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肖望喜
摘 要:實訓教學環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為了強化培養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必須對實訓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革。著力從實訓課程設置、實訓方式、實訓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實訓教學體系改革。在實訓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實訓內容、實訓指導教師、教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實訓;課程體系;應用型人才;國際貿易專業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167-02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是區域社會發展中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對外經濟交往迫切需要能夠全面、系統掌握國際貿易知識,熟練精通國際貿易程序的高級國際貿易專業技術人才,這對高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動,高校在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面其知識結構、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必須要有大幅提升。
一、實訓與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國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已有較長的歷史,培養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趨于同質化,總體素質較低,無法體現國際貿易專業涉外性、實踐性、綜合性,不能很好地適應外貿行業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高校教學任務以“專業綜合能力”為主、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和實訓課程”為主、教學體系以“能力實踐本位型”為主,教學組織形式由“理論教學”向“實訓教學”轉變。實訓教學對中國各類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來說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學生實訓意識薄弱,抱著走走過程的心態,對實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對于校外國際貿易專業企業實習流于形式,學生也沒有機會接觸到企業的外貿業務,校內模擬靜態性實訓多,實訓環境是一個相對靜態的,缺乏真實外貿工作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在實訓內容的安排上過于簡單,實訓存在不系統、低層次等問題。在這種模式下,實訓效果不佳,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改革
為了強化培養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各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課程基本均設有實訓課。要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理論與實踐之間產生互動效應,必須對實訓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革。
1.課程設置
按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國際貿易專業基礎課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統計學、管理學原理等,專業課包括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外貿英語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以及國際商法等課程。制定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計劃一方面需體現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與實訓的教學相結合,培養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目標。在課程設置上改變以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體系,轉變“強理論探究、輕實踐應用”的課程設置的框架,構建“基礎+專業”及“專業主干課程+跨專業任選課程”的課程設置框架(劉煥陽,2012)。調整實訓課程在課程結構中的比例,實訓課時安排延長,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
2.實訓方式
校內實訓可建立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室。利用教學軟件仿真的實訓環境,模擬函電往來、外貿合同訂立以及外貿單證制作、租船訂艙、辦理銀行結匯、外匯核銷等多個業務環節。利用國際貿易仿真模擬實驗環境所需各類軟件,如國際貿易實務系統、國際信貸實驗教學軟件、保險實務模擬軟件,建立開放式的實訓教學模式基地,使實踐學習的內容真實化。一方面可培養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校外可推行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基地建設。學校與一定數量的大型企業、機關建立了長期合作的友好型實踐教學基地,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從整體上為學生策劃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接受社會教育、從中得到鍛煉,縮短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的適應期,為今后社會角色的轉換奠定良好的基礎。
3.實訓課程評價
實訓考核及評價是對學生實訓的完成效果和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檢查,是實訓教學的重要保障。實訓教學考核不能流于形式,考核要全面。由于實訓自身的特點,考核需不局限于固定模式,應偏重于學生實踐技能的實際掌握,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在設計實訓項目的考核方式和計分方式是,應重視考核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和能力。考核側重點應放在注重過程評價,考核過程要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真正實現了課程的考核目標。要確保實訓教學的質量,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在考核內容上從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考核,方式要多樣、全面。
三、實訓實施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設置多層次的實訓內容
突破傳統實訓教學的課程結構,設置基礎實訓、專業模擬實訓、綜合實訓、職業實訓。基礎實訓重強調對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專業模擬實訓可以網絡和相關教學軟件為載體,按照專業課程設置實訓體系,一門或幾門專業課程安排一個教學模擬實訓,如商務談判課程可單獨設置實訓,如報關實務可借助教學實訓軟件進行實訓;綜合實訓通過綜合項目實訓完成整個專業的整合實訓,利用專業基礎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熟悉并掌握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程序和操作技巧;職業實訓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增加實踐能力。
2.實訓指導教師需具備雙師素質
實踐教學必須擁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實訓課程在模式的設計、流程圖的規劃、角色的分配到最后的評分審核都離不開教師綜合管理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國際貿易理論方面的知識,更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國際貿易領域內實踐經驗,所以實訓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而目前國際貿易教師招聘更注重教師學歷和學位層次的提高,忽視了教師實踐能力,因此實訓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中心問題是師資建設。學校應盡量引進具有外貿實踐經驗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可靈活選擇用人方式,專職或兼職。在師資培育方面,學院應提供各種機會加大對實驗教師的進修和培訓。通過參加各種培訓、交流研討活動提升現有師資的實驗教學水平。同時也可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人才來校現場授課,提高實驗教學質量。endprint
3.制訂可行的管理制度
為了達到較好的實訓效果,在組織及制度方面,應統籌模擬實訓運行表的制訂與執行,檢查、監督實訓活動的各項工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定期都會召開實訓工作會議,布置實訓的主要工作,明確學生見實訓的主要任務及各指導老師的職責,嚴格實訓期間的規章制度;其次,充分發揮見校外實訓基地單位的指導與監管作用。可聘請一定數量的基地指導老師,賦予他們評定學生見實訓成績的權力,并作為學生見實訓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4.編寫指導教材
實訓教材是實踐性技能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載體,實訓教材應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特色,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落實到實訓教材中。教材對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上目前充斥著大量的低質量實訓教材,這些教材往往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實訓教材要突出實務操作的流程、技能,實訓教材開發要基于授以學生實用、易用的實務操作方法或專業應用技能,同時也要提供學生自我操作練習空間。實訓教材應結合國際貿易專業自身特點與教學實際,反映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標準的要求,體現教育目標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
四、結論
作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實訓教學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對于提高人才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可使學生縮短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的適應期,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接受社會教育、從中得到鍛煉,因此在教學方案實施上,應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等軟件教學條件、教學設備及教學資源等硬件教學條件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澤生,李洪,胡傳海.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體系的重構[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7,(12).
[2] 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12).
[3] 崔建寧.高職商貿類專業實訓教材建設的探討[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4] 米家龍,吳建功.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0,(9).
[5] 張英奎,陳明.經管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4,(5).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