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聰
摘 ?要:得益于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交流方式涌現出來。E-mail、微博、QQ、微信、飛信等等,極大方便了我們信息的傳達和接收。這些統稱為新媒體的通訊方式極大方便了高校信息宣傳工作的進行,但是由于新媒體收集信息的形式和內容上都呈現出多樣化,在進行信息宣傳的過程中,也給高校宣傳工作帶來一些難題。本文從高校宣傳的角度淺析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工作的創新和遇到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對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宣傳工作;應對策略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對于處在當今時代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娛樂活動就是通過通訊設備上網,在互聯網中進行聯絡和交流已經成為當下溝通方式的主要渠道。所以對高校本身來說,認識新媒體,學會運用新媒體也是新形勢下應當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掌握這方面通訊工具的基本運作,通過群組的方式給同學們發放信息,會使學校的宣傳教育工作便利很多。積極運用新媒體的方式,也是創新和發展高校宣傳教育的新機遇。所以找到合理的機制和方式,利用新媒體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是高校宣傳工作找尋的重要方向。
一、新媒體對高校宣傳工作的影響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的特點。(1)傳達信息比較便利,覆蓋面廣。在普通的通訊方式中,我們通過短信進行信息的傳遞,新興的媒體方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更加廣泛精確地對信息進行通知,例如飛信、微信、微博、網站等方式。而且基于新媒體方式的快捷便利,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同時接收到信息,學校方面就可以及時獲得信息的反饋,極大地方便了高校學生工作的進行。(2)形式多樣,內容更加豐富。通過新媒體的交流平臺,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過文字、語言圖片等方式,讓高校學生工作者更加直接、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發表微博、微信或者飛信傳達一些動態信息,方便學生了解各種有用信息,通過網上的匿名交流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新媒體的多樣性為學生工作提供途徑多樣、交流便利的平臺,也包括各種學術方面的交流合作。(3)新媒體的互動性增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在利用新媒體獲得大量信息的同時,也是新媒體上信息的主要提供者,通過微博和貼吧,我們可以自己發布一些當下同學們關心的問題,而這些話題會很快從新媒體的平臺上發布出去,得到很多同學的回應和關注。學生就會通過新媒體的媒介主動間接地接受信息,而這些信息的發布會更加容易得到關注,從而盡快得到解決。而對于學校方面的宣傳工作,利用新媒體的方式和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也會得到學生的熱情參與和互動,只要創新形式,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行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用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提出問題和建議。 (4)便于學校和學生更加平等的交流。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學生會獲得更多更加平等的話語權,言論也更加自由,會通過新媒體平等的和學校進行現實生活的交流和溝通,學校也會加入更多的人文關懷,進而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發布的信息也會更加具有感召力。例如,很多高校都會利用微博設立學校的官方微博,與之相關的學校權益中心、各種社團、團支部的微博等等,通過多種渠道,不僅方便對學生信息的傳遞,也方便學生向學校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從而有利于學校的管理更加完善。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信息內容的難以控制,學生容易價值觀迷失。新媒體由于信息發布的隨意性,高校校園信息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內容的不合理,對于當下思想活躍的大學生群體來說,更容易接受外來信息對本人的影響,易于接受那些庸俗的思想,更會通過新媒體這個媒介與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接觸。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如果有不正當言論在公共交流平臺上出現,就會有很多人追隨,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容易受到錯誤信息的誤導,例如香港學生“占中”事件,除了個別群體的推波助瀾,過于開放的新媒體信息平臺也向學生們提供了傳遞不正當言論的渠道。(2)虛擬的溝通方式會更容易造成學生生活的不充實。通過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會有更多的學生沉溺于虛擬的世界,對外界的信息大都來那個自新媒體這個平臺,便會形成一種惰性,容易造成緊張孤僻、厭倦生活、逃避現實等問題,甚至會出現信任危機。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時間花費在網絡上,人際關系越來越疏于管理,身體條件也越來越差。更多的學生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虛擬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不單單是說網絡游戲,更多的也是對于社交的恐懼和反感,增加對網絡的依賴,也造成了人際關系的不和諧。(3)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容易弱化學生對于傳統傳媒的關注。在利用新媒體信息交流便利的今天,學生更多的關注新媒體交流渠道,而相應的會減少對報刊,書籍的關注。鑒于新媒體的多樣化和信息的豐富化,對傳統的信息載體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學生對于學校的宣傳刊物本就缺乏興趣,在信息渠道便利的現在,會更加缺少對此類方式的關注。通過新媒體,很多電子書也應運而生,也會相應的沖擊到傳統書籍行業的發展。而網絡的信息稂莠不齊,網絡的書籍很難體現出進步的思想。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工作的應對策略
(一)對學校發布的官方信息,增加其活潑型和創新性。學生群體是一個很活泛的富有生機的群體,渴望新事物,追求創新和另類。對于學校的信息,難免會枯燥無賴,所以要想引起學生的注意,就應該創新形式和內容,不再以單純的說教和簡單的信息傳遞為主,應該體現出活潑性,內容也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接軌,及時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加以調整和改善。打破固有的框架,在思想宣傳方面尋找新的突破點和切入點,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信息傳遞的效果。通過活動形式的創新,從側面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宣傳。
(二)要對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加以適當的管理。網絡信息的多樣化豐富了信息的內容,但是也產生了很多思想的誤導。所以加大信息的管理必不可少。首先應該對于交流平臺上不適當的信息進行處理,其次應該發布正面向上的信息,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向好的一面發展。
(三)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共享機制,實現雙贏。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作用進行思想引導,就需要引起學生對學校官方信息的關注。例如建立特色網站和資源共享渠道等。另一方面,在利用新媒體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傳遞信息,雙方建立共享,包括資源共享,生活共享,知識共享等,創造出一種和諧的互動氛圍。也可以通過共享實現跨界學習,延伸學校的文化功能,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術交流。
(四)通過新媒體對學生的思想加以正確的引導,抵制不良的信息腐蝕。通過新媒體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優化,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實現其主導性;在文化素養方面,體現其基礎性;在知識教育方面,注重其全面性。通過新穎的方式和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方式和內容的改革創新。形成正確的輿論引導,構建這種新模式,是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宣傳教育創新的落腳點。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管理引導是當下高校面臨主要問題,運用合理的措施對新媒體加以引導對高校的宣傳工作具有有效的促進作用。在新媒體的信息化過程中,對高校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是重中之重,具有強大傳播功能的新媒體給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難題。新媒體作為高校宣傳工作的新途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