事業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
[1]李瑩:淺析科研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及業績評價[J].財經界,2014(1).
[2]曹禺: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3).
[3]蘇美鶯: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