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勤
鄉村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基礎和根本。在中國這一農業人口大國,鄉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鄉村教師強,則鄉村教育強。全面提升教育質量,重點在鄉村教育,關鍵在鄉村教師。甘肅省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要實現均衡發展和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公平,重點和難點都在鄉村。大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是當前加快甘肅省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有的放矢,重心下移,著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甘肅省總人口2 628萬,有55個民族成分,轄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其中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58個,插花型貧困縣17個,貧困縣占全省總縣數的87.2%。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有義務教育學校10 517所,其中農村學校8 544所,占81.24%。農村學校中100人以下的學校7 892所,占總學校數的75%,占農村學校數的92.37%;10人以下的學校3 700余所,占總學校數的35.2%,占100人以下學校的46.9%;5人以下的學校1 800所左右,占11.7%;只有1名學生的學校219所;0人的學校1 180所,占11.2%。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專任教師225 491人,其中鄉鎮及以下專任教師18.7萬人。
面對鄉村覆蓋面大,鄉村教育發展后勁不足,鄉村教師隊伍存在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化水平低、職業認同不高、專業發展通道不暢等諸多制約甘肅教育發展的難題和瓶頸,我們以“全覆蓋、抓重點、補短板、創特色”為工作思路,重心下移,在師德建設、教師補充、提高待遇、交流輪崗、培訓提升等方面,傾斜支持鄉村教師,促進均衡發展,提升鄉村教育質量。
二、強化引領,立德樹人,構建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近年來,全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緊密結合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師德師風建設、鞏固和提升三個階段,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大力弘揚高尚師德,積極引導每位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和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執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文明執教,樂于從教,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并使之成為廣大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主旋律,在全省教育系統形成和大力推進比敬業、比奉獻、比育人、熱愛學生、熱愛學校、熱愛教育的行風正氣,形成師德師風新氣象。
1. 傾斜鄉村,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
以關注鄉村教育、關心鄉村學校、關愛鄉村教師為宗旨,堅持“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歷時半年,通過個人自薦、學校和縣區、市州教育局推薦、省級評審,經過網絡投票、公示、深度訪談、采訪拍攝、實地考察、專家評審、廳務會議審定等環節,評選出十名“隴原師德標兵”、十名“隴原最美鄉村教師”、十名“隴原最美鄉村校長”和百名“隴原師德先進個人”、百名“隴原優秀鄉村教師”、百名“隴原優秀鄉村校長”,挖掘出一批鮮為人知、令人感動的優秀鄉村教師典型事跡。德美教師評選活動,涉及面廣,參與人數多,受到廣大農村教師的普遍歡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2. 豐富載體,開展師德師風建設鞏固活動
通過隆重節儉慶祝教師節日、新任教師宣誓儀式、學法教育、藝術征文大賽、德美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廣泛宣傳一系列富有成效、緊貼教師發展需求的活動,鞏固師德師風建設成果,引導廣大教師文明高雅過節日。引導新任教師樂從師、為人師、做名師,樹立健康向上的職業理想;引導廣大教師學法、懂法、守法、遵法、用法,依法執教,做合格的人民教師;引導廣大教師崇尚高雅文化藝術,帶動他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引導廣大教師愛崗敬業,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氛圍,使師德師風建設深入學生,深入家長,深入社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擴大師德師風建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3. 建立機制,穩步推進師德師風提升活動
為了使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效果持久,達到深入化、常態化,健全和完善“三納入兩滲透一否決”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啟動實施以“甘肅教師學苑”“隴原優秀教師群英館”為主要內容的甘肅省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程,開展閱讀經典、藝術鑒賞、學習楷模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培養廣大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價值理想,全面提升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內涵修養和業務能力,促使廣大教師把教書育人的講臺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注重內涵,自我升華,淡泊名利,優質施教,做到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淵博的學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儒雅的形象影響人,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在本職工作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嚴把入口,精準招考,科學合理補充鄉村教師隊伍
甘肅省始終把補充鄉村中小學教師作為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實行學歷、專業、崗位“三步走”遞進戰略。嚴把學歷關,高定位“起步”;嚴把相關相近專業,高標準“走步”;嚴把崗位需求,提促供需一體,高精準“正步”。針對全省鄉村教師隊伍補充中存在的“教非所學,學非所教,補非所需”等問題,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教師補充“農村中小學補短板、學前教育補數量”的工作思路,確定“按需設崗、按崗招聘、精準補充”的原則,嚴把教師補充工作報名、命題、考試三關,著力解決專業對口和緊缺薄弱學科教師補充問題。
在招聘過程中,積極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協調,在民生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師招考中,非師范類??飘厴I生不能報考教師崗位,提高報名門檻;在所有教師招考中增加面試,下發有關文件對面試工作進行規范;在音、體、美、英教師招錄命題中,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考核。近三年,通過免費師范生、特崗教師、民生實事、巡回支教等項目,招聘教師19 041名,其中補充幼兒園教師4 830名,為全省鄉村教育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增添發展動力。
四、示范帶動,激勵引領,不斷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注重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推動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傾斜,向薄弱學校、緊缺學科傾斜,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去鄉村任教,到鄉村發展,確保鄉村教師隊伍穩定,既下得去,留得住,又教得好。認真實施“省屬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以獎代補”政策,累計投入獎補資金1.3億元,1.2萬名農村中小學教師受益。
2013年,在部分連片特困縣啟動實施“鄉村教師補助工作”,2014年實現連片特困縣全覆蓋。兩年來,累計發放資金約1.38億元,補助教師10.95萬名,2015年省政府將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工作列入工作內容之一,為民辦實事,發放補貼1.69億元,惠及鄉村教師14.14萬人次。在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優先傾斜,在園丁獎、師德標兵、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等評選工作中,劃定鄉村教師專項比例,專門設立省級鄉村骨干教師評選項目,共評選鄉村骨干教師約4 200名(含2015年正在組織評選的2 500名)。2015年,在“園丁獎”的評選中,鄉村教師比例達到35%以上。
