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軍
(青島濱海學院文理基礎學院,山東青島266555)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嚴重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投身于教學改革,探索適合創新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1]。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適度引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認可。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于: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發揮引導功能。但基于授課對象實際基礎的差異,教師對課堂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控制的尺度很難把握。針對這個問題,青島濱海學院英語教師對英語演講授課模式進行了改革,通過明確目標、遴選選課對象、實施模真教學法、創建師生共同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教學環節,有效提高了英語演講授課效果。
課程教學目標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課程體系目標的實現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有效保障和前提。因此,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結合學校的培養目標來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基于在校生群體基礎的實際,民辦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特點是“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以青島濱海學院為例,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規定:“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內外資企業從事實際經貿業務的運營、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①。
基于“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英語演講課程教學目標不能僅僅局限于英語演講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換言之,不能僅僅實現工具目標。還應當同時考慮授課對象將來的就業,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加大實踐教學內容比重。實踐教學內容涉及課堂實踐、自主模擬實踐、第二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等多種實踐的結合[2]。掌握英語演講技巧的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順利就業,但公司企業的用人標準更傾向于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英語演講課程的教學目標還應當包含育人目標,要在授課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有責任心、敬業愛崗、注重合作等優秀品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英語演講教學也應當體現文化因素,促進文化的交融,傳播和發揚優秀文化,增進學生的跨文化了解。英語演講課程的教學目標要兼顧演講技巧方法的傳授、結合社會實際進行實踐演講、教書育人以及文化傳承等四個方面,四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英語演講課程教學目標關系圖
任何課程的面向對象都不能不加以限制,單憑學習興趣和熱情不一定能學好一門課,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英語演講課也不例外,必須充分考慮選課學生的英語基礎。
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民辦院校在招生時一般不對招生對象的英語成績作明確要求(英語專業除外),所招收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總體偏低,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尤其薄弱。英語演講不同于英語口語,后者對語言的形式要求寬松,而前者對語言的要求更加規范。這就要求選課對象在選英語演講這門課時,除了具有興趣和熱忱,還須具備扎實的英語語法功底和一定的詞匯基礎,善于表達,勇于展現自己的觀點。基于此,民辦院校的英語演講任課教師在學生選課時,應對選課對象作出以下規定和要求:(1)如果面向英語專業學生開設此課,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專業四級考試;(2)如果面向對象為非英語專業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3)凡是選此課的學生,須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團隊活動,要有合作意識;(4)有興趣、有激情,認真對待每一次演講。
實踐證明,只有明確選課對象,且選課對象具備一定的學習條件和基礎,才能夠使英語演講順暢、規范地進行下去,而不至于經常出現卡殼、忘詞等現象。
與國辦院校相比,民辦院校有自己的發展優勢——適應能力強、生命力旺盛,但更多的是不足。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民辦院校的英語演講課不能完全照抄國辦院校的模式,亦不能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在這方面,約翰·杜威的合作教育思想給出了參考。杜威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體系集中體現了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經驗與課程、知與行、思維與教學、教育與職業、教育與道德、兒童與教師八大關系[3-4]。在第一種關系即學校與社會的關系方面,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大力提倡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同時提出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根據杜威的教育思想,學校是一個社會組織,教育是一個社會過程,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學校即社會”思想的本質就是讓學校成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并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系,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夠體會到社會需要和價值取向,并在與社會的相互交融中獲取知識及生活技能[5]。
基于杜威的合作教育思想,“學校即社會”要求教學銳意創新,注重教學改革,突出教學的應用特點。同時,應用特色要求校內知識的獲得與校外社會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強調社會定位,明確社會角色。然而,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其首要的任務是學習,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接觸社會。綜合青島濱海學院英語教學實踐考慮,筆者認為,民辦院校開設英語演講課程,其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實施虛擬公司模真教學法來實現,基本遵循以下流程:第一,明確選課對象為同一年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第二,根據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特點成立虛擬公司,每個學生根據個人特點,選擇自己在公司中的虛擬崗位;第三,公司成立后,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公司之間的合作進行。具體授課過程如下:首先,各虛擬公司總經理或CEO用英語向任課教師匯報本公司一周以來的運行情況,并告訴任課教師本公司的出勤情況,如有缺席缺崗現象,要作出合理解釋;接下來,任課教師組織公司成員開展與演講有關的活動,比如公司成立后第一次活動的演講主題是What kind of position am I seeking for?根據自己的崗位,所有公司成員要發表競聘演講、就職演講。演講從公司內部開始,然后任課教師進行抽查。根據成員的實際演講,任課教師提出自己的反饋和評價,同時穿插英語演講知識和技巧的講解。最后,任課教師布置課下作業和任務,突出公司之間的合作,加強公司之間的聯系和溝通[6]。
