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國+劉娟文
摘 要:和諧的語文教學課堂,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所追求的。那么,和諧的語文教學課堂該如何創設呢?筆者認為:和諧的文本與人本關系是關鍵,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障,和諧的教學關系是前提。
關鍵詞:和諧 課堂教學 人本 文本
所謂“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天時地利人和是為和諧,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
社會如此,語文課堂教學也如此。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充斥著諸多的“不和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和諧的語文教學課堂該如何創設呢?
一、和諧的文本與人本關系是關鍵
語文學科的文本需要與人本的有機整合,這是構建和諧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面面俱到的結構,而是為接受者留有想象余地和闡釋空間的開放結構”,是“需要接受者再度創造和具體化的藝術圖式”,它的存在本身是一個“召喚結構”,具有很多的“空白點”。當讀者將自己的體驗以及獨特的生命意義置入文本,通過活生生的體驗對文本進行具體化,將作品中的空白處填充起來時,作品就不再是獨立的、自為的,而是相對的、為我的。因此,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作品的無限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做設計,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新的意義。
語文具有社會性,語文教師要學會打破課堂的局限,根據自己的特長,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積極開拓新的課程,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基本訓練,如:書法、誦讀、文學鑒賞、人物評傳等,或側重于情感熏陶,或側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或側重于審美情趣的引導。要利用活動課程實踐性原則,組織讀書會、誦讀會、演講會等,通過國學講座、討論、參觀等方式積極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創造學習的人文氛圍。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障
“溫和、微笑、寬容、認同”,歷來被認為是實現師生和諧的八字法寶。因此,教師進入課堂必須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可親可近,讓學生在獲得認知滿足的同時,獲得情感的滿足。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轉變角色,應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
當然,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學會傾聽。因為通過傾聽教師可以辨別出哪些學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可以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及已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可以準確地判斷學生們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們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可以對每個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決定如何因材施教,決定需要由教師補充或重點接受的內容,決定何時及以何種方式介入討論,判斷由教師對作品的補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的。
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和諧的教學關系是前提
現代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轉化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手等多種感官活動,通過看看、聽聽、想想、做做等產生復合刺激,增強參與效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用討論交流、競賽搶答等形式,引導學生人人參與。
每一堂課都有適當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按照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學生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中等生必須達到的,后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優秀生能發揮余力的。
將練習有機地設計在教學環節中,既可強化課堂訓練又可減輕學生負擔。因為課堂上可供學生依賴的時間量只有兩個:教師實際教學所用的時間量;學生集中注意力上課的時間量。所以不管教師教什么,學生都應有充裕時間自主支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重講輕練,無限地擠占學生的時間,那學生只能讓老師牽著鼻子走。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讓練習進課堂,教師必須靈活運用“精講”和“精練”,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
總之,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教師就必須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因素,并使之和諧。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