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和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學校、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教育工作,對畢業生的充分就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文首先闡述了職業指導的基本內涵與在我國的發展進程;其次從社會、畢業生個人、高校三個層面分別論述了開展職業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分析了職業指導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職業指導 就業工作 作用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202-02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了727萬,但新增就業崗位的數量遠不能滿足新增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并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地增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學校、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加強學校的職業指導教育就更為重要,因為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對畢業生的充分就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職業指導的內涵及發展進程
了解職業指導的內涵,是高校職業指導研究的第一步。《教育百科辭典》對職業指導的解釋是:“指根據社會職業需要,針對人們的個性特點,包括素質、能力、特長、性格、志向、經歷以及社會與家庭環境等條件,引導他們較為恰當地確定職業方向,選擇勞動崗位,或者轉移到新的職業領域的社會活動?!薄督逃筠o典》對職業指導的解釋是:“幫助人們選擇并準備從事一項適合自己的職業的過程。通過采用科學方法,幫助人們了解自己,培養和發展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幫助他們了解工作世界和獲得職業信息,學會做出職業決策,即,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選擇職業、預備職業、獲得職業和改進職業?!盵1]此外,當前人們對職業指導含義還有“選擇論、服務論、教育過程論”等多種理解。從高校職業指導的角度來界定,有學者將其定義為“是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一項教育實踐活動,是依據學生個人生理、心理特點,引導其培養職業意識、職業能力的教育和指導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根據外在要求和內在特質選擇并適應學業或職業的過程?!盵2]
職業指導作為一種專門的社會服務工作和研究課題,產生于19世紀末,發展于20世紀初。1908年,被譽為職業指導之父的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佛蘭克·帕森斯在波士頓建立了地方職業局,從事職業咨詢和職業指導活動,這是現代職業指導活動正式開始的標志。進入20世紀后,職業指導工作相繼在德國、英國、法國展開,并逐漸得到普及。
我國近代職業指導活動肇始于民國初年,以1916年清華學校校長周寄梅先生指導學生擇業并邀請名人及專家進校演講為發端。民國時期,我國的職業指導活動蓬勃發展,相繼成立了全國職業指導機關聯合會、中華職業教育社等職業指導機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對高校畢業生實行統一分配,職業指導基本上被單純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取代。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的職業指導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也經歷了由“對口就業、統包統配”向“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轉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用人單位的選擇和激烈的人才競爭,職業指導教育應運而生,并且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
2 高校開展職業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開展好職業指導
我國自1999年開始進行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十多年來高等教育的規模逐年大幅增加。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導致我國內需不足,勞動力需求不旺,全國各地計劃招聘崗位數下降。社會有效需求不足,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近年來,各媒體對大學生人才招聘會人滿為患,幾千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案例的頻繁報道,以及政府部門所發布的相關數據,也印證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事實。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因為它既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又關系到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也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高校處在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前沿一線,在就業上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如何提高高校職業指導的質量,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已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就更為重要。
2.2 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滿意度較低要求加強職業指導
當前,人才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同時也出現這樣的情景:一方面用人單位缺少“想聘之才”;另一方面學生“無業可就”,頻繁跳槽。根據“中華英才網”針對入職新人的一項調查顯示:畢業三年內的員工跳槽最為頻繁,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次。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對北京96家用人單位的統計結果也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最初工作的1~3年間,跳槽率達70%。此外,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顯示:80后、90后的職場新生代群體整體離職率偏高,達到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3]畢業生頻繁跳槽,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在第一次選擇職業時未能獲得較高的就業滿意度;另一方面也說明畢業生對社會發展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不了解,對自身的個性特質、優劣勢、職業發展定位等缺乏科學合理地分析。因此,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教育。
2.3 高校職業指導的現狀要求完善職業指導體系
盡管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均設立了大學生職業指導專門機構,但傾向于以行政管理為主要職能,職業指導全程化、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很多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往往在學生畢業前夕才進行,帶有突擊性質,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講求實用和功利,并偏重單純的擇業指導,忽略了低年級階段對學生就業意識的強化、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另外,我國職業指導教師隊伍還處在專業化建設的起步階段,缺乏一支相對穩定、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也是制約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更好地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高校應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職業指導教育體系。endprint
3 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3.1 職業指導有利于大學生順利就業
