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芬
摘 要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期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直接影響。作為高校政治輔導員育人方式如何與時俱進、打動學生,滋養他們心靈,達到良好的效果,筆者將《包涵心語》的精髓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拳拳熾愛、換位思考、耐心傾聽、自我反省、與時俱進”五大工作策略。
關鍵詞 輔導員 德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高校學生輔導員,也叫政治輔導員,肩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如何看待這份歷史責任和使命?育人方式如何與時俱進、打動學生,滋養他們心靈,達到良好的效果;既讓學生感到幸福,也讓自己在工作中找到職業的歸宿感與幸福感。直到讀了《包涵心語》,聯系日常的輔導員工作后,筆者嘗試找出答案。
包涵,是復旦大學一名輔導員。每周為學生寫一封公開的周記。4年152篇12萬字質樸實在的叮嚀,如同一座“心橋”,使思想政治工作順利“抵達”學生的頭腦和心靈。不僅令她贏得學生的尊重與自我的成長,更讓人讀懂了“樸實的德育最動人,走心的德育最有效”。①在多年的輔導員生涯里,筆者認為走心的教育策略可以概括為“拳拳熾愛、換位思考、耐心傾聽、自我反省、與時俱進”五大策略。
1 拳拳熾愛,輔導員工作的奠基石
熱愛學生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它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又是教師道德素質的集中體現,是輔導員用鮮活的熱情感化學生的一個過程。“愛”永遠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同春雨潤物,滋養身心。沒有豪言壯語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居高臨下式的嚴肅訓話,質樸實在的輔導員愛的滋潤,會如同心靈雞湯滋養學生的心靈。包涵說:“周記的一筆一畫都滲透著我對那一群可愛學生的愛。”師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教育的力量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愛學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體驗,是輔導員愛的最高境界。在每個周日,包涵一定會擠出時間慢慢捕捉、仔細回憶,為的是寫下對學生有益的周記。是什么力量支持她日復一日、一堅持就是4年?那就是對學生濃濃的愛!愛學生,是輔導員工作的基石和起點,換來學生的理解和支持,也是輔導員工作得到的最好的回報和幸福的源泉。
2 換位思考,贏得學生信任的法寶
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②“學生最想從輔導員那里得到什么?學生喜歡用怎樣的方式同輔導員交流?”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之前得先這樣提問自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真正了解別人的需求,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才能解決學生實際的問題。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 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感情,學生才會相信你講的話。走進學生的內心,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敲門磚。缺少“親和”的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成為一種灌輸。親和力強的輔導員,不僅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而且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并且在工作中往往會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使工作得以更好的開展。面對學生一開始冷淡的反應,包涵最終用堅持與真誠獲得了學生的認同。每周一次的“懇談”,架起了包涵與學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讓她贏得學生的信任。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這里的意思就是要真誠相待,換位思考,才能打通思想關節。
3 耐心傾聽,走進學生內心的橋梁
距離是教育的障礙,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傾聽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優點。研究資料表明: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傾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某些場所,聽比說更重要,這是讓對方發泄、引導對方說出問題的關鍵所在。輔導員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無所不知,才能全方位當好教育者與引導者。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只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需求才是對癥下藥的關鍵。要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不僅重視對班級活動策劃的指導,還抽出時間趕到活動現場,經常深入課堂,走進宿舍,努力融入學生當中。有效地溝通離不開傾聽,定期找不同類型的學生聊天談心,傾聽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 輔導員應不斷修正自己固有的價值觀標準,耐心傾聽來自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加強人際包容能力,強化對學生的理解,贏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從生活之中發現,從細小之處入手,春風化雨般地用心來教育感染學生”,傾聽是教育者溫柔的診斷器,是對癥下藥的前提和依據。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首先要做一名傾聽者。
4 自我反省,及時認知與改進的有效方法
反省意指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也是“反省心理學”中的專業詞匯,意思是指對自身已往心理活動的回憶,人的心理是二元的,人的記憶既有外記憶,又有內記憶。心理現象一經發生便會被內記憶系統自動記錄,因此,我們只需經過及時反省,便能抓住瞬間即逝的心理現象,把其由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資料,并從中加工出心理規律來。思想教育是一個雙向過程,它是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來實現的,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要隨時進行自我反省。學生作為思想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具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有藝術的教育,可以將批評轉化為受教育者的自我認識,最終引起受批評者的自我批評。例如,包涵在面對一名本來生活儉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國家獎學金下發后,經常請同宿舍的同學出去吃飯的問題時,巧妙地寫一篇不傷自尊又引人深省,還警醒他人的周記。她從國家設立獎學金的原因講起,談到該班貧困學生各方面取得的進步,還特別談到艱苦樸素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結果,那位學生不僅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主動做了深刻的檢討,同時發郵件“謝謝老師用這樣的方式來提示我”,同時,被請吃飯的同學也說“我們認識到了錯誤。”有效地提醒了其他同學的自我認知,警省不犯同類錯誤。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的行為變化,也不斷反省,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使之更有效果。立足與自我反省的教育,能夠促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分析與鑒別能力,能夠互相促進,排除障礙,快速成長。
5 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進步的有效途徑
與時俱進是指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奮力而爭先。”這是包涵改編的一句話。每過一段時期,她都會有意識地改變一下周記的格局,引入一些全新的主題。因為德育工作不僅要深入心靈,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針對不同的群體,尋找不同的話題,挖掘共同的語言。即使是平等坦誠的溝通,如果一味重復校園生活的種種,或者喋喋不休于集體觀念,也會使人生厭。輔導員要走進學生的內心,需要方法和智慧,與時俱進,永遠是適應變化的最好的辦法。想要成為一名成功走進學生內心的思政工作者,要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嚴格要求自己。例如,包涵常常在班委會后或談心結束的深夜,回到實驗室繼續做實驗,或徹夜在寢室里閱讀文獻。曾有學生到她的實驗室來參觀,看到展板上她所發表的論文記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并將她作為自己的榜樣。因為她深深明白思政工作者同樣要具有良好的學術形象,才能給學生專業學習上的感染和指導。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把自己“發展、培養、教育好”,是每一個輔導員開展工作的前提,要在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方方面面——思想方法、政治觀念、學術態度、興趣愛好、氣質性格、音容笑貌、穿著打扮等方面不斷“發展、培養、教育好”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夠把自己沒有的東西展示給別人”,更不用說給予別人教育與指導,“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樹立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觀念,輔導員才能不斷去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應對隨時發生的不同的狀況,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向前,達到目的。
6 結語
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培養實現中華強國復興之夢的主力軍的崇高而神圣的使命。作為與學生親密接觸的輔導員,要用自己樸實真誠而又與時俱進的方式將愛傳遞給學生,如同春風化雨滋潤學子心田,做學生的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做好德育工作離不開“愛心+堅持+智慧”這三大配方,如果說愛心是德育工作的馬達,堅持是德育工作的電源,智慧則是德育工作的導航。在三大配方的基礎上,再添一劑秘方——“走心”,則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捷徑。走心的教育,能夠直達盲區,指引方向;走心的教育,能夠直達病灶,藥到病除;走心的教育,能夠直達靈魂,撫慰心靈。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愛心至上。
參考文獻
① 包涵.包涵心語[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4).
② 易紅聯.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方法新探[J].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