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麗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極低出生體質量兒行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給予鳥巢式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溫箱護理,觀察不同護理方式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體重增長顯著快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24-01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指的是出生體重在1000~1499g范圍內的早產兒,患兒各系統發育均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極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臨床病死率較高。溫箱的使用為患兒的治療護理提供了一個相對較適宜的環境,有利于提高患兒的生存率[1]。本研究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中男17例,女16例,胎齡28~36周,平均(315±15)周,體質量900~1450g,平均(11005±1505)g;對照組患兒中男18例,女15例,胎齡29~37周,平均(320±18)周,體質量920~1430g,平均(10809±1584)g。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溫箱護理,在患兒病情基本穩定后將輻射臺放置于溫箱中,將一柔軟小毛巾折疊成條狀墊在患兒頭頸部使患兒頸部略向后伸展,根據患兒具體日齡及體質量變化適當調節溫箱溫度,并將床頭抬高30°左右。遵醫囑定時定量喂養或鼻飼,并注意觀察進奶后情況;每天對患兒進行身體狀況評估,監測患兒血氧飽和度、呼吸情況及呼吸暫停發生情況,于清晨定時測量患兒體重,每天測定患兒黃疸指數,并做好準確記錄。采取小組負責制,由高級責任護士合理排班對患兒進行日夜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溫箱護理基礎上給予鳥巢式護理。選用優質純棉布制作“鳥巢”,首先將棉布裁剪成150×25cm2的長方形,將其卷成長筒狀至適宜柔軟度后圍成橢圓形,以患兒四肢及頭部能觸及為宜,大小以患兒雙肩為短軸,頭頸與軀干為中軸線,使腳能觸及邊界為長軸,將接口放置在下肢處,適當調整后將柔軟棉布床單蓋在護圈上并沿著護圈纏繞,底層放置熱水墊,溫度保持為38~48℃,鳥巢制作完成。同時取3600cm2的方形棉布單沿對角線卷成寬約5cm、厚約3cm的布卷,患兒取側臥位,保持四肢屈曲姿勢,將布卷一端墊在患兒肩頸部下緊貼背部、臀部,繞過會陰部、腹部及上肢外側依次將患兒圍托住,適當調整布卷使之松緊合適,并將患兒手放置在口邊[2]。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鳥巢”時要首先要對溫箱進行內預熱,溫度調節好后將患兒裸體或穿單衣放置在溫箱中,后適當調節護圈大小,按要求將布袋繞好。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體質量、體質量恢復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相關研究證實,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同樣具有心理活動、精神需求,需要安全感以及親情的交流和關注等。但以往僅注重疾病的護理,忽略了患兒更為全面的需求。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提早離開了宮內安全環境,不利于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并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鳥巢式護理是一種國際流行的,較為安全的早產兒發展性照顧方法,其為早產兒建立一個“人造子宮”,營造一個類似于子宮內舒適、安全的環境,提供類似于觸覺的刺激,消除患兒不適感及緊張、恐懼等情緒,滿足患兒心理需求,利于其生長和發育。
本研究中,鳥巢式護理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較常規溫箱護理組明顯縮短,每天增長體質量顯著大于常規溫箱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減少,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雪婷.鳥巢式護理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171-172.
[2]周秀吟,房曉祎,郭郁蓮.采用鳥巢式護理降低低體重兒并發癥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23(11):38-39.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極低出生體質量兒行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給予鳥巢式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溫箱護理,觀察不同護理方式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體重增長顯著快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24-01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指的是出生體重在1000~1499g范圍內的早產兒,患兒各系統發育均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極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臨床病死率較高。溫箱的使用為患兒的治療護理提供了一個相對較適宜的環境,有利于提高患兒的生存率[1]。本研究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中男17例,女16例,胎齡28~36周,平均(315±15)周,體質量900~1450g,平均(11005±1505)g;對照組患兒中男18例,女15例,胎齡29~37周,平均(320±18)周,體質量920~1430g,平均(10809±1584)g。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溫箱護理,在患兒病情基本穩定后將輻射臺放置于溫箱中,將一柔軟小毛巾折疊成條狀墊在患兒頭頸部使患兒頸部略向后伸展,根據患兒具體日齡及體質量變化適當調節溫箱溫度,并將床頭抬高30°左右。遵醫囑定時定量喂養或鼻飼,并注意觀察進奶后情況;每天對患兒進行身體狀況評估,監測患兒血氧飽和度、呼吸情況及呼吸暫停發生情況,于清晨定時測量患兒體重,每天測定患兒黃疸指數,并做好準確記錄。采取小組負責制,由高級責任護士合理排班對患兒進行日夜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溫箱護理基礎上給予鳥巢式護理。選用優質純棉布制作“鳥巢”,首先將棉布裁剪成150×25cm2的長方形,將其卷成長筒狀至適宜柔軟度后圍成橢圓形,以患兒四肢及頭部能觸及為宜,大小以患兒雙肩為短軸,頭頸與軀干為中軸線,使腳能觸及邊界為長軸,將接口放置在下肢處,適當調整后將柔軟棉布床單蓋在護圈上并沿著護圈纏繞,底層放置熱水墊,溫度保持為38~48℃,鳥巢制作完成。