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鶯 殷剛 李醫民 傅曉丹 文繼舫
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湖南長沙410013
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石鶯 殷剛 李醫民 傅曉丹 文繼舫
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湖南長沙410013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模式。我們總結了近年來在病理學教學中獲得的一些PBL教學經驗,就PBL教學過程中教案編寫、教師角色轉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分組討論環節把控與完善、反饋信息整理、PBL網絡建設等問題進行反思。
PBL;教學模式;病理學
目前國際上廣泛流行的PBL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國醫學院校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1]。PBL,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將臨床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其概念提出便受到了廣泛關注,在醫學院校中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已成為國際醫學教育重要的改革方向[2]。據相關研究顯示,在全球范圍內,約有1700所左右的醫學院校正在使用PBL教學。我國許多醫學院校也陸續開展PBL教學模式的探討,PBL教學逐步成為醫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闡明疾病本質的基礎理論課,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紐扣。病理學教學承擔著培養新世紀醫學人材的重要任務,其目的是力求讓醫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把握疾病,尤其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了解其發病原因、發病機理、人體機能變化、代謝狀況、形態改變等內容,從而讓醫學生認識疾病、解讀疾病本質,進而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理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總之,病理學在醫學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現實的學習中困難重重,學習內容多、抽象理論多、理論記憶難、病理掌握難。“兩多兩難”的現實狀況,對醫學病理的學習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在醫學教育中填鴨式的灌輸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很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變得被動,為學習而學習,甚至盲從于或拘泥于考試,這種被動對知識的獲取收效甚微。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病理教學,轉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緊密病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應用的聯系,使醫學生較早接觸到臨床實際案例,圍繞一些復雜、真實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地、實踐性地學習,提高了病理學的教學效果。
為了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優秀潛質,提高培養醫學人才的質量,適應醫學教學改革的要求,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近年不斷組織并實施PBL教學,結合我校學生具體情況,開展PBL教學模式的嘗試和探索,獲得了一些經驗,總結了一些教訓,現羅列如下。
遵循“教師課前提問→學生查找資料→小組討論會→指導老師總結”這一經典的PBL教學思路,有效問題的設計是保證PBL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而設計有效的問題往往并非易事[3]。在PBL教學課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太結構化、結果太單一和太簡單的病理問題,往往不能對學生構成挑戰,因而造成學生不能積極建構知識。為此,我們病理系堅持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制定工作順序,細化各工作環節的時間及目標任務。依照該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結合實施前班級課程設置情況,群策群力、精心準備,與湘雅醫學院附屬醫院相關科室專家合作臨床編寫教案,把病案和尸檢、活檢、臨床化驗,影像檢查等的結果聯系起來,甚至直接用臨床中真實的病人來展開PBL課程,以期我們所編寫的病例適合PBL教學模式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構建性和情景式得到保證。
在PBL教學體系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以往單純的講授者,變成了學習的指導者。教師需要具備強大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操作技能,指導學習小組、協調學習小組、解決小組困難。教師要將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的監督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從分組學習到分析問題,從引導學習到掌握方法,從提供資料到自我思考。可以說,PBL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得到了強化,更為重要的是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導的新理念。針對這一點,教研室對講授PBL課程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重點培養和鍛煉教師的指導、調控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的對學習小組進行教學指導。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PBL教學模式強調“教”為輔,“學”為主,即以老師指導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團隊合作,小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對PBL教案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進而搜集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和問題進行解讀,然后設定解決方案并將其表現出來,最終解決問題。因此,在開展PBL課程之前,我們病理系首先安排每個小組指導教師簡明扼要地闡述該教學體系的基本模式、查找資料的方法,以及重要的輔導書籍,盡可能讓學生理解這一教學體系的基本內容和實施步驟,讓他們能夠對整個PBL教學流程有基本的認識,確保PBL教學順利實施。
PBL教學體系注重分組談論,它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專題或案例進行分析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多方面的知識內容相互交融,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且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實現[4]。但是,由于長期受到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學生無法有效的傾聽和表達,也無法按該教學模式的要求進行學習;同時,部分較優秀學生又總是將自身設定為“教師”。因而,小組成員之間矛盾重重,很難達成共識。此外,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自律性不足的影響,該體系實施的初期,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控制。其次,在課堂PBL實施過程中,常常出現學生的學習脫離設置問題要求的主線,片面注意病例中的某個細節,容易對一些暫時不必掌握的知識鉆“牛角尖”,反而忽略本應掌握的病理學教學重點。對此,我們在課堂PBL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及時引導,讓他們在積極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鍛煉,并盡可能多地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通過討論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在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模式下,加深學習印象。與此同時,我們要求老師在每一次PBL課程完成之后,及時記錄和解決課堂設置、學習、備課等環節的問題。
