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群
課堂提問是初中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其在不斷思索中學習到新知識,為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創造有利紐帶,讓教師與學生在溝通交流中獲取情感體驗.而不恰當的課堂提問,不僅會降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會抑制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揮.因此,優化課堂提問,是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課堂提問太過于隨意和簡單且沒有明確其目的.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提出一些毫無連續、層次性的問題,導致學生思維混亂,從而不能夠形成完整通順的思路,抑或是在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在中途突然提出另外的問題,造成學生思維的嚴重斷層.且經常在課堂中提出類似“有沒有”“對不對”“是不是”等過于簡單和沒有思考深度的問題,造成學生輕松找到答案并作答.教師無法依據學生的回答發現其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嚴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
2.教師提問對象和提問方式不準確且忽略學生的能力.許多教師在課堂中針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問題,且單一地向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問,而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直接選擇忽視.加上教師對學生提問的鼓動性和處理上的不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問之后教師急于回答的行為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忽視學生提問的能力.與其相反的做法是,由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錯誤理解,教師完全把提問當成是一種任務并強加于學生,致使無法從問題中找到更多具有價值的點加以深入討論,從而使課堂教學的空洞性不斷加大.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
1.抓住課堂知識的疑難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提問的方式過于隨意,有的甚至形成口頭禪式提問習慣.雖然從表面上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但實際上無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致使影響教學課堂的實效性,從而走入課堂提問誤區.要使初中數學課堂提問起到良好效果,教師在課前的備課環節需做好充分的準備與給予足夠重視并抓住課堂知識中的疑難點進行提問.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大小的比較”內容時,教師可以就課堂教學中的疑難點問題“比較負數大小”進行提問:存在不同絕對值的負數在數軸中具體的位置在哪?不同絕對值的負數在生活里具體有什么含義?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不僅能提升提問的實效性,而且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數形結合的數學理念.
2.設置循序漸進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在不同時候提出問題所帶來的結果不一定相同.因此,教師提問也需善于充分把握和創建好時機,以激發出學生對問題的思維漣漪,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思考,使其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使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出示一道題:一個矩形的周長為120,其邊長為20,求此矩形的面積.在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提問:如果其邊長為30,40,50,矩形面積分別為多少呢?其邊長還能取其他數值嗎?學生對教師提出反問:矩形面積在不斷地變化,其面積的最大值為多少呢?然后大家可以根據該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若設其面積為y,其中一條邊為x,y應該怎樣計算出?依照所列出的步驟,教師由淺入深地加于指導,使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均能夠較好地參加到集體的思考與交流中,在討論互動中探究,最終在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強化對學生問題回答的評價
對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后的回答,同樣是一個值得數學教師研究和改進的方面.教師應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與及時的評價,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間多元化的交流,而且有利于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從而增加學生敢于主動問問題的勇氣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較大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幾何的證明題時,通常都有各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在學生完整地講述其證明方法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證明方法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同時引導和鼓勵其他學生講出各自的不同證明方法,拓展其的發散性思維.無論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教師都應抓住其閃光點加以肯定和鼓勵,從而積極調動其思路,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三、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中,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渠道,還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構建高效率課堂的基礎.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提問,以課堂情境和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提問方法,發掘和掌握提問技巧,充分啟發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初中數學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