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燕
剖宮產是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也是解決異常分娩的主要措施,在可能出現難產和存在某些產科合并癥的情形下,選擇剖宮產已成為解決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近年來,剖宮產在臨床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但這并非是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改進和控制感染加強的結果,許多剖宮產術指征并不高,導致許多剖宮產并未充分應用于挽救孕婦及新生兒生命,有的甚至加大新生兒窒息率[2]。為了解剖宮產臨床應用的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探尋降低剖宮產率對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341例住院分娩產婦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資料均來源于北鋼醫院婦產科2011年~2013年住院分娩產婦的臨床資料。入選對象共10341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67±8.45)歲,其中,初產婦9562例,經產婦779例。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娩產婦分別為3126例、3667例和3548例
1.2 方法 統計各年度的分娩總數、剖宮產例數,比較剖宮產率變化。隨機選擇200例實施剖宮產的對象,調查其選擇剖宮產的原因,分析剖宮產影響因素,分析存在問題,總結降低剖宮產率的可行方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1~2013年,北鋼醫院收治住院分娩產婦分別為3126例、3667例和3548例,剖宮產分別為1047例、1568例和1685例。分別占住院分娩產婦總數的33.49%、42.76%和47.49%。影響因素上,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瘢痕子宮、胎位異常、骨盆狹窄等高危妊娠和相對頭盆不稱、胎兒窘迫、羊水過少、巨大兒、高齡初產、多胎、引產失敗、臍帶繞頸、產程異常等異常分娩的占比逐年下降,而對自然分娩缺乏信心,害怕疼痛、認識錯誤、選擇出生時日及家屬特別要求等社會因素占比逐年上升(P<0.05)。見表1。

表1 剖宮產率及影響因素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并非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等完全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的對象增多,而是受社會因素影響較大。
剖宮產是重要的手術助產方法,雖然具有產婦不必經歷分娩陣痛、產道不會裂傷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一些妊娠合并癥和妊娠并發癥問題,在降低圍生期母嬰死亡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剖宮產畢竟是一種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依然存在的麻醉風險和諸多并發癥,對母兒均有一定危害,資料顯示[3],剖宮產會造成術中出血、術后切口感染,對母乳喂養、再懷孕都存在很大的影響和風險,不僅使新生兒患肺炎、支氣管哮喘機率增高,日后兒童手眼協調能力也較差,脾氣容易急躁,注意力不集中、患多動癥及自閉癥機率較高。因此實施剖宮產要適度。
3.1 高剖宮產率形成的原因 對胎兒窘迫、產程遲滯、骨盆狹窄或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胎位不正、多胞胎、前胎剖宮生產、胎盤因素、子宮曾經歷過手術、母體不適合陰道生產、胎兒過大等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選擇剖宮產是必須的[4]。但臨床實際中,造成剖宮產率上升過快的更多因素是負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2方面。
3.1.1 醫源性因素。主要是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未得到及時的診治,引產藥物不理想,對產婦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疏導不夠,對部分頭盆不稱標準掌握不夠嚴謹,宮縮乏力時未糾正,應用縮宮素未達到有效宮縮。有的僅憑1~2次的胎心異常、羊水糞染或電子監護就武斷下結論,造成胎兒窘迫有診斷過度。對于一些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如頭位難產中,若能及早發現,積極處理,也可向順產方向發展;臍帶繞頸只要有效長度大于30cm,經陰道分娩仍是安全的;部分瘢痕子宮妊娠只要嚴格掌握嚴密觀察和正確處理產程,產婦仍可經陰道分娩[5]。但部分醫生由于產程觀察不細、判斷失誤及陰道接產基本功不夠扎實,處理難產經驗不足,常放寬剖宮產指征。
3.1.2 社會性因素。客觀上,生育年齡推遲,高齡初產較多。主觀方面,對產婦及家屬而言,由于孕期保健和產前教育相對不足,有的受“母肥兒壯”的傳統觀念,導致孕期營養過剩,致使胎兒過大,造成陰道分娩困難;有的害怕疼痛,對分娩感到緊張、抑郁和恐懼,或擔心陰道分娩影響體形美和性生活[6],對陰道分娩缺乏信心;有的對剖宮產的危險性認識不足,過分相信手術安全性,認為剖宮產較陰道分娩安全,甚至誤認為剖宮產的新生兒將來聰明,不論有無指征強烈要求手術。還有的因迷信“生辰八字”或“黃道吉日”,選擇讓孩子在“吉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出生,甚至要把孩子的出生的時間精確到小時、分鐘,使得剖宮產率上升[7]。對醫院而言,在醫患溝通不到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為了避免分娩過程中發生意外而造成醫療糾紛,采取妥協或縱容態度,放寬剖宮產指征。
3.2 降低剖宮戶率的對策 高剖宮產率是各種醫療和非醫療因素所造成的。要降低剖宮產率,除了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外,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2.1 做好宣傳,加強對產婦及家屬的產前知識系統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告知自然分娩的益處、剖宮產的風險和危害,消除不正確認識,轉變陳舊思想觀念;另一方面要減輕孕婦的緊張心理,增加陰道分娩信心,避免社會因素干擾。
3.2.2 轉變產時服務模式。要進一步推廣導樂分娩和鎮痛分娩服務,讓孕婦在輕松、舒適、無恐懼感的環境中分娩,提供自然分娩的心理、生理和醫療支持,創建社會心理模式與醫學模式并舉的圍生期保健新模式[8]。
3.2.3 提高醫務人員素質。一方面要強調產科醫生的責任心,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減少社會因素對分娩的干擾[9];另一方面,要加強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培養,提高助產水平與產時并發癥的觀察能力,正確診斷胎兒窘迫,建立急救預案,加強風險管理,探索使部分難產轉為順產的技術,以提高陰道分娩率[10]。
總之,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母嬰并發癥的一種手段,但僅是陰道生產之外的補救分娩方式,術中、術后、甚至遠期同樣存在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損傷、羊水栓塞、圍生兒的病死率上升等各種并發癥風險。合理降低剖宮產率需要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要提高產前健康教育普及率,提高孕產婦及家屬對陰道分娩的信心,推廣導樂分娩和鎮痛分娩,提倡“減少干預,回歸自然”,促進分娩過程正常、自然和健康。
[1] 張雯執,劉兆娟.近30年國內剖宮產率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10):661-662.
[2] 袁秀云.擇期剖宮產現狀分析與對策[J].吉林醫學,2010,31(30):5343.
[3] 蔣玉芬.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結局探討[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1):29-30.
[4] 李湖英.5年剖宮產手術指征變化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6):37-38.
[5] 鄧昆芳,周世梅.剖宮產適應證回顧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94-95.
[6] 李小茜.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1317-1322.
[7] 孫月榮.4606 例剖宮產指征分析[J].北方藥學,2011,8(5):100-101.
[8] 葉冬仙,李明伏,謝冬華,等.長沙市2007~2008年剖宮產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1):4512-4514.
[9] 曹江霞,楊雯,周愛芬,等.陰道產及剖宮產患者分娩后性生活質量調查[J].山東醫藥,2010,50(26):71-72.
[10] 劉德琴.影響分娩方式的社會性因素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