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星
(宜春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曾在一項研究調查中發現,有98%的學生表示唱歌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更好的調整情緒,有74%的學生都有一個對音樂的夢想、希望學習聲樂能有機會展示,有56%的學生說自己喜歡音樂但是由于家庭及各種原因不能成為專業音樂聲只能當業余愛好。調查中還發現,學生自身的性格、喜歡音樂的動機以及學生的毅力對音樂的學習都有著廣泛的影響。由此可見,動機、毅力、興趣、情感、和性格的因素對于非聲樂專業類學生學習音樂來提高演唱方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簡單分析了學習音樂的重要性以及對非音樂專業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提升演唱效果的幾條方法總結。
亞洲天王周杰倫在發完《聽媽媽的話》這首歌后曾經說過“學習音樂的孩子永遠不會變壞”,呼吁青少年們熱愛音樂,對社會可以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的確是這樣,音樂教育要教的除了演唱方法還要教的就是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思維學習音樂的孩子學的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氣息。也可以理性思考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眾所周知,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內心平靜,音樂也可以是一個追求的目標,有目標就會有動力,就會一直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音樂作為一個擁有理性思考和感性思維的一項藝術,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也是有很多的,因此學生如果不懂得學習音樂的方法、不善于去總結靈活分析、只知道一味的喊、破高音的話,只會將自己的嗓子喊壞。因此掌握學習音樂提高演唱效果的方法很重要,本文主要就非聲樂專業類學生怎樣學習音樂來提升演唱效果這個問題分析總結了幾點方法。
(一)態度決定一切。無論你做什么,態度都是重要的前提。一些學生說自己嗓子不好五音不全不會唱歌,但是還喜歡音樂想有所改變,想證明自己是可以唱歌的,這就夠了因為他有一個堅定的態度支持著他,音樂是一門可以勤能補拙的藝術,它用于使不會音樂的孩子愛上音樂的魅力、讓會唱歌的孩子更上一層樓。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哪怕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沒有什么用,不是學音樂出身再怎么喜歡也不會走上音樂這條路,不是專業學音樂出身不等于沒進行過專業音樂訓練,像知名音樂人劉歡、李建等,他們都不是學音樂專業出身,但是他們憑借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依然占據到了歌壇上的地位。學生應該端正好對音樂的態度,有目標可以但不能抱著一定的功利性,你可以有成功的決心,你也要付出能成功所需的努力。
(二)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能學好一切東西的必備條件,你只有對它感興趣,你才會好好用心的去學習,你才能克服長期、艱苦的訓練,經過系統的,有深度的學習。因為你喜歡它,所以你愿意為它認真、吃苦。教師也要把音樂適當的引進教學過程,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傾聽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對于音樂有關的人和事,聽得多、看得多了,就會形成模仿的氣氛,會提升整個校園的音樂文化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興趣。
在練習提高演唱效果之前,學生要了解自身的嗓音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嗓子幫助他選擇個適合他的歌曲來進行針對性演唱練習,畢竟選擇一首適合其自身條件的音樂作品會讓表演更加的事半功倍。一個好的音樂作品的表演并不是要求你的調有多高、聲音有多大,而是你唱完這首歌可以給自己和聽眾帶來美的享受、可以覺得舒服。這不止需要學生對自己的音色、音量和音域有正確的把握,還要去充分的理解原唱者對于該作品表達的意義,寄托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好的表演出一首好的作品。
(一)從呼吸方法入手教學,掌握歌唱技巧。要想唱好一首歌,氣息很重要。怎么練習氣息也是對發音的要求之一,發音要“震動,震動”的氣息,要想使聲音洪亮,底氣十足,就要有足夠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可以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多做些一些深吸緩呼的動作練習。在歌唱時,呼吸與我們日常生活說話的呼吸是不一樣的。歌唱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段,有其特有的規律和方法。呼吸器官的組成包括氣管、咽、支氣管、口、鼻、肺以及胸腔等,在歌唱的呼吸時,它們都有著相互的關系。而在學生練習唱歌的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調節氣息,會影響音準,使發出的聲音毫無生氣。所以就要求學生吸氣時,不要吸得太多,應剛好適合發聲時需要的量,不然就會造成歌者的肌肉緊張、不進氣也呼不出氣的狀況發生,這對學生的訓練是有很大傷害的。對學生來講,練習吸氣時要求自然不是要去發出聲音,是要找到一種自由輕松的狀態。需要運用氣息時,不要“泄氣”,要像上文提到的在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并要善于運用唇來把氣攏住,從而來保持胸腹壓力和嘴唇壓力的平衡。聲樂界里素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一說,就足以說明了呼吸在歌唱時的重要性,也確實是學生應該首先學會的基本功之一。
要知道,一個好的歌唱家在演唱時的呼吸均勻、控制能力好,都關鍵在于他的呼吸肌肉群一直保持著好的工作狀態。因為歌唱中所有的變化都是來自呼吸的支持,所以都說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所以,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沒有正確的呼吸方法來控制的氣息運用,就不會有圓潤明亮、動聽的歌聲。
(二)咬字吐字技能訓練。訓練歌唱時清晰的咬字吐字也是唱歌中的基本訓練,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向學生明確的講明清晰正確的咬字吐字對歌唱表現的必要性以及進行訓練的重要意義。咬字吐字訓練一般都以漢語普通話的發音作標準,學生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和普通話,同時要了解漢語拼音的結構、具體發音的部位與發聲的方法以及歌唱時咬字吐字的規律。歌唱中的咬字吐字一般按照出聲—引長—收音的方法訓練。出聲的要求包括:(1)出字要實,即咬準字頭,前提是聲母發聲部位和發音的方法準確才能做到這一點;(2)發音要干凈、利落,結實有力,快速與韻母拼合,不可分割成兩個音節;(3)唇、舌頭還有下顎靈活的調節動作。咬字吐字訓練采取“輕聲讀音”或“歌唱發聲”的方法進行。也可以多練習一些繞口令,例如唇音練習用:八百標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找相對應的繞口令來進行對齒音、舌音、喉音、舌音牙音等練習。這樣一練,你哪一路音圓潤,哪一路音不足,都能分清,找準。氣、音、字的練習都非常實用有效。
(三)巧借日常動作,幫助學生體驗唱歌要領。生活中有很多常見動作能夠幫助我們體會歌唱時的呼吸和鍛煉有關系,如拖長聲音的嘆息和打哈欠體會歌唱的深呼吸;當人受到驚嚇時快速地吸氣,就如同歌唱中的快速換氣;而最常見的喘氣則是歌唱呼吸柔韌性的最好練習方法。像很多運動也可以有助于音樂的練習,跑步、游泳、登山、俯臥撐這些運動都可以增強我們的心肺功能,增加我們的肺活量。
綜上所述,對于非音樂專業學生聲樂教學中進行綜合訓練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作為學生需要具備恒心與毅力,作為聲樂教師應該推動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教給學生歌唱要領,增強學生的演唱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美的旋律中享受聲樂學習的過程。完美的演唱效果是每一位熱愛音樂藝術的人的追求,非音樂專業類的學生當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通過學習時的平臺走向自己想要的更大的舞臺。
[1]鄭茂平.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驗研究——從教學心理學角度探求高師六種新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04:86-94.
[2]李首明.關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J].中國音樂,2007,03:140-143.
[3]余虹.淺談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目標系統與聲樂教學體系的改革[J].人民音樂,2005,08:50-52.
[4]程寧敏.民族傳統繼承在聲樂教學中的體現——由高師聲樂教學引發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0,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