學生在校學習為的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職業是最終目的。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其生計問題,而且關系到其自身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由于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目前的就業形勢與就業市場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對自己究竟適合從事什么工作缺乏客觀、科學的分析和判斷,不少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后感到茫然或無所適從。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就業信息的收集是基礎,若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就業信息,就掌握了求職擇業的主動權。通過職業指導,學生可以了解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和人才市場的就業形勢,熟悉國家出臺的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掌握就業法規,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及時獲得招聘的崗位信息。高校職業指導除了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還能指導學生有效地篩選信息,提醒他們提防渠道不明的信息源,警惕求職陷阱。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擇業技巧是職業指導的另一重要內容。求職應聘需要一定的技巧,加強對學生自薦技能、應試技能等方面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競爭力。大學生職業指導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客觀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及自身的主客觀條件,熟練掌握求職技巧,使畢業生在就業市場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找到自己滿意的就業崗位。
3.2 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定位,實現人職匹配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不應是短期行為,應樹立全程職業指導理念,指導對象不能僅限于大四畢業生,而應面向所有學生。根據不同時期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和發展需要,有步驟、有秩序、有重點地采取不同的職業指導方式。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為例,學院對學生的職業指導教育從大一階段就開始著手,采用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開設了《大學生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以必修課的形式在全院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分階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題、創業教育專題、職業素養和適應教育專題及就業、擇業指導教育專題等。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全程化職業指導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確立職業理想和目標,進行切合自身實際的職業規劃,減少將來在擇業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實現人職匹配。
3.3 職業指導有利于大學生端正擇業觀念,調整就業心理
由于大學生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在眾多的職業崗位面前容易眼花繚亂、無所適從。職業指導要發揮其教育和幫助功能,在擇業觀念、擇業標準、求職道德上給予學生引導。引導學生從社會的實際需要和自身才能的充分發揮相結合的角度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轉變觀念,放寬視野,調整心態,誠信就業。此外,擇業是高校畢業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他們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常會遇到困難,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少數擇業不慎者甚至會把初次遭受的挫折說成是“畢業就是失業”。職業指導可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深入而具體的輔導,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導他們避開可能的障礙,轉變心態,用積極向上自信的心態去面對求職過程中的挫折,增強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利于今后的求職成功。
3.4 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創業意識,提高自主創業能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不僅不是一個被動的“等、靠、要”的過程,也不只是一個被動的等待受雇的過程,它為每個有條件、有愿望、有能力的年輕人提供了通過創業實現積極就業的條件。在中國創業群體中,大學生群體是最充滿活力、富于創造、最有潛力的創業群體。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日益突出,創業越來越成為一種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廣陵學院為例,學院開設了《大學生創業理論與實踐》《創造的技法與藝術》《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創業團隊組建與管理》《創業商務溝通與交流》等10門公選課程,傳播創新創業知識。學院每年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計劃大賽,營造濃郁的創業教育氛圍,傳播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近兩年來已投資60余萬元,改造籌建了創業孵化園,為學生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提供創業咨詢和指導服務,使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創業項目。通過開展職業指導,可以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和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傳承創業技能,提升創業信心,提高自主創業能力。
3.5 職業指導有助于就業困難群體盡早就業
高校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實施及時幫扶是職業指導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些畢業生就業期望值不切實際導致求職過程難度加大,一些畢業生因求職技巧較差或專業技能較差而導致多次面試不成功,還有一些畢業生因個人心理因素等不愿意就業,針對這樣的學生,職業指導的個性化服務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分析他們的自身特點,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就業資源,制定指導策略,深入溝通,建立共信,多方面引導,多渠道推薦,幫助就業困難群體盡早就業。
3.6 職業指導可以促進高校就業部門的職能轉型
高校就業部門是全面負責本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職能機構。高校就業部門如何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深入改革,是關系到畢業生就業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不少高校已越來越重視開展職業指導工作,但仍需花費較多時間處理事務性管理工作。在新形勢下,如果就業工作要向高水平、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就要求就業部門逐漸改變傳統就業工作上的投入分配,簡化就業管理,深化職業指導,使就業工作部門從過去高校的一個職能部門上升為學校高層的戰略部門,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學校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職業指導立足點高,著眼點長遠,對大學生影響深遠,加大對其的投入,有利于高校就業部門在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首要問題。職業指導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擇業,積極從業,有利于人才在市場上的合理配置,最終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0.
[2] 孫長纓.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軍凱.大學生就業能力與求職行為的關系研究:基于高校畢業生的調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