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背景下中國與老撾貿易發展狀況分析
太原工業學院 趙麗芳
隨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建立,老撾成為了中國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一個關鍵點。并且,中老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已經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因此,本文在CAFTA的背景下研究中國和老撾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現狀、以及兩國在貿易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雙方貿易合作發展的相關建議和對策,對于兩國未來的經貿合作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CAFTA 中國 老撾 貿易
2002年11月,中國和東盟10國負責人一并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并于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中國和老撾自1961年正式建交以來,關系雖然曾一度中斷,但在1989年全面恢復邦交之后,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來往變得日益緊密。1997年7月老撾加入東盟組織。中國與老撾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不斷加深,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因此,在CAFTA背景下,分析中國與老撾兩國之間的貿易狀況,對促進兩國的合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CAFTA優惠政策是指各簽署國約定,相互給予各國間進出口的大多數商品零關稅待遇的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中老貿易方面。
從2006年起,中國對老撾關貿優惠稅率清單有了更大幅度的增加,在此之前一共有220項零關稅項目,還有18項低關稅項目,2006年之后又增加了91個新項目。這項措施將會促進兩國雙邊貿易的發展。而從2014年12月31日起,我國出口到老撾的HS4011.10、4011.20、4011.94項目下的橡膠輪胎降到零關稅。老撾也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減免50%的進口稅,甚至對與中國進行貿易合作的本國公司實行免稅政策。
CAFTA成立的目標是用十年的時間對貿易間的所有關稅和非關稅進行削減。老撾是從2005年開始實行降稅,而其中連續進行關稅削減的年份是2006、2007、2008和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不降稅,2011年、2013年起再次進行關稅削減,直至2015年將關稅全部削減為零。
2.1 中老兩國雙邊貿易額
自建立雙邊貿易合作以來,中國和老撾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一直穩步發展。2000年,老中雙邊貿易總額僅為0.4億美元,而2004年達到了1.14億美元,貿易總額突破1億美元大關,總增長率高達73.01%。2005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和平臺的不斷深化和全面鋪開,雙邊貿易額增至1.29美元。2006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達到了新高,突破了2億美元大關,達到了2.19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70.31%。2006年至今,兩國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都在高速發展。
2.2 貿易結構
老撾國內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但市場經濟體制不夠成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目前對外貿易主要是以農產品、礦物原料、工業產品和手工藝品等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為主(如表1)。
由表1的數據顯示,老撾向中國出口的礦原料是逐年增加的;而農產品在2010年較前一年出現了下降,到了2012年又大幅度上升;工業產品及手工藝產品方面2009年數量較少,2010年上升較快,2011年平穩發展,但是2012年呈大幅度下降。

表1 2009~2012年老撾向中國出口主要產品 單位:美元
中國相對老撾來說經濟發展更發達一些,主要向老撾出口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這樣的貿易結構使得中老貿易長期以來都是以中國對老撾的出口為主導,老撾對中國的出口發展緩慢。而在CAFTA建立以前,中老雙邊貿易中,老撾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位置。
2.3 地理分布
在中老貿易中,我國云南省與老撾北部九省合作較為緊密,在云南邊境只需辦理簡單的通行證便可以自由地在老撾北部三個省來往,邊境的貿易合作比較方便。
老撾出口至中國的商品也大量分布于云南。如老撾的農產品、礦原料、工業制品及手工藝品等大量出口到云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和普洱市等地區。因為老撾的產品物美價廉,所以在當地的銷量一直很好。
3.1 商品結構不平衡
從中國和老撾的貿易結構來看,兩國的貿易結構過于單一,產品層次太低。
