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云
為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辦學內涵,提高辦學品位與辦學水平,加快特色學校建設步伐,切實做好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我校根據黨的教育方針,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發團隊。該團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德育核心問題,把學校的德育納入校本課程來研究實施,確立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總體策略,即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及認知規律,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游戲或教學活動,用看、說、演、誦、訪、賽等途徑實施德育,寓德于教,寓教于樂,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研發文化課程,做到以文化人
我校一直堅持打造以傳統文化和校園環境相融合為載體的靜態校園文化。其隱性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這些從校園的角角落落不經意間凝聚成的校園文化,折射出一個學校內在的底蘊和氣質。例如通過建設學校門前的主題石書,彰顯承載“樂真”的核心文化,即遵循兒童天性,尊重兒童個性,營造愉悅、幸福的情境,引領師生快樂求真、和易以思、實事求是地求真理、育真才、做真人,實現學生快樂成長、教師幸福工作、學校和諧發展的教育,簡言之,以樂求真,以真導樂,進而實現“以真啟智,以樂導行,樂真共進”。我校的校訓是“崇真尚善、和樂博雅”,意在讓“依禮重德”思想時時刻刻、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行為。打造雷鋒文化墻,實現雷鋒精神與學校“樂真”文化的對接,意在讓學生學習雷鋒無私奉獻、團結友愛的精神和樂觀向上、求真務實的優秀品格,同時借學生藝術造型和讀書造型體現學校德才兼備的育人目標。以“論語文化墻”和“弟子規展板”來發揚傳統文化精髓,意在引導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時處處接受傳統文化的潤澤,養浩然正氣,做謙謙少年。
二、研發特色課程,達到厚德于藝
1.加強德育工作,發揚潤德于心
為拓寬德育工作渠道,使孩子時刻受到德育熏陶,我校創新性地開設了主題鮮明的德育微課程,形成“理想信念課程”“感恩勵志課程”“法制安全課程”“傳統美德課程”“文明禮儀課程”“革命傳統課程”六大德育課程體系,讓學生接受一系列具體而生動的主題教育,實現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方位、立體化和自然化。
2.研發鄉土課程,加強情感教育
從2004年開始,我校以“面向本土、來自本土、服務本土,體現地域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為指導思想,整合新課程理念,充分開發和利用家鄉獨特的歷史、地理、人文資源,創建了“走進莒國”——“莒國名勝”“古文化”“民間藝術”“鄉土民情”“舌尖莒國”這一系列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五大校本課程體系,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這些課程深化了師生對家鄉豐富的地理、人文環境資源的認識和實踐經驗,提高了學生的表達、動手、合作和創新能力,引領師生了解家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傳承并發揚家鄉文化的精髓,進而激發師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構建“樂真”課程,促進品格優化
我校結合城市少年宮的建設要求,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資源,實施選修“樂真”特色課程體系,如圍棋、籃球、乒乓球、剪紙、攝影、繪畫、舞蹈、古箏等40余門特色課程。采取教師1+1,學生1選1的選修模式,實施走班上課機制,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與人合作、懂得分享、互敬互愛等優秀的個性品質。
三、多彩實踐活動,實現揚德于行
1.研發主題實踐課程,強化形成優秀品格
我校遵循“抓住一條線,拓展一個面”的原則,研發主題實踐活動課程。
一條線:即以“追求夢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為內容的主題實踐活動。我校先后開展了“愛祖國、愛家鄉”“講文明,樹校風”等活動,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利用德育教育基地,開展了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唱愛國主義歌曲活動;以“三紅”(紅色基地、紅色故鄉、紅色先模)精神為主題,開展“講一個革命故事”等“十個一”教育實踐活動。
一個面:即對傳統的德育內容賦予新的內涵。學校針對學生實際和時代特點,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誠實守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意識教育等。如本學期我校以《弟子規》為主題創編了一套集音樂、國學、體育多種學科為一體的“國學操”,既強身健體,凝聚團隊精神,又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德育、美育的熏陶。
2.貫穿德育主題活動,形成優良個性品質
近年來,我校把“優良品質”教育貫穿在每月的德育主題活動中,即每月一主題,如友善、感恩、正直、豁達、誠信等,并分別落實到每學年的九個月中進行專項培養,通過設計和組織形式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學生逐步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質,形成“年年循環,逐年提高”的優良態勢。
3.研發儀式活動課程,實現生命厚德潤澤
我校通過創新升旗儀式、“晨誦、午讀、暮省儀式”、成童禮等一系列儀式課程,引領學生將特殊的感情用特定的方式釋放、升華,從而形成新的情感和凝聚力,豐盈學生的生命,完善他們的精神世界。
四、創新教學課程,彰顯德育合一
1.拓展心理健康課程,育德于人
學校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針對“學困生”“單親生”“留守生”等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開發心理咨詢課程,搭建心理溝通平臺,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2.研發多元評價課程,彰德于范
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遵循“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優秀學生”的評價理念,研發了星級評價課程。學校每學期開展文明星、感恩星、助人星、合作星、勤勞星等評選,讓學生從榜樣的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激發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五、結語
我校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會繼續努力用科學的精神、態度和方法去探究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規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德樹人,以真啟智,以樂導行,樂真共進”的工作思路,努力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再創佳績。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四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史雅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