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干預效果
劉典英劉明礬1
(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江西贛州341500)
摘要〔〕目的探討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在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方面是否存在差異。方法篩選抑郁癥患者80例,隨機分為正念治療組(實驗組)和工娛治療組(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口服抗抑郁劑氫溴酸西酞普蘭片30 mg/d,實驗組病人結合正念治療,對照組結合工娛治療,兩組病人干預時間共8 w,應用HAMD量表評定干預效果。結果8 w后正念治療組的HAMD評分〔(13.80±9.60)分〕顯著低于工娛治療組〔(19.44±1.55)分〕(P<0.05)。結論正念治療在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方面優于工娛治療。
關鍵詞〔〕正念治療;工娛治療;抑郁癥
中圖分類號〔〕R7〔
項目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126023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
1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第一作者:劉典英(1977-),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心理治療研究。
抑郁癥是人群中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國外研究推斷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約20%,抑郁癥導致患者社會功能受損,并加重社會經濟負擔〔1〕。抑郁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電抽搐治療等,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對減少抑郁癥的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工娛治療是指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棋牌、繪畫、折紙、卡拉OK、瑜珈、舞蹈、體育、游戲等多種工娛治療形式,對抑郁癥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正念療法指不加任何判斷和抵抗而全身心的關注自身的體驗。對改善患者的負性認知,集中患者注意力具有積極的作用〔2~5〕。國內關于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在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方面的對比研究目前還沒有發現。本研究比較兩者的干預效果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80例入組患者均為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老年心理科的住院患者,年齡范圍60~6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抑郁癥診斷標準,聽力正常,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能自愿配合完成訓練,均無嚴重軀體器質性疾病并排除軀體疾病所致抑郁者。按就診入組順序流水編號,單號為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5.10±7.7)歲;雙號為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66.70±7.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訓練干預正念訓練的干預:8 w干預方案具體安排:每周參與者參與正念覺知訓練1次,每次1.5~2 h,共計8次。研究者指導參與者學習練習要點及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參與者及時記錄練習情況。每次檢查參與者上周練習情況并讓其討論分享練習體會。學習的主要內容:觀呼吸、軀體掃描、正念覺知散步、觀想法等有關正念覺知訓練的內容。所有的練習核心要有意識地觀察此時此刻的呼吸和每一刻的內心體驗。具體包括:(1)軀體掃描:從頭到腳循序地覺知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2)有覺知地散步:去覺知身體各個部位在行進中的感覺;(3)覺知呼吸:專注自己一呼一吸;上述這三個練習均在訓練時強調:參與者當覺知到身體不適感、內心有想法或強烈的情緒體驗等時,耐心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對當下要覺知的身體部位或呼吸的專注上來。(4)觀想法,這里的想法包括感覺、沖動和思想等等;在練習時,觀察它們是如何產生的,發生的整個過程和最后如何消失的。另外,除了上述四個練習外,還要培養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正念刷牙、吃飯等等,以培養對日常生活的正念覺知。總之,所有的練習方法中都強調:參與者以不批判、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和體驗此時此刻的自己,并不去努力改變它。
工娛治療:對照組按常規每天開展閱讀、棋牌、繪畫、折紙、卡拉OK、瑜珈、舞蹈、體育、游戲等多種工娛治療形式。
兩組患者均同時服用抗抑郁劑氫溴酸西酞普蘭30 mg/d。
1.2.2評價方法入組前及干預8 w后對所有患者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患者HAMD評分結果進行獨立樣本及配對樣本t檢驗。
2結果
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13.80±9.60)分和(19.44±1.55)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25.60±6.80)分和(26.70±6.10)分,均P<0.05〕,但研究組與對照組抑郁癥狀改善的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
3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均能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且干預8 w后正念治療組抑郁癥狀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工娛治療組。有學者認為〔6〕,因正念狀態是不加任何判斷和抵抗而全身心的關注自身的體驗,可以說是一種平穩、不被干擾、警覺和清晰的清醒意識狀態。正念療法是以正念為基礎的壓力管理療法,在訓練過程中鼓勵練習者運用自身內部的資源和能量積極主動地去關注自己的感受,使身體得到更大的放松,心靈上更加平和,生活得到更好地平衡。正念認知強調對當前心理事件(如感覺、認知、思維、情緒、疼痛等)的關注和接納,不要去評價自己的感覺,可以促進個體適應和更好的對環境做出反應,降低神經過敏癥狀、焦慮、抑郁、消極情緒,以及提高積極情感、活力、生活滿意度、自信、樂觀和自我實現等。通過持續的正念訓練,緩解了抑郁癥患者的癥狀,同時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應對方式,提升了患者的心理應激能力,對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均能明顯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癥狀,兩種方法均具有一定療效。但正念治療對抑郁癥狀的改善及療效明顯優于工娛治療組,兩者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正念治療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4參考文獻
1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5-104,426-9.
2石林,李睿.正念療法:東西方心理健康實踐的相遇和融合〔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4):566-8,565.
3龐嬌艷,柏涌海,唐曉晨,等.正念減壓療法在護士職業倦怠干預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0):1529-36.
4譚鈞文,吳和鳴.正念訓練治療抑郁癥案例報告〔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1):16-7.
5Hofmann SG,Sawyer AT,Witt AA,etal.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a meta-analytic review〔J〕.J Consul Clin Psychol,2010;78(2):169-83.
6邱平,羅黃金,李小玲,等.大學生正念對冗思和負性情緒的調節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7):1088-90.
〔2013-11-07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