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華
整體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臨床分析
劉敬華
目的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過程中行整體護理措施, 分析其護理效果。方法4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參照組, 每組24例。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措施, 對干預組患者行整體護理措施, 并對比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護理干預, 干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少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減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臨床可大力推廣應用。
整體護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急救;臨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 發病較為迅速,在發病初期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 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出血點都位于十二指腸、食管和胃等部位, 極容易引起患者體內血管病變, 從而導致患者死亡。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死亡率較高, 因此, 患者發病時本院一般對其采取急救措施, 而為了減輕患者在急救治療過程中的痛苦, 一般會對患者采用整體的護理干預方法,利用此方法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效果較佳,現報告如下[1]。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參照組, 每組24例。干預組平均年齡(38.69±9.74)歲, 平均體重(56.85±6.32)kg;男13例, 女11例;教育年限:<9年12例, ≥9年12例;婚姻:未婚16例, 已婚8例;十二指腸出血6例, 食管出血5例, 胃出血11例, 其他2例。參照組平均年齡(40.02±8.65)歲, 平均體重(59.88±9.05) kg;男16例, 女8例;教育年限:<9年11例, ≥9年13例;婚姻:未婚11例, 已婚13例;十二指腸出血5例, 食管出血6例, 胃出血12例, 其他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法;對干預組患者行整體護理干預的方法,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補充血容量, 并進行有效的止血護理, 同時, 還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 安撫患者的情緒[2]。
1.3 觀察指標 對干預組和參照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痊愈:患者的出血癥狀消失, 身體恢復正常;②顯效:患者出血癥狀基本得到控制, 身體狀況好轉;③有效:患者的出血量減少, 但仍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④無效:患者的出血量未改變, 臨床癥狀未變化[3]。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組和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干預組患者痊愈為3例, 顯效為16例, 有效5例, 無無效患者, 總有效例數為24例, 總有效率為100.00%;參照組患者無痊愈患者,顯效為9例, 有效為10例, 無效為5例, 總有效例數為19例,總有效率為79.1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干預組和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干預組患者不良反應例數為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 參照組患者不良反應例數為7例,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9.1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疾病, 病死率較高, 發病時疼痛較嚴重, 所以會給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情緒都帶來極大影響。而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一般都是采用急救措施,在對患者行急救措施的過程中, 應同時給予患者整體的護理干預措施,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安撫患者的情緒, 為患者講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相關醫學知識, 使患者能夠減輕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恐懼感, 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4]。在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急救時, 應迅速為患者補充血容量, 加強對患者的止血護理, 避免患者由于失血過多而引起并發癥, 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勸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從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5]。
本次研究主要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例數為24例, 總有效率為100.00%, 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例數為19例, 總有效率為79.1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在急救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 參照組患者在急救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7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1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知, 整體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 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輕患者的痛苦。
綜上所述, 整體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愈率,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 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并應用。
[1] 許香.整體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臨床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6):6, 8.
[2] 謝琴.整體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應用觀察.吉林醫學, 2014, 35(20):4546-4547.
[3] 張仕華.整體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中國處方藥, 2014, 12(8):133.
[4] 沈愛萍, 余蓮英, 沙衛紅, 等. 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 護理學報, 2011, 18(4):9-13.
[5] 吳漢群, 陳婷, 陳素英.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與護理措施.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2, 22(10):209-2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79
2015-06-29]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