五、積極引導,政策保障,加強教師校長交流輪崗
針對縣域內農村義務教育實際,在摸清情況、吃透政策、借鑒經驗、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意見》,采取調動交流、學校聯盟、學區一體化管理、對口支援、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推動建立科學、規范、有序的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機制,為辦好每一所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提供師資保障,以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助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近兩年來,蘭州、平涼等地已經開始先行先試。有的縣區創新實施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促進教師校際間的合理流動;有的縣區采取關系隨轉交流和定期服務相結合、名師引領和掛職交流相結合等措施,促進城區、城鄉間教師的合理有序流動;有的縣區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教師對口交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城區學校對口幫扶薄弱學校的長效機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統籌規劃,精準施策,全方位、系統化地構建甘肅鄉村教師培訓體系
2010年以來,以實施“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為主,積極爭取外援基金會和公益組織投入,按照“統籌規劃、整體設計、突出重點、打造品牌”的原則,積極推進教師培訓綜合改革,對“國培計劃”“省培項目”、基金會項目等進行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合理安排,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努力做到教師培訓項目精細化設計、精細化管理和精細化實施,加大省外培訓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效益。
針對我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實際,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并啟動實施鄉村教師培訓組合拳—“三計劃兩工程”(隴原名師助力貧困縣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百千萬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萬名鄉村校長能力提升計劃、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精準扶貧三行動”,構建“335”管理機制,作為推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打造務實管用的領導團隊、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建立健全省、市、縣、學區、學校五級聯動機制,著力構建和完善鄉村教師培訓長效機制。
通過“鄉村教師走出來,名優教師走下去,網絡空間連起來”的方式,充分發揮城市名優學校、名優校長、名優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推進城鄉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通過實施“名師引領,骨干帶動”,培育鄉村教師人才梯隊;通過實施“如影隨形,跟崗實踐”,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技能;通過實施“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通過實施“研訓一體,促使成長”,增強校本研修能力,發揮鄉鎮中心校研訓主體功能;通過實施“信息帶動,長效發展”,提高鄉村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
截至2015年6月,累計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長30余萬名,建立“金色教苑”鄉村教師影子研訓基地近80個、隴原名師工作室40個,遴選支持鄉村教師發展的“金鑰匙”導師630名。2015年起,推行以“補短板、重扶貧、強基本、增活力、清死角”為主要內容的“精準扶貧三行動”項目,啟動實施網絡同步研修薪火行動、學前教育千千樹行動和微小規模鄉村教師訪名校行動等項目,把水澆到根上,惠及鄉村全體教師。
七、借力打力,吸引資源,助力鄉村教師培訓
近年來,我們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教育發展,形成合力助推鄉村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2013年,成立甘肅省鄉村教師培訓志愿者聯合會,吸納、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社會賢良關心支持教育,先后有近20家慈善組織和社會公益團體伸出友情援手,針對鄉村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資助和培訓活動,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開創新途徑,增添新活力,成為全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不可或缺的補充。
深圳美麗園丁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定向援助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展鄉村教師培訓,上海華信公益基金會聚焦甘肅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育提供持續支持,北京永源公益基金會立足邊遠山區開展鄉村教師走出大山長見識培訓,北京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針對革命老區、邊遠山區開展特崗教師、校(園)長和管理人員培訓,田家炳基金會廣泛開展農村義務教育教師、校長專業發展培訓,北京樂平基金會精準實施甘肅學前教育師資培訓。每一家基金會都精心組建專家團隊,精心設計培訓模式,精心組織培訓活動,關注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關心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影響較大,效果良好,受益面廣,累計投入資金近億元,培訓全省鄉村教師10萬余人次。這對加強甘肅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鄉村教師的普遍歡迎。
八、搶抓機遇,強化措施,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在舉國上下努力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當前,國家及時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鄉村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對鄉村教師的親切關懷,給廣大鄉村教師帶來福音。甘肅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要求,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制定印發《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是進一步加快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惠及全省鄉村教師和鄉村學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對解決全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提升鄉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后,全省將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努力開創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新局面。一是廣泛動員,營造支持鄉村教師發展的輿論氛圍,在全社會形成關注鄉村教育、尊重鄉村教師、關心鄉村教師的濃厚氛圍。二是堅持以德為先,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村教師人文素養提升有效對接,落實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三是動真碰硬,以更務實的措施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難題和制約瓶頸。在鄉村教育投入上,加大傾斜力度,確保精準支持,按時到位;在鄉村教師隊伍培養上,與省內師范院校合作,選拔家庭困難、學業優秀、有志于從事鄉村教育的高中畢業生定向委托培養、定向使用;在教師經濟待遇上,切實提高待遇水平,達到用待遇留住人、吸引人、鼓勵人,使鄉村教師成為令人仰慕的職業;在隊伍穩定上,單獨實施鄉村學校及教師評價,單獨制定鄉村學校評價標準,對鄉村教師或到鄉村工作的城市教師在職稱評聘方面,放寬條件,不受指標限制,城鎮教師職稱晉升時必須有在鄉村學校工作一定時間的經歷;在教師培訓上,全力推進“三計劃兩工程”和“精準扶貧三行動”。
(作者系蘭州文理學院副院長,原甘肅省教育廳師范處處長)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