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山東東營職業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東營 257091)
在觀察日常生活的歌唱中,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盡管努力嘶吼,但聲音仍然很單薄,這就是所說的聲音缺乏氣息支撐,或者漏氣等。而在聲樂專業的歌唱技巧訓練中,氣息也是首要的練習課程和項目,現在的教學已經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氣息基礎。但有一點薄弱的環節是,氣息的形態較為單一,缺乏變化,也即沒有點、線、面的豐富的氣息狀態。
(一)當前歌唱技巧氣息訓練的現狀。在聲樂系的教學中,呼吸訓練是一個基礎,一般來說,歌唱技巧常常以呼吸訓練入門,以咬字吐字訓練為結尾,從中就能看出呼吸訓練的重要性。氣息訓練大部分也是在呼吸訓練中聯系的,較好的呼吸方式是腹部呼吸,好的腹式呼吸是吸進來的氣要下降的肺部的底部,丹田等處需要用力來拉住氣息,以控制氣息的速度和流量,同時由于用力的方式,會產生強大的壓力感,保證了氣息的密度。老師們現在已經可以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環境中,必須聯想法、感受結合法、性格劃分法等等。除了呼吸技巧外,在共鳴訓練和吐字咬字訓練中,氣息也會配合起來一起練習,所以說,氣息的學習貫穿歌唱技巧訓練的全程。
(二)點、氣等氣息狀態的提出與研究。但是,氣息的多種狀態卻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氣息不僅是支撐聲音的載體,還是點到點的沖擊,也就是能夠形成歌唱震撼力的要素。所謂的“氣”是氣息源泉,是訓練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在我國古代就有人認為,掌握了氣就學會了歌唱,“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也”。
所謂的“點”實際上是一個共鳴訓練中的概念,很多歌唱者為了追求音量,喉部發力很突出,但是聲音出來卻很散或者發生扭曲,藝術感染力大打折扣?!包c”概念的提出是與面罩共鳴理論有著很必要的聯系的,掌握好“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點、線、面等氣息與共鳴狀態的重要性。在本文,筆者將氣息的形態與共鳴結合,大致分為點、線、面三部分,一般來說,訓練后兩種氣息較為普遍。線式的氣息是一個基礎,筆者本文所說的線式氣息指的是具有支撐性和流動性的氣息,伴隨著發聲和共鳴,狀態呈現為溫婉、悠長;而面式的氣息是具有普及性和覆蓋性的氣息,它能夠帶來較為恢弘的演唱效果;點的氣息與共鳴結合,特別是面罩共鳴方式,能夠帶來聲音的準度和狠度,能帶來較大的震撼力。這三種氣息狀態在演唱時是互相結合和聯系的,沒有一首歌曲能夠只運用其中的一種。在這些氣息訓練中,“點”的難度最大,也是學生最容易掌握出現問題的。
(二)“氣”與“點”的關系。在歌曲的演義中,“氣”與“點”的關系是統一的,缺少任何一種都是不夠的,否則不僅會給歌曲的演唱帶來嚴重的問題,而且還會損害嗓音,特別是在高音的演唱上,很多學生利用喉部發音,帶出“面”似的氣息,進而造成了聲音散、而且流暢度不夠,這就是沒有掌握“點”和面罩共鳴的帶來的問題。
由于點、線、面的氣息狀態是與呼吸技巧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且要通過共鳴的運用才能夠達到,因而本部分將結合呼吸技巧和共鳴技巧的訓練初步提出掌握點、線、面氣息狀態的方法。
(一)呼吸技巧的改進與練習。在呼吸技巧的訓練中,首要的是學會怎么去控制呼吸。歌唱時的呼吸方法與平時的自然呼吸是不同的,熱切需要科學的指導,所謂的控制呼吸是達到氣息多種狀態的最核心方式。沒有控制,聲音的穩定性就會下降,影響“線”性表現;聲音的高音也無法要準,影響“點”的表現。所以,要想讓歌曲有生命、活力,增加藝術特性,因而就需要去控制,控制的關鍵就在于找“點”。[4]頁31-34.呼與吸是對抗的兩個環節,是調整和控制的動力所在,兩個力的對抗是保持穩定和支持的關鍵。而聲音的流暢性,則是通過“線”的流出而獲得的,無數的“線”便構成了面進行延伸,需要注意的是,線與面的控制都應注重延展性訓練。
(二)共鳴技巧的改進與練習。聲帶的發聲是很單薄的,因而共鳴的美化作用和你重要,它甚至決定了音色的好壞。呼吸的控制之后,就要考慮共鳴,特別是頭腔共鳴,要使得整個共鳴位置能夠充分打開,把氣息帶到相應的“點”上,擊出高音。
[1]楊樹聲.如何學習和掌握面罩唱法—介紹吉諾·貝基的面罩唱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6(02).
[2](美)杰羅姆·漢涅斯(JeromeHines)著,黃伯春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