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溢
摘 要:自主創新、核心技術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源。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核心就是企業需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激發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引導企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政府扶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015-02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中小企業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得到了飛速發展,企業數量占到企業總數的99%,已然成為創造社會財富、解決人們就業問題,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中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階段,在優化中國經濟結構布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程中,增強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因此,作為各級政府,加大力度搭建創新平臺,做優創新環境,扶持中小型企業走上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自主創新意識不強
長期以來,國內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認為自行研究科技創新投資大、風險高、利潤回報沒有保障,而直接引進技術具有投資少、時間短、低風險的優勢,“引進”技術同樣能使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企業縮小與先進企業的差距,避免走彎路,企業無需自主創新。但從市場上轉讓技術的案例來看,一般大公司轉讓技術近乎消除淘汰或低利潤的技術,而處于世界前沿或領先的高新技術一般是不會轉讓給其他企業的,而很多中小企業只是簡單地原版“引進”,不注意消化吸收,很少投入資金對引進的技術加以改進和創新,長期處于產業末端,這正是中小企業無法走上擁有自主品牌創造之路的主要原因。
(二)自主創新資金不足
企業的新產品和科技研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資金短缺問題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在投資行業的過程中,由于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缺乏必要的資本投資,從而大大阻礙了中小企業技術升級。由于現行政策方面的影響,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處于相當的競爭劣勢,他們需要承擔更大的資金成本、更多的投資風險和其他不利競爭。此外,國際上很多實踐證明,只有當研發投入強度(研發/銷售收入)超過5%的企業在市場上才具有競爭力。目前,由于中國中小企業通常很難像大型企業那樣從政府財政獲得R&D資金支持,研發資金基本需要依靠自身投入,不能夠積極調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因此有將近一半的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比重低于2%,研發能力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快速前進的步伐。
(三)自主創新人才匱乏
從國內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國外的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來看,企業自主創新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真正的企業家。受到中國現行人才機制的限制影響,中國科技人才隊伍分布極不合理,超過2/3的技術開發實力在企業以外,大部分分布在高校、國有科研機構和大企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吸引優秀技術人才的條件。由于中小企業本身技術人才缺乏,導致整體技術力量薄弱。因此,這些企業在外部的技術和技術力量的依賴性較大,許多企業依賴于一個“源”,無法在技術上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市場競爭力。
二、政府扶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扶持
各級政府應運用財政和稅收政策把扶持的著力點放在解決企業研發資金困難,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降低企業生產發展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首先,可以設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專項扶持基金,著重緩解企業在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和科技人才引進等方面資金困難;其次,可以調整稅收政策的結構,將稅收優惠的重點由直接生產環節向研究開發環節轉變。盡可能地出臺研發產品的稅收優惠和研發活動的稅收優惠,使中小企業因研發活動不同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激勵企業的研發活動。同時擴大研發稅收激勵范圍,由主要對高技術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實施稅收優惠,轉變為主要對所有企業的研發活動實施稅收優惠。
(二)完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持體系
信用擔保機構作為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一個中介組織,在解決貸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起到橋梁作用,政府可以財政資金創設貸款風險準備金,合理配置和引導創立較為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銀行與企業的關系,增強金融機構的貸款信心,降低銀行貸款風險,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同時政府可以定期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將一些信譽、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和產品適銷對路的項目直接推薦給金融機構,緩解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問題。政府應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風投基金的準入門檻,引導多類型投資機構進入風險投資領域,鼓勵民營風險投資公司更多關注中小企業,資金投向更多流向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科技研發,提高全社會金融資源配置績效。
(三)完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政府應加大對技術創新人才的政策引導,對于到中小企業工作的高技術人才,政府給予專項補貼,同時在戶口遷移、家屬隨調、工作安排、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高技術人才充分照顧,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政府應加強宣傳引導,吸引社會機構廣泛參與,建立完善多層次、多類型的中小企業培訓體系。一方面,可以設立中小企業培訓中心,由政府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并承擔相關培訓經費,重點研究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可以依靠現有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對中小企業人員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注重中小企業數據庫建設。以全新建立一個面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源共享的數據庫為目標,優化改進現有中小企業信息網及技術創新信息網等網站,重點向中小企業傳播國內外最新技術信息和技術知識,促進中小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和企業網絡的發展。對國內外新產品數據庫相關企業積極引進新技術,如數據庫,為中小企業提供決策依據。從有利于科技人員和先進技術植根于企業,最大釋放科技人才的創新潛力出發,政府應引導中小企業進一步優化股本結構,鼓勵企業吸納科技人才以知識產權或專利技術作價入股,支持科技人員和整個企業的利益捆綁,使得科技人才的自身價值直接反映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上。endprint
(四)加強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的政府引導
在中國科技人才所處狀況的現行階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可以通過借雞生蛋的方式加強科學研究和生產合作。政府應積極發揮作用,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鼓勵雙方及多方開展技術合作、開發與交流,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共同研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改造,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企業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整體規劃、資源配置的作用,重點做好行業關鍵技術的引導,解決產學研合作主體發展方向不明、信息不對稱以及動力不足等問題。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方面,政府應通過科研經費和政策引導,不斷加強其與中小企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交流,積極引導高校結合產業發展,按市場需求開設專業,更多培養面向中小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或提供人才的繼續教育,提供人才支撐。
(五)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
對于中國的中小型企業而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進行自主創新,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本來可以通過創新的產品讓企業得到發展,但是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那么這些中小型企業的努力也無法得到回報,從而打消了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的熱情。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地方政府需要著重注意對當地科技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結合目前的發展階段,政府尤其是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率,嚴厲打擊各種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確定和打擊的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對影響大的問題優先處理。政府要重視宣傳引導,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自我保護的責任意識,幫助優勢企業建立保護措施,增強企業應對國內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政府可從知識產權的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方面,幫助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系統,促進企業更好地對知識產權有效開發、保護、經營和管理,進而獲取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三、結語
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中國為數眾多中小企業必須要摒棄傳統的生產發展理念,注重科技創新,大力研發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產品,才能極大地增加自身市場競爭力,立市場于不敗之地。綜觀國外發達國家經驗,作為政府,需要進一步在法律法規、財稅政策、機制構建等方面,給予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扶持和保護,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保障中國經濟更好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琳瑜.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成長機制及其脆弱性評價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
[2] 賀榮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及其法制保障[J].生產力研究,2012,(12):235-237.
[3] 齊友發,陳杰.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選擇[J].企業經濟,2010,(4):152-154.
[4] 劉鴿.企業技術創新對策綜合分析[J].企業經濟,2011,(4):29-31.
[5] 趙優珍.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4,(7):170-172.
[6] 徐增文.后危機時代中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扶持研究[J].現代商業,2010,(33):195-197.
[7] 潘紅娟.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4):5-6.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