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瑩 羅雅雯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對外直接投資額逐年擴大。通過利用2003—2012年我國25省市相關數據進行最小二乘法回歸,從母國的角度分析影響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人均GDP、匯率、貸款利率、科技水平和國際環境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顯著性的影響;日益增長的出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雖然也有著促進的作用,但是影響并不是很明顯,說明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有微弱的互補關系。同時,由于“假外資”的存在,吸引外資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5.4;F832.6;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190-02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在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OFDI)也發展迅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出口、就業、國民收入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受到政府和學界的高度重視。本文試圖從母國角度,利用25省市面板數據通過最小二乘法實證分析各個因素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希望對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以及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思路的開拓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Dunning(1980)利用折衷理論,研究證明了一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量的大小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Hennart&Park(1994)研究證明,為了回避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日本跨國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對市場規模大的美國產品市場特別感興趣。Dunning(1996)的研究指出,匯率水平是影響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
以上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研究得到的,國內對OFDI決定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的并不是很多。官建成、王曉靜(2007)研究得出吸引外資額和出口是中國OFDI的決定因素的結論,現階段技術能力尚不構成中國OFDI的決定因素。楊先民、趙果慶(2007)進行了分析,重點突出了技術創新能力對一國OFDI的影響。溫磊(2013)研究表明了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之間呈現微弱正相關關系,匯率水平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負相關。
一、變量的選擇與假設
本文在借鑒已有文獻的基礎上,試圖從中國國內的影響因素出發,利用已有的宏觀數據,來探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另外,必須考慮變量選擇的問題、變量的可計量型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主要通過考察我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出口水平、匯率、貸款基準利率、吸引外資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市場環境等宏觀經濟因素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分別用人均GDP、出口額、匯率、利率、吸收的對外直接投資、專利授權量及金融危機前后的國際市場環境來表示,并提出如下的假設。
假設H1:經濟發展水平與對外直接投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以人均GDP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則人均GDP越高,對外直接投資量就越大。
假設H2:利用專利授權數量代表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壟斷優勢,如果一國企業的專利授權量增加,則表示該企業技術水平和所有權壟斷優勢提高,從而可以促進該國企業對外投資額的增加。
假設H3:東道國貨幣相對于人民幣的價值越低,我國對其直接投資量也越大。即匯率與對外直接投資額之間具有負相關關系。
假設H4:銀行貸款利率水平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成負相關關系。
假設H5:出口越多,越有可能造成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出于規避進口國貿易壁壘的目的,出口額越大,企業越有可能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假設H6: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的國際環境,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投資環境變差,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大幅度降低。
假設H7:中國的改革開放吸引了大量FDI,這些FDI形成的生產能力對國內企業產生了巨大壓力。出于策略型投資的考慮,這些地區的OFDI會隨著流入這些地區的實際FDI的增加而增加。即對外直接投資與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成正相關關系。
在計量模型中將考慮FDI滯后一期的影響。因為根據理論的假定,國內企業只有感受到實質威脅時才會實施OFDI,在這個過程中存在FDI形成實際生產能力和國內企業做出OFDI決策并付諸實施的時滯。
二、數據及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
我們利用2003—2012年我國25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對外直接投資變量用OFDI表示,數據來源于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專利授權變量用PAT表示,經濟發展水平變量用PGDP表示,出口變量用EX表示,匯率水平用ER,以上數據來源于各年度《中國統計年鑒》;外商直接投資的滯后1期變量用FDI1表示,該變量的數據來源于各年度《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年鑒》;銀行貸款利率用LR來表示,該變量來自各年度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利率采用各年銀行1年貸款利率,匯率為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
(二)模型設定
為了驗證上文提出的關于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的7個假設,本文建立了回歸模型。希望通過回歸分析,對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進行識別。進而剔除影響微弱的因素,以找到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真正決定因素,為進一步研究其決定機理、尋求政策建議奠定研究基礎。
回歸模型設定如下:
OFDIit=β0+β1PGDPit+β2EXit+β3ERit+β4IRit+β5FDI1it+β6PATit+β7d08+uit
其中,OFDI表示對外直接投資額;PGDP表示人均GDP;EX表示出口;ER表示匯率;IR表示銀行貸款利率;FDI1表示吸收的外資額滯后一期;PAT表示專利授權量;d08表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虛擬變量,2008年之前設為0,2008年之后設為1;μ為隨機誤差,β0、β1、β2、β3、β4、β5、β6、β7為各變量的對外直接投資彈性系數。endprint
三、實證分析
在研究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問題時,使用面板數據模型估計可以控制無法直接觀測到的變量(如獲取自然資源的動機)對OFDI的影響,解決遺漏重要變量的問題,并得到較為可靠的估計結果。本文利用STATA10.0統計軟件來分析上述模型,對每個模型都進行了OLS估計、固定效應估計和隨機效應估計。
經過對三種估計結果的比較發現,OLS估計和隨機效應結果一致,優于固定效應。故采取OLS估計模型的結果來解釋。
回歸結果顯示,人均GDP的增長正向顯著地影響了對外直接投資,說明國內生產總值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人均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可以促進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加約0.337個百分點。
模型顯示,專利授權量可以促進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且系數在1% 水平上通過了統計顯著性檢驗。專利授權量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以促進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加約0.774個百分點。專利授權量的增加體現了我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即企業的壟斷所有權優勢不斷增強,從而促進了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而出口的系數0.0024太小,說明出口的增長雖然促進了對外直接投資,但是作用并不是很明顯。說明中國的出口與對外直接投資之間有比較弱的互補關系。
匯率、貸款利率和對外投資負相關關系的原假設通過檢驗并且系數相當大,這說明東道國貨幣相對于人民幣的價值越高,即匯率的上升會導致我國對其直接投資額大量減少;貸款利率的上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對外投資,使得投資額度大幅度下降。
實證結果顯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延續,使得國際投資環境變差,導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速度下降,投資幅度降低。
最后回歸結果顯示,流入我國的FDI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系數盡管在模型中為正,但統計檢驗并不顯著,吸引外資FDI的T值(0.16)偏低,這與( 代中強,2008)的發現一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假外資”現象( 內資以對外直接投資形式流出,后又以外商直接投資形式進入國內)造成的。
四、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從母國角度對中國對外直接投的決定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匯率水平、利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技術水平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顯著性決定因素,而出口水平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并不明顯,FDI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基本沒有影響。且匯率、利率、較差的國際環境與對外直接投資呈負相關關系,出口、人均GDP、FDI和技術水平與對外直接投資呈正相關關系。
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同時企業也應積極應對,制定科學的對外投資策略。針對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1.政府要鼓勵和支持企業發展對外直接投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走出去戰略,簡化企業對外投資的審批程序。
2.重點支持高技術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以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3.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尤其是高技術外商投資,利用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
4.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改革和利率制度的改革,盡早建立以供求為基礎的市場化的利率機制和匯率機制。
參考文獻:
[1] Dunnin g.J.“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ome Empi 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11).
[2] Hennart,J&Y.Park,1994,“Location,governance,and strategic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ey 15:419-436.
[3] 官建成,王曉靜.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研究[J].科技與經濟,2007,(2).
[4] 楊先民,趙果慶.基于技術創新能力的國際直接投資階段論及對中國的驗證[J].世界經濟研究,2007,(3).
[5] 溫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研究,2013,(7).
[6] 代中強.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1).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