每學期PBL課程結束之后,我們組織學生評教評學,收集并整理各學習小組以書面形式對此教學模式提出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注重學生所反映的在PBL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反映這一教學方法較明顯提高了自身搜集資料、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而這種能力對需要終生學習不綴的醫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大多數學生承認通過這種學習過程可以使自己對所學病理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延伸學習了相關知識內容;相關臨床能力和理論知識得到了鍛煉。此外,很大一部分同學認為在PBL教學過程中鍛煉了自己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而這些是臨床執業醫師所必須的能力。通過評教評學,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學生反映中較為突出和集中的問題。因為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而自主學習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方面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且并非病理學一門課程進行PBL教學,使得PBL教學的準備實踐往往與其他醫學課程學習任務存在沖突。其次,PBL學習過程中還是存在學生學習的表面化或形式化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目的并沒有完全達到。此外,由于我們設計的病例中涉及的知識面較多較廣,且有一些學生暫時還沒有接觸過的臨床相關知識領域,加之對信息取資源與信息的手段較匱乏,使得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反而出現越解決問題越多,無所適從。還有其他一些諸如對指導老師以引導調控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對PBL教學某些環節把控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
學生的主動配合是PBL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從指導教師下發病例提出問題伊始,學生就要進入備戰狀態,從給定病例出發,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與其他同學積極交流合作。因此,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料,教師、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的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也至關重要,網絡環境下PBL可以更為完善、有效的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2006年,我系就著手病理學開放性學習中心的建設工作,涵括電腦網絡室、教師主控室、病理標本陳列室、病理切片和蠟塊資料庫等內容。學生在由電腦、顯微鏡、綜合發布系統共同構成局域網的電腦室內進行自主學習;指導老師則可以通過教師主控室中的主控電腦對學生學習進行指揮、輔導、互動和監控。通過電腦操作,使用者可以輕松鏈接至我系病理網、全國精品課程網及許多著名醫學網站,許多PBL教學資料往往觸手可及[5]。利用這一網絡教學平臺,我系積極開展了系列網絡教學活動。我系組織老師編寫的教案被上傳至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在病理網中羅列有教學相關的中英文對照典型病理圖片上千幅,可供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瀏覽或下載;在試題庫中我們提供病理學教程各個章節的復習題,能滿足課后學生自查、自考及復習的需要;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這一教學平臺進行遠程教學,在網上回答學生的疑問,在網上進行讀片和病理討論等開放性教學活動[6]。PBL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為進一步提高我系病理學PBL教學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撐。
經過多年發展實踐,PBL教學體系在該系已處于較為完備的階段,但教學體系的改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在以后病理學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問題和阻礙,需要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反思去修正和完善。盡管PBL模式的教學仍有不盡完善的地方,但它對現代教育改革卻有著重要的先驅意義,能夠實現醫學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深人理解PBL教學模式,找出存在問題及探討相應對策,能夠促進病理學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
[1]邱文洪,艾永循,郭凱文,等.PBL模式在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的應用及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2):174-176.
[2]Dolmans D H,De Grave W,Wolfhagen I H.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05,39 (7):732-741.
[3]李虹偉,劉力戈,鄭玉,等.PBL教學法在冠心病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8):98-99.
[4]鄧嵐,張雪潔.PBL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3):37.
[5]周建華,李翔,鄧征浩,等.病理學網絡教學改革初探[J].醫學教育,2005(3):43-45.
[6]胡永斌,文繼舫,周建華,等.病理學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7,6(6):490-491.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f PBL mode in the pathology teaching
SHI YingYIN Gang LI YimingFU XiaodanWEN Jifa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Changsha 410013,China
PBL is a kind of problem-based teaching mode,giving priority to self-studies of students,supplemented with guidance from teachers.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 recent-year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during the pathology teaching,and reflec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uring the PBL teaching including the writing of teaching plan,the teachers'role switch,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self-teaching ability,the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the arrangement of feedback inform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PBL network,and so forth.
PBL;Teaching mode;Pathology
R19
A
1672-5654(2015)01(b)-0026-02
2014-10-16)
石鶯(1976-),女,湖南花垣人,副教授,在讀博士,主要從事病理學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