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恒
摘 ?要:目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但還是面臨很多困難和阻力,其中之一就是:打破社會和高職院校對高職教育的一些傳統認識和觀念,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高職教育;改革;傳統觀念
一、打破傳統高等職業教育觀念
(一)打破傳統高等職業教育目標傳統觀念。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指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至今仍然在沿用。筆者認為這個目標不恰當。服務第一線就是服務企業基層,服務一線,中等職業教育就夠了,高等職業教育沒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確實在西方國家教育系列中沒有高等職業教育這個說法。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提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同屬于高等教育系列,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目標是培養學術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和技術研究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如果高職院校不打破傳統高等職業教育目標觀念,仍然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二)打破傳統高等職業教育定位觀念。在長期的現實中,高職教育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陪襯,久而久之,高職院校都習慣了甘當配角觀念。在現代職業教育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要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辦高職本科,這意味著高等職業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有同樣的發展通道。所以在定位觀念上要改變。
二、打破傳統職業等級觀念
我國目前大學本科生就業困難,企業高薪難招到技術工人,但是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報考本科院校。稍加對比,就可以發現在我國傳統的職業觀念里還是學而優則仕,而從事技能型的工作不太被人看得起。這也是導致成績優秀的學生不愿意報考高職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這一社會觀念不被糾正,高職找不到優質生源,那么高等職業教育仍然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
三、打破傳統的能力評價觀念
(一)打破唯成績論的評價觀念。考試成績是我國目前用來評價學生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高等職業教育也沿用了這一方式。但是高考已證明高職生源在應試能力方面沒有優勢,所以繼續采用考試的評價的方式不能有效的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特長設計出新的考核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二)打破統一評價標準的觀念。在目前國情下,高考的統一標準有助于保證國家的公平和公正性。但在職業教育領域還用統一的考核標準來考核所以學生,就很難正確的衡量每個學生的真實綜合能力。這就是目前我國教育界面臨的問題,高分低能,同時很多在學校考試成績不突出,表現一般的學生卻在畢業后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這說明我們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標準不科學,我們不應該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學生。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來制定學生的能力。
四、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
(一)打破傳統教育觀念。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績,也創新了很多的教學方式,但更多還是表演成分,總體的教學觀念還是沒有多大的進步。還是以教室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規模化教學。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應該反思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但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知識可以通過網絡很方便的獲取,教師的職責重心應轉向技能、經驗的傳授,答疑解惑,個性化指導,共同學習和研究新課題。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更應如此。
(二)打破傳統學習觀念。傳統學習觀念比較狹隘,一般認為做和專業相關的事情才是學習,其他的就不是學習,這一觀點和應試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作為職業教育,要打破這個觀念。職業教育要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其中包含了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等,和學術型教育相比,更注重知識的廣度。現代的學習觀應該比以往學習內容更廣泛,學習方式更多樣,很多時候合理的有目的玩、旅游、聚會也是學習。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給學生更加寬松舒適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平臺。目前這一理念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
五、打破教育是學校一個單位的事情的觀念
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一個單位的事情,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學校只是其中的一個具體實施者。職業教育更是如此,需要企業、行業、政府、社會相關團體的參與。比如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學校需要大量的對口企業參與這個教學過程,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教學中來,為高職院校提供相關的頂崗實習崗位。通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學校可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企業可以獲得優秀的員工企業變得強大,企業強大之后政府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社會大眾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在此過程中政府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制定保障政策,讓全社會參與人才培養,讓學校無顧慮的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曉勇,張菀洺.“十二五”時期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與科教興國戰略研究[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