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濤
(徐州市財政局,江蘇 徐州 221000)
試析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朱 濤
(徐州市財政局,江蘇 徐州 221000)
近年來,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突出。一方面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地方財政剛性支出居高不下,削弱了財政調控能力。筆者從事9年的財政支出項目資金審核工作,結合長期的基礎工作實踐,在充分了解相關研究文獻和資料的基礎上,采取了理論研究與業務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進行研究,探索績效評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建立和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議。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高度重視績效管理工作,有序推進了“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績效管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凸顯重要。
1994年的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促進財政收入始終保持高速穩步增長。全國財政收入從2005年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至2010年躍到8萬億元,年均增長達20%。伴隨著財政收入的強勁增勢,我國財政支出發展經過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績,財政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支出結構做了相應的調整。2010年,全國財政支出89 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4%。
逐年增長的財政壓力、政府各個階段的發展戰略、政府職能的轉變及財政功能的完善,使得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凸顯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明確提出:“各級預算應當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
按照國家財政部的統一部署,從2001年開始,我國分別在湖南、湖北、福建、河北等地開展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活動的小規模試點,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江蘇省財政廳牽頭研究建立了江蘇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信息系統,構建了全省的績效評價網絡工作平臺,重點進行了幾項試點工作:①組織揚州、連云港、昆山等地區進行了“城市社區衛生支出績效評價”實踐工作;②組織徐州、無錫、淮安、泰州、常熟等部分省轄市展開了 “年度職業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試點;③組織徐州、淮安、南通、鹽城市等8個城市進行了農村小城鎮建設項目的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逐步構建起與公共財政相符合、以增強政府工作效率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為核心、促進績效預算實現科學合理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目前,評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于,項目的建設單位主要側重于資金是否到位,忽視了資金的使用管理;項目完成后質量是否達到國家的規定要求,忽視了實施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及過程管理。正是由于認識的不到位,不同的職能部門對績效評價工作的理解不同,期望各異而導致了對績效評價工作的定位、作用的差異,也就使評價結果的作用大大折扣。本身評價工作就缺乏有力的法律和制度約束,不具備權威性,導致評價結果流于形式,往往只是存檔或作為加強資金管理的借鑒,并沒有直接約束具體的負責人。
評價指標作為工作人員具體開展工作時對實際結果進行衡量的準則,其建立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工作的進行。相對于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標準來說,公共財政支出要達到的目標確實有很多難以界定的因素,比如環保、社會、民生等。尤其是政府投資的城建項目,帶有公益性質、非營利性,往往是以生態效益、民生效益為主,評價標準很模糊。建設單位也常常會以此為借口,難以具體落實評價的改進措施。
總體上看,對各部門的評價均帶有明顯的審計性質,基本上是重點審核項目支出是否符合相關的國家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查找財務存在的問題,來強調規范資金管理,但卻往往忽視效益的審查。審查的范圍也僅限于項目本身的財政支出以及相關的單位財務,而忽視對項目內外因素,包括財政資金使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環境的綜合分析,使得評價結果不能達到為政府宏觀決策服務的目的。
進行績效評價工作的核心環節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設置要科學合理、簡單可行、易于操作。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分別按部門、項目、環節來設計績效評價指標。建立包括部門自評、財政綜合評價、績效考評、社會評價為一體的完整的績效評價機制。
績效評價制度要覆蓋財政資金運行的各環節:①收繳。集中收繳效率更高;②存庫。加強現金管理更為有效;③分配。科學化、精細化清晰明了;④購買。政府采購制度可獲得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⑤支付環節。集中支付是提高績效的必然要求。
有效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高效的績效評價信息收集網絡,構建一定規模與容量的數據庫是績效評價制度的基礎。按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將相關信息作為初始數據源,并逐步擴大收集范圍,推動數據采集逐步標準化。構建完備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性與安全性。開展數據處理軟件的設計與開發,以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吸收包括經濟、工程設計、土建、統計、法律和計算機系統分析等在內的各種復合型人才,開展必要的、系統的后續教育,及時補充和更新知識。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089
F812.45
A
1673-0194(2015)15-0159-01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