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銀
摘 要:邪教是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大公害,也正在侵蝕大學校園。新常態下,高校反邪教工作是尖銳的、復雜的、長期的,也是緊迫的。論文對高校反邪教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梳理高校反邪教工作面臨的挑戰,并探索相應的對策,對相關職能部門的決策提供建議,這將有利于高校高舉科學大旗,傳播科學知識,破除現代迷信,增強廣大學生的政治觀念,對建設和諧校園和培養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高校;反邪教
1 邪教的危害
邪教組織是阻礙社會進步、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毒瘤,也是當今校園的一大公害。邪教組織目前有呼喊派、門徒會、全神教、主神教等。邪教組織披著合法宗教的外衣,哄騙、誘導群眾上當后,對信徒實施精神控制,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邪教組織處心積慮發展信徒的目的之一便是騙取錢財,以供教主和主要頭目揮霍。一些邪教組織散布世界末日的言論,欺騙信徒交出錢財,有的鼓吹只有多供奉才能保佑家人平安,引導信徒花錢消災,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他們通過編造各種各樣的謊言,騙取信徒錢財。
邪教組織的歪理邪說從很大程度上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有的信徒被洗腦之后,相信只要虔誠信教,莊稼不用打藥施肥,也會有好收成。導致整天在家里禱告,放棄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經濟損失。有的邪教組織煽動信徒拋棄家庭,外出傳教,傳教到一定程度,將來就可以進天國,這導致很多家庭破裂。有的邪教組織主張學生抵制學校教育,號稱教育無用,致使大量中小學生輟學,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危害。
更有甚者,有的邪教組織具有政治野心,他們旗幟鮮明的反對黨和政府,在群眾中制造矛盾和糾紛,甚至圍攻黨政機關。比如“門徒會”曾經煽動信徒,在多個地區發起圍攻政府、毆打基層干部、阻礙公安執法等令人發指的活動,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無法正常辦公。還有邪教組織與境外反華勢力勾結,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惡毒攻擊黨和政府,直接危害了我黨的執政地位。
2 新時期邪教在高校的發展點特征和反邪教工作面臨的挑戰
2.1 邪教組織向高校滲透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為建立牢固的社會根基,邪教組織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向高校滲透。他們不斷完善組織、健全章程、明確分工,逐漸將目標和重點向當代大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轉移。
一些邪教組織為了爭取大學生入教,在宣傳內容上日益突破“氣功說”、“強身健體說”、“特異功能說”等傳統噱頭,而是想方設法增加所謂的“科學”內容,貼上了偽科學的標簽。比如“法輪功”經書《轉法輪》中就牽強附會地大量引用各種科學術語,望文生義地用所謂的“科學”闡述其教義,涂上了“科學”色彩。
2.2 邪教組織越來越重視網絡宣傳
當前,邪教組織越來越重視使用網絡手段加強邪教的傳播力度。傳媒與網絡成為當代大學生受到邪教侵蝕的重要渠道。邪教組織利用網絡交互性強、交互范圍廣泛持久、傳播速度快和大學生廣泛使用網絡等特點,日益重視向青年學生兜售其歪理邪說。
2.3 邪教組織善于抓住大學生社會經驗缺乏的特點
對于多數大學生而言,雖然已年滿18周歲,但由于他們剛剛度過中學階段,經歷的世事不多,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不足,特別容易受到邪教組織的蠱惑。同時,相比在中學階段,大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環境相對自由寬松,這種氛圍極大激發了大學生了解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他們已經不滿足于通過課堂教學獲取知識,而是更加渴望通過更多途徑了解社會、認識未來。一些邪教組織抓住大學生這些特點,設法取得大學生的信任,并通過各種媒介,把他們荒謬的人生觀、是非觀、社會觀與歪理邪說一道,灌輸給大學生。
2.4 部分師生的防范意識較差
邪教組織正在不遺余力地向校園滲透,但是,某些師生自以為身處象牙塔,對邪教組織的傳教缺乏警惕。同時,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隨意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擾亂了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造成部分學生信仰迷茫和信念缺失,這些現象,加大了高校反邪教的難度。
3 高校反邪教的意義
高校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直接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能否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大旗能否一代代傳承下去,所以高校反邪教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高校代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承擔著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但是高校學生思想和心理不成熟,又缺乏社會經驗,在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下,容易迷失自我,對邪教組織缺乏足夠的警惕,往往成為邪教組織的滲透對象。因此,高校的職能要想實現,必須承擔起反邪教的艱巨使命,積極探索反邪教的有效途徑。
邪教之所以能夠得到存在并傳播,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國民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在社會轉型和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邪教組織乘虛而入,一步步侵蝕人心。同時,在新形勢下,邪教組織和恐怖組織逐漸趨同化,并與高新技術日益緊密結合,危害性日益加大。高校應發揮在科學、哲學、宗教研究方面的優勢,探索社會發展規律,揭露邪教本質,占領反邪教陣地的制高點。
4 高校加強反邪教的有效策略
4.1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用崇高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大學生,使他們充分信賴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內心筑起一道防范和抵御邪教的防火墻。二是加強科學文化教育。所有邪教歸根到底都是唯心主義產物,是抓住了人們對某些自然現象存在恐懼心理而臆造出來的超自然主體。高校應通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教育,使當代大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辨別真偽善惡的能力。
4.2 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要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比如通過開展反邪教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讀書沙龍等活動,改變生硬的說教和灌輸方式,使學生在文化活動中自覺樹立起反邪教觀念。同時,要結合社會熱點,定期開展合乎時宜的校園文化活動,從而牢牢占領宣傳陣地,不給邪教分子傳播歪理邪說的機會。
4.3 探索建立防邪反邪長效機制
一是要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反邪教組織。一方面要組建大學生反邪教協會,在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弘揚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引導大學生自覺遠離邪教。另一方面,要建立反邪教宣傳員隊伍,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如果發現可疑情況,要第一時間上報學校,將邪教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二是要建立預警和應急機制。在新形勢下,邪教還將長期存在大學校園,防邪反邪工作任重而道遠,一定要建立起預警機制,密切關注網絡媒體,一旦發現毒害信息,要在第一時間切斷來源。同時,還應該建立應急機制,明確職責和分工,全面提高應對邪教類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總之,在新常態下,高校反邪教任務更緊迫,工作難度更大,高校反邪教工作一定要針對邪教組織發展的新特征和學生新情況,不斷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困難,把握反邪教工作規律,不斷完善防邪反邪長效機制,為建設和諧校園和培養合格接班人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蕾.當代大學生反邪教教育研究[J].前沿,2014(11).
[2]齊姍,李慶龍.高校反邪教新形勢及對策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3(4).
[3]劉康平.反邪教宣傳教育實證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1).
[4]趙康太.當前邪教活動的新動向與我國高校反邪教的歷史重任[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