同時取3600cm2的方形棉布單沿對角線卷成寬約5cm、厚約3cm的布卷,患兒取側臥位,保持四肢屈曲姿勢,將布卷一端墊在患兒肩頸部下緊貼背部、臀部,繞過會陰部、腹部及上肢外側依次將患兒圍托住,適當調整布卷使之松緊合適,并將患兒手放置在口邊[2]。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鳥巢”時要首先要對溫箱進行內預熱,溫度調節好后將患兒裸體或穿單衣放置在溫箱中,后適當調節護圈大小,按要求將布袋繞好。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體質量、體質量恢復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相關研究證實,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同樣具有心理活動、精神需求,需要安全感以及親情的交流和關注等。但以往僅注重疾病的護理,忽略了患兒更為全面的需求。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提早離開了宮內安全環境,不利于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并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鳥巢式護理是一種國際流行的,較為安全的早產兒發展性照顧方法,其為早產兒建立一個“人造子宮”,營造一個類似于子宮內舒適、安全的環境,提供類似于觸覺的刺激,消除患兒不適感及緊張、恐懼等情緒,滿足患兒心理需求,利于其生長和發育。
本研究中,鳥巢式護理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較常規溫箱護理組明顯縮短,每天增長體質量顯著大于常規溫箱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減少,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雪婷.鳥巢式護理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171-172.
[2]周秀吟,房曉祎,郭郁蓮.采用鳥巢式護理降低低體重兒并發癥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23(11):38-39.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極低出生體質量兒行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給予鳥巢式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溫箱護理,觀察不同護理方式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體重增長顯著快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24-01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指的是出生體重在1000~1499g范圍內的早產兒,患兒各系統發育均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極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臨床病死率較高。溫箱的使用為患兒的治療護理提供了一個相對較適宜的環境,有利于提高患兒的生存率[1]。本研究選取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鳥巢式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兒中男17例,女16例,胎齡28~36周,平均(315±15)周,體質量900~1450g,平均(11005±1505)g;對照組患兒中男18例,女15例,胎齡29~37周,平均(320±18)周,體質量920~1430g,平均(10809±1584)g。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溫箱護理,在患兒病情基本穩定后將輻射臺放置于溫箱中,將一柔軟小毛巾折疊成條狀墊在患兒頭頸部使患兒頸部略向后伸展,根據患兒具體日齡及體質量變化適當調節溫箱溫度,并將床頭抬高30°左右。遵醫囑定時定量喂養或鼻飼,并注意觀察進奶后情況;每天對患兒進行身體狀況評估,監測患兒血氧飽和度、呼吸情況及呼吸暫停發生情況,于清晨定時測量患兒體重,每天測定患兒黃疸指數,并做好準確記錄。采取小組負責制,由高級責任護士合理排班對患兒進行日夜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溫箱護理基礎上給予鳥巢式護理。選用優質純棉布制作“鳥巢”,首先將棉布裁剪成150×25cm2的長方形,將其卷成長筒狀至適宜柔軟度后圍成橢圓形,以患兒四肢及頭部能觸及為宜,大小以患兒雙肩為短軸,頭頸與軀干為中軸線,使腳能觸及邊界為長軸,將接口放置在下肢處,適當調整后將柔軟棉布床單蓋在護圈上并沿著護圈纏繞,底層放置熱水墊,溫度保持為38~48℃,鳥巢制作完成。同時取3600cm2的方形棉布單沿對角線卷成寬約5cm、厚約3cm的布卷,患兒取側臥位,保持四肢屈曲姿勢,將布卷一端墊在患兒肩頸部下緊貼背部、臀部,繞過會陰部、腹部及上肢外側依次將患兒圍托住,適當調整布卷使之松緊合適,并將患兒手放置在口邊[2]。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鳥巢”時要首先要對溫箱進行內預熱,溫度調節好后將患兒裸體或穿單衣放置在溫箱中,后適當調節護圈大小,按要求將布袋繞好。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體質量、體質量恢復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相關研究證實,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同樣具有心理活動、精神需求,需要安全感以及親情的交流和關注等。但以往僅注重疾病的護理,忽略了患兒更為全面的需求。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提早離開了宮內安全環境,不利于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并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鳥巢式護理是一種國際流行的,較為安全的早產兒發展性照顧方法,其為早產兒建立一個“人造子宮”,營造一個類似于子宮內舒適、安全的環境,提供類似于觸覺的刺激,消除患兒不適感及緊張、恐懼等情緒,滿足患兒心理需求,利于其生長和發育。
本研究中,鳥巢式護理組患兒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較常規溫箱護理組明顯縮短,每天增長體質量顯著大于常規溫箱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減少,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雪婷.鳥巢式護理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171-172.
[2]周秀吟,房曉祎,郭郁蓮.采用鳥巢式護理降低低體重兒并發癥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23(11):38-39.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