虛擬公司模真教學法的本質是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情境,明確社會角色定位,強化責任意識,突出合作意識。不知不覺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成為一個樂觀、自信、有責任心、有合作精神的合格社會人。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虛擬公司模真教學法在英語演講課程中的具體運用能有效調動其積極參與到英語的聽、說、讀、寫等活動中,使其英語應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7]。
廣義的演講包含唱歌、辯論、即興表達等方式。教學的組織者需要充分利用課內、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演講活動,尤其是要布置多種形式的課外作業,在作業的布置中注重設計,突出育人效果,逐步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
作業示范一:要求授課對象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觀看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電影《偉大的辯論家》,然后以此為素材發表演講。通過這次作業,要求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具有公平正義感的高品質現代公民。
作業示范二: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人才需求條件調研,然后組織虛擬公司的人才模擬招聘,包括招聘廣告的設計、現場模擬招聘、結果的宣布等內容。通過這次作業,明確學生的分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使學生深入了解當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條件——除了學歷達標外,更需要有吃苦耐勞、敬業愛崗等優良品質。
作業示范三: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設計出虛擬公司的新產品,然后進行產品推薦會(通過演講的方式)。這是一次綜合作業,包括產品的名稱、包裝、功用、特色等內容,需要虛擬公司成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并注重團結協作。作業準備和完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實踐學習的過程,教師的監控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匯報演講的檢驗和點評方面。
民辦院校英語演講授課目的須兼顧英語演講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傳授、實踐教學中心地位的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結合以及文化傳承等四個方面,作為教學指揮棒的考核評估制度也應當緊緊圍繞這個目的來組織實施。根據民辦院校授課實際,考核評估制度需要進一步改革,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長期以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分考核時始終實行一票否決制,即任課教師擁有決定權。這無疑能夠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施對課堂的有效控制。但教師的最終決定權難免帶有主觀色彩,需要進行改革。民辦院校英語演講課程的考核應當適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參與考核體系,實施民主評分權利。具體的做法是:根據學生的臨場發揮演講考試表現,參與綜合評價,結合評分細則給出最終分數。一旦受試學生總分低于60分,即可認定不通過。任課教師根據教學班所有學生的評分結果進行統計,一旦考生的不及格率超過總人數的一定比例(一般在5%左右),即可決定該生未通過考試。
根據民辦院校實際教學特點以及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學生實際演講考核中,進一步細化評分內容和標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評分:Fluency(流利度)、Confidence(自信度)、Appearance(著裝)、Emotion(情感度)、Pronunciation/Intonation(語音語調)、Language(語言的使用)、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Ethics(主題主旨的倫理性)、Visual Aids(輔助材料)。其中,加大主題主旨倫理性在考核總分中的比重,可以確保演講內容的合理性、規范性,積極營造健康主題,讓聽眾在享受聽覺大餐的同時,身心受到啟迪和熏陶,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英語演講以實際演講為主要考核方式,但基于演講的特殊性,即所表達語言的正式性,要求所表述的句子符合語法規范、語言使用得當。因此,口語考試不能是英語演講的唯一方式,還需要加入適當的筆試,而筆試的最好形式就在于演講提綱的準備。根據學生上交的準備提綱和演講提綱,任課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語言功底,并給予適當的考核分數。
一般來說,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依據來源于期末考試成績。這種考核依據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參考性,但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往往心存僥幸,平時不注重學習,臨時抱佛腳。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合作意識、大局意識等優良素質的形成,英語演講任課教師應主動將學生平時學習表現納入期末考試考核范圍,并將考核的依據擴大到課堂上學生的出勤、參與度、精神狀態等等。
作業是對學生考核的重要方式,教師對英語演講作業的布置不能僅僅局限于命題演講,應適當豐富作業內容形式,強調廣義演講,適時布置辯論賽、英語歌曲大賽、招聘模擬、即興演講等課外作業,突出虛擬公司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分工,注重優秀素質能力的培養。
實踐證明,民辦院校英語演講授課目標的實現需要任課教師認真分析教學對象,仔細觀察和反思教學過程,適當控制各個教學環節,適時分析教學模式,實現對教學模式的有效控析。
[注 釋]
①來自青島濱海學院內部資料。
[1]羅三桂.自主創新視閾下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征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5):13-15.
[2]謝小苑,吳慶憲.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外語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8):82-85.
[3]馬勇軍.“做中學”、“從做中學”、“教學做合一”的比較研究[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1):22-27.
[4]單中惠.“從做中學”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9):71-83.
[5]黃希堯.讓學校成為和諧社會的“熔爐”[J].社會科學家,2007(2):179-183.
[6]唐友軍.杜威教育思想對民辦院校英語演講授課模式的啟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35-36.
[7]唐友軍.民辦院校英語演講藝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