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陽性率和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血管性癡呆的關系
王若丹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重慶400037)
摘要〔〕目的探討幽門螺桿菌(Hp)陽性率和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血管性癡呆(VD)的關系。方法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該院住院的VD確診患者80例為病例組,并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分為重度組(0~9分)20例、中度組(10~19分)38例和輕度組(20~24分)22例;選擇同期門診體檢健康者80例為對照組,采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Hp,偏光振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漿HCY水平,比較各組Hp陽性率和血漿HCY水平,同時對VD患者MMSE評分和血漿HCY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病例組Hp陽性率和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重度組VD患者血漿HCY水平及Hp陽性率均明顯高于中度組和輕度組,且中度組明顯高于輕度組(均P<0.05);VD患者MMSE評分和血漿HCY水平呈負相關(r=-0.423,P<0.05)。結論HP陽性率和血漿HCY水平與VD的發生及癡呆嚴重程度有關,檢測VD患者Hp陽性率和血漿HCY水平有助于預測VD的發生及嚴重程度。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幽門螺桿菌;同型半胱氨酸
中圖分類號〔〕R739〔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王若丹(1968-),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疾病預防研究。
血管性癡呆(VD)是老年人中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因腦血管疾病導致的一種獲得性認知障礙和智能損傷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學習及記憶功能減退〔1〕。近年有研究表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可能也是VD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3〕。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Hp)與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關系〔4〕,但其和VD的關系目前尚無定論。本研究擬探討Hp感染和血漿HCY水平與VD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該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VD確診患者80例為病例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障礙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經科學研究國際協會(NIND-AIREN)診斷標準中臨床可能性VD診斷標準,并利用Hachinski缺血性病變評分法排除阿爾茨海默病(AD)〔5〕,并排除既往有明確的消化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傷、冠心病、惡性腫瘤、各種嚴重感染、嚴重貧血患者以及不配合檢查、嚴重失語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齡57~83〔平均(67.1±9.2)〕歲。選擇同期我院門診體檢健康者80例為對照組,年齡52~80〔平均(65.3±8.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將80例VD患者分為重度組(0~9分)20例、中度組(10~19分)38例和輕度組(20~24分)22例。
1.2Hp及血漿HCY檢測方法利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Hp感染情況,試劑及儀器均來自深圳市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偏光振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漿HCY水平:于清晨空腹抽5 ml靜脈血迅速置于4℃冰箱中,混勻后30 min內離心,分離血清,-70℃冷凍待測,檢測儀器為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儀,由無錫歐普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兩組樣本比較使用t檢驗,多組樣本比較使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相關性使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
2結果
2.1病例組及對照組血漿HCY水平和Hp陽性率比較病例組血漿HCY水平〔(29.12±3.68)μmol/L〕明顯高于對照組〔(10.12±2.13)μmol/L〕(P<0.05),病例組Hp陽性率〔62例(77.5%)〕也明顯高于對照組〔8例(10.0%)〕(P<0.05)。
2.2不同程度VD患者血漿HCY水平和Hp陽性率比較三組不同程度VD患者血漿HCY水平與Hp陽性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重度組VD患者血漿HCY水平〔(34.29±4.21)μmol/L〕及Hp陽性率〔20例(90.9%)〕均明顯高于中度組〔(28.65±3.20)μmol/L、33例(86.8%)〕和輕度組〔(22.23±3.51)μmol/L、93例(45.0%)〕,且中度組明顯高于輕度組(均P<0.05)。
2.3VD患者MMSE評分和血漿HCY水平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發現,VD患者MMSE評分和血漿HCY水平呈負相關(r=-0.423,P<0.05)。
3討論
VD是一種主要由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各種病因所致的動脈硬化及腦血管供血不足,進而引起腦皮質萎縮以及相關傳導束損傷的皮下癡呆,目前其發病機制仍未明確,任何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VD〔6〕。HCY是體內的一種含硫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年齡、性別、營養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均能影響人體血漿中HCY的含量〔7〕,其可經多種途徑損傷血管內皮,同時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8〕。人體內血漿HCY水平升高可能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損傷,如損傷與認知能力相關的神經元,抑制神經傳導功能及對神經興奮的毒性作用,從而造成大腦認知能力損傷,可能是VD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9,10〕。本研究結果顯示,VD的發生及嚴重程度與血漿中HCY水平相關。
Hp感染是一種持續性及慢性的感染,可經過慢性炎癥及免疫反應釋放各種炎癥介質及毒素,同時生成自由基等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11〕。有研究發現,Hp的感染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關系,其能進一步促進腦梗死的發生與發展〔12〕,但目前關于Hp感染與VD的研究甚少,兩者間的關系尚不明確,其中有少數研究發現,VD患者血清Hp抗體(Hp-IgG)及胃Hp抗體(Hp-IgA)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Hp感染與VD的發生具有一定聯系〔13〕。
本結果顯示VD的發生及嚴重程度與Hp的感染及血漿中HCY水平都相關,推測Hp感染導致VD的機制可能是由于Hp感染導致的胃炎使B族維生素及葉酸吸收障礙;另外,由于B族維生素及葉酸與HCY代謝密切相關,它們的缺乏使血漿中HCY水平升高,從而參與或促進VD的發生與發展。
4參考文獻
1李戍軍,薛明學,孫波,等.丹參酮ⅡA對實驗性血管性癡呆的預防作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7):1256-9.
2柴曉斌,陳秋惠,張醫芝,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神經系統疾病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216-8.
3李莉娜,張瑞彪,付唆林,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Hp感染對老年腦梗死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54-5,58.
4邊堯鑫,侯靜茹,趙飛,等.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變化及治療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12):1909-10.
5蘭曉陽,楊國鋒,譚紀萍,等.血管性癡呆危險因素的研究現狀〔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11(3):168-71.
6Gariglio L,Riviere S,Morales A,etal.Comparison of homocysteinemia and MTHFR 677CT polymorphism with Framingham Coronary Heart Risk Score〔J〕.Arch Cardiol Mex,2014;84(2):71-8.
7劉青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及炎性因子在血管性癡呆中的水平改變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1):71-2.
8張曉紅,杜雙霞,盧波,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表達水平與血管性癡呆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1):1671-2.
9Rasmi Y,Mehraban K,Sadreddini M,etal.Lack of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yndrome X〔J〕.Cardiol J,2012;19(5):466-9.
10周廣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066-7.
11楊喬榮.幽門螺桿菌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血管性癡呆的關系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7):54-5,53.
12Vagianos K,Bernstein CN.Homocysteinemia and B vitamin status among adult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one-year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Inflamm Bowel Dis,2012;18(4):718-24.
13魏超,汪長華,穆漢麗,等.葉酸、VitB12干預治療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3;26(2):234-5.
〔2014-05-12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