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英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對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就業、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等重大問題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債務融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此對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債務融資;背景;問題;對策
一、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背景
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其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對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解決就業問題以及維持社會穩定等方面更是扮演者主力軍的角色。根據我國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占到我國企業總量的997%,對GDP的貢獻程度達到了60%,并為國家稅收收入貢獻了80%多的比例,并為城鎮居民就業創造了80%以上的崗位。從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以及產品研發等方面更是具備很多優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我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越來越受到融資難這一問題的制約。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大多數仍然是通過銀行貸款這一間接債務融資渠道,以發行債券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也居高不下。隨著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著重發展各類型的債券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直接的融資渠道成為未來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制約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因素分析
1中小企業自身基礎比較薄弱
(1)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不高,抗風險能力差
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比較粗放,缺乏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權過于集中,抗風險能力差,管理基礎的薄弱成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因素。首先,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嚴格按照現代公司治理機制來構建管理體系,企業經營管理權力過于集中,決策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比較強,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其次,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資金實力比較薄弱,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導致其面臨著很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大大提高了企業融資的成本;另外,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很多企業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財務信息的透明度非常低,這些因素導致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下,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根據我國很多銀行的記錄顯示,一些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在面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很多企業的資金鏈往往很快斷裂,導致無法償還銀行貸款。
(2)中小企業的規模和效益影響了其債務融資
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大多比較小,難以形成穩定的效益,導致銀行等信貸機構不愿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比較低,資金和管理基礎都比較薄弱,沒有建立健全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透明度也比較低。另外,由于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處于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行業的盈利水平比較低,導致中小企業整體的資產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根據銀監會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不良貸款率為3211%,大大高于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而且,很多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比較差,存在大量的逃避銀行債務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整體的信用狀況。
2金融體系不完善限制了中小企業債務融資
(1)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對稱限制了企業向銀行貸款
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限制,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在日常的經營中主要將國有的大企業作為經營服務對象,對中小企業發放信貸的比例非常小。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申請信貸的資金額度一般比較小,然而銀行卻需要和向大企業發放貸款一樣進行各項程序的審批,包括資產狀況的調查、經辦環節以及調查評估等,這導致銀行的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大大上升。另外,由于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息不透明,存在很多財務造假的情況,導致銀行很難對中小企業的財務資產狀況等進行詳盡的了解,這也使得銀行不愿意花費人力和物力去調查中小企業的資質狀況,限制了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
(2)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信用擔保行業發展水平比較低,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的機構數量不多,難以滿足大量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需求。很多由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僅僅為中小企業提供成立的一次性擔保,后續的擔保難以維系;其次,我國的融資擔保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擔保機構無法與貸款銀行形成風險共擔,往往要獨立承受中小企業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這嚴重制約了融資擔保體系的發展健全;另外,我國的金融體系仍然具有很強的國有化色彩,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由國家擁有和控制的,這導致金融政策和資金支持無法向中小企業傾斜。
3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缺乏一部統一完善的權威法律制度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我國2003年才出臺了第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盡管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然而相關規章條例不夠細致,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例如沒有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法律支持。因此,中小企業在實際融資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法律空白地帶,在與國有企業進行競爭的時候也往往處于劣勢地位。
三、促進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對策
1完善中小企業自身的建設
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的內部建設,為債務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中小企業要以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為指導,不斷深化股權制改革,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董事會制度,讓董事會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決策中發揮主要作用,從而有效的避免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其次,中小企業要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中小企業要嚴格按照職務分離控制的原則來構建內部控制制度,設置合理的控制范圍,明晰權責,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和控制職能;另外,中小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供透明真實的財務信息,為企業向外債務融資提供良好的信息條件和信譽保證。 2政府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支持
(1)加強對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財政支持
財政要不斷提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擴大資金規模,在中小企業外源融資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中央財政撥款成立了很多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金,包括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中小企業服務專項補助基金以及其他各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金。然而,這些財政專項基金的管理比較混亂,權責不清晰,資金的規模不大,在資金發放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情況。各級政府部門要不斷擴大對這些基金的資金支持,并規范基金的管理,制定統一協調的政策,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2)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政策支持
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缺乏健全的融資擔保機制,企業融資擔保比較困難的情況,各級地方政府應該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應該加強與銀行、證券監管部門的合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政策、信息以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山西省中小企業局與山西省證監局簽訂協議,在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培育和發揮基金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云南省則針對省內的小微企業出臺了一系列融資服務政策。云南省將在三年內試點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省內的小微企業融資提供資金扶持。河北省則與省內的幾家大型銀行達成協議,在未來三年向省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累積授信100億元,并為中小企業開展金融培訓、財務咨詢以及融資服務等業務,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3)擴展中小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我國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通過傳統的銀行貸款以及民間借貸來進行融資的,發行債券等直接債務融資方式的比例較少,國家應該為中小企業擴展融資渠道提供支持,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首先,國家要不斷試點放開相關的企業債和公司債發行,允許具有優質資產和良好財務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其次,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券商也應該加強合作,針對當地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大力發展集合票據等新型的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另外,要不斷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借助互聯網平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便捷和透明的渠道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與中小企業有關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只有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然而由于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措施方法,難以為中小企業債務融資提供支持。國家應該盡快制定落實相關的實施細則,將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真正的落到實處。例如,要出臺有關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管理辦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方法以及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另外,要盡快出臺與《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關的配套條例,為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規范和指導。例如,現行的《擔保法》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問題,操作起來比較復雜,且對擔保人的權益保護不夠。因此,要盡管擴大《擔保法》的管理范圍,簡化擔保程序,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法律支持。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全局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針對中小企業債務融資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要從中小企業自身建設、政府支持以及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等方面采取措施,為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金生試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完善[J]當代經濟管理,2013(01)
[2] 武曉東探析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貨幣政策的作用[J]中國商貿,2011(09)
[3] 張麗我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風險及其防范[J]科技信息,2011(10)
[4] 范安勝淺談企業債務融資及其風險防范[J]中國金屬通報,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