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郎與
摘 要:成都有豐富的民俗資源,本文從民俗旅游的定義入手,對成都已有的民俗旅游資源進行梳理,分析成都民俗旅游開發中的問題,進一步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成都;民俗旅游;開發;問題
成都是一座擁有二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城市,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和國家旅游局聯合命名的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是我國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春節黃金周旅游報告》顯示,成都在出行人氣、到達人氣、最受歡迎目的地都排在全國前五位,位居西部城市之首。為何成都會成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成都保留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這些活態的民俗深深的吸引著外來游客。
一、民俗旅游的定義
何為民俗呢?根據鐘敬文先生對它的定義就是:“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為規范人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的一種基本力量,同時也是民眾習得、傳承和積累文化創造成果的一種重要方式。
民俗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資源。民俗旅游就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旅游,它將傳統民俗作為旅游的重要內容,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民俗旅游者感受和體驗當地民風民俗,它滿足了游客求新、求樂、求知的深層次心理需求,成為游客出游的原動力。
二、成都民俗旅游資源的概覽
(一)飲食民俗資源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無論何人,要生存就離不開飲食。飲食在人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吃不單單是生存的需要,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川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著名菜系之一,與魯、粵、淮揚并列為中國四大菜系,素來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四川歷史上有“尚滋味”、“好辛香”②的食俗。但川菜絕不只是麻辣味,而是麻、辣、酸、甜、咸、燙、嫩、鮮諸味皆備,各種味道巧妙搭配,調出幾十種味型。除了“味”的多樣,川菜還將南北各地飲食習俗納入其中。火鍋也是川菜中的一朵奇葩,被成都人叫做“熱盆景”,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
另外,小吃,按習俗一般多用于早點、打間、宵夜筵席的配合,各地皆有,但唯獨成都小吃分量小得出奇、花樣多得出奇。它南北融合、包羅萬象。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瑯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店。成都小吃按原料可將其分為:面制類、米制類、肉菜類、雜糧及其他類。融合了南北小吃的精華。面類有擔擔面、龍抄手、鐘水餃、韓包子、三義園牛肉煎餅等。米類有賴湯圓、珍珠元子等;肉類有燈影牛肉、夫妻肺片、怪味兔丁等等。再數上其他品類的三大炮、麻婆豆腐、三合泥、白家肥腸粉、蒸蒸糕、葉兒粑、蛋烘糕、糖油果子、三大炮……可謂琳瑯滿目,遍布街市。
同時,以成都茶文化為代表的飲食民俗也令旅游者大為贊賞。人們常說:“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館。”以茶具和茶館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是成都人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為外地游客提供了了解成都民風、民情的好地方。
目前,成都已經形成了一批美食圈和休閑圈,如一品天下美食街、武侯祠大街、雙楠美食區、金沙美食區、人民公園鶴鳴茶館、順興老茶館、悅來茶館等。這些集中區域為其餐飲文化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二)節慶游樂民俗資源
成都歷史上的節慶游樂習俗很多,幾乎每月都有相應的活動。僅僅以過年為例,正月里要放鞭炮、拜年、耍獅子、游喜神方;大年初一要游廟,以武侯祠、丁公祠最為熱鬧,初一、初五、初十游武侯祠;初七(人日)游草堂;初九舉行青羊宮燈會……
成都歷史上的游樂習俗一直影響至今,人日游草堂、正月觀燈、二月賞花等至今依然是成都重要的民俗活動。在這些基礎上,成都人又創造了很多新的游樂活動。呆在城市參加各種游藝活動早已不能滿足成都人的需求了,出城游才是時下最流行的新民俗。
在成都,每縫雙休日或“黃金周”大假,出城的四門就人潮如涌,車流如龍,很多成都市民或舉家、或攜友、或結伙,浩浩蕩蕩就朝城外涌去,其情狀之壯觀,真可謂傾巢出動。成都的旅游資源也相當多。青城山、峨眉山、樂山大佛、九寨、黃龍等任由選擇。
(三)傳統工藝品
成都擁有眾多富于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它們以頑強的生命力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成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成都人的一面鏡子,向人述說著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如蜀繡、蜀錦、皮影、竹編、漆器、糖畫、棕編、成都銀花絲技藝等等。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三、成都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從上面的論述不難看出,成都擁有眾多民俗旅游資源,但成都的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很少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對成都民俗旅游資源宣傳
成都作為旅游城市,雖然在對外宣傳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大眾集中在傳統媒體上。通過拍攝城市形象片、紀錄片、電影等方式來宣傳,這種手段對提升和宣傳城市文化品格有很好的效果,但不夠親民。建議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用微博、微信等點對點的進行宣傳和推廣成都民俗旅游,效果既經濟又實用。
(二)民俗旅游開發不徹底
民俗旅游中最重要的是讓游客體驗不同文化的民俗風情,也就是說一定要有體驗性和參與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而現在成都民俗旅游采用的基本手段大部分是展覽,缺少互動性的參與,真正體現成都民俗民風的資源根本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比如,川剪紙、造紙、釀酒這些有可操作性的項目完全可以讓游客體驗。建議發掘活態的民俗內涵,讓游客參與其中。
(三)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缺乏專業團隊
要開發成都的民俗旅游資源,必須要有專業的團隊。他們既要精通成都民俗文化,又要懂得市場營銷和推廣。目前,這方面的人才十分匱乏,它極大地阻礙了成都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建議相關企業和高校進行戰略對接,組建合作課題,開發成都的民俗旅游資源。(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注解:
① 鐘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緒論部分
② 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劉琳校注,巴蜀書社,1984年,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