由于老撾仍以農業經濟為主,所以老撾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以農產品、植物產品、木制品、礦原料等初級產品為主,商品的附加值低。而中國出口到老撾的主要是一般技術水平的小型機械產品,尤其是機電設備的出口量在近年來快速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較高。因此,單一化和商品貿易結構的不平衡是中國和老撾之間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這種商品貿易結構讓老撾在與中國的貿易合作中扮演著劣勢的角色,不利于老撾的經濟發展。
3.2 兩國貿易規模較小
雖然自2010年CAFTA實施以后,中老兩國之間的貿易額日益增長,總額接近3000億美元,但是,中老兩國的貿易量占雙方對外貿易的比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中老貿易占老撾外貿的比重僅僅只有百分之十幾,至2013年仍沒有突破15%,且不足中國與東盟貿易的1%。老撾本國的經濟規模太小,經濟進出口的能力比較有限,中老雙邊貿易總額,僅僅超過文萊0.5318億美元。相比與老撾貿易量占第一位的泰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兩國之間的貿易規模有待進一步開拓。
3.3 中國商品質量問題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大量技術水平低下和生產劣質產品的工廠和小作坊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各地。老撾目前還是一個經濟發展落后的國家,人民對商品的選擇多會考慮價格因素,因此,大批量的低價偽劣產品由中國流到老撾,被民眾所購買。而價格低廉的偽劣產品質量毫無疑問也是堪憂的,結果導致那些偽劣產品使中國商品的質量信譽大打折扣,對中國商品在老撾的占有率造成了嚴重影響。
3.4 兩國邊防管理問題
中老邊境是陸地接壤,兩國之間的貿易活動主要是以邊境交易的形式來進行。兩國公民的交往十分方便快捷,但這種寬松的邊境管理對于一些不愿意遵守兩國邊界協議的人開啟了方便之門,導致中老邊境走私活動日益猖獗,造成兩國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
4.1 調整商品結構
老撾目前主要以農林礦產等初級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因此,老撾政府一方面應制定優惠的政策,吸引國際資本為本國的基礎加工業投資,從而帶動服務業和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應利用本國旅游資源優勢推動貿易的發展,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投資力度,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其發展。
4.2 加強拓展兩國貿易合作領域
隨著CAFTA的不斷實施,這給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有地理優勢的老撾提供了一個成長的機遇。老撾需要借助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來調整產業結構,中國也需要開拓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因此,拓寬合作領域可以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新的發展點。尤其應加強兩國在旅游、農林、國際運輸方面的合作。例如云南金孔雀運輸有限公司在老撾波喬建立了金孔雀物流園區,加強了與老撾運輸方面的合作。老撾也歡迎中國企業可以進入老撾,考察市場,建立和發展與中國的貿易。
4.3 提高中國商品質量
商品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兩國貿易的持久程度。中老兩國的商檢部門應嚴格把關,整頓邊境貿易公司,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并著力為提高邊貿商品質量而努力。與此同時,中國應以優質品牌商品去老撾開拓市場,提高中國商品的信譽度。通過輿論宣傳和客戶群體的培養,擴大雙方產品的消費市場。
4.4 加強兩國邊防管理和規范
在邊境問題上,一方面中老雙方要加強邊境管理,防止非法貿易和走私的發生,杜絕假冒偽劣商品的流通。另一方面,要簡化行政審批,壓縮貨物通關獲批時間,加快商品通關速度,提高兩國邊境貨物通關能力,并制定各項優惠政策,發展實施“一站式”通關制度。
從提出建立CAFTA到自由貿易區合作框架全面啟動的整個過程,老撾和中國雙方都積極地參與并加強經濟合作關系。在CAFTA合作框架的背景下,繼續發揮兩國的優勢,既有利于雙方的經濟快速發展,反過來對CAFTA的整體合作框架也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CAFTA的實施,不但使中國和老撾在東南亞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而且還有利于中國與周邊國家政治與經濟關系的鞏固與改善。借助CAFTA這個平臺,中老雙邊經濟合作還將深入地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1] 張建中.新形勢下中國與老撾雙邊年貿易關系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2(01).
[2] 馬亞楠.論如何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充分享受自貿區優惠[J].商業文化月刊,2010(2).
[3] 達拉.中國老撾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研究[D].江蘇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4] 灣佟.中國-東盟自貿區構建對老中貿易及老撾經濟增長的影響[J].保定學院學報,2015(02).
[5] 安妮.中老雙邊貿易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國際商貿,2012(11).
F752
A
2096-0298(2015)11(c)-128-03
趙麗芳(1975-),女,山西省河津市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