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暢
摘 要:近年來,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其認可度的提高,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財務要素,可以說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因為它決定與影響了技術的研發與投入;決定與影響了產品的開發與轉化的投入與產出;決定與影響了企業的研發人員的費用問題等。所以在高新技術認定過程中,財務的審計與研發費用的確認問題,是最為重要的。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財物要素;企業研發;預算控制
一、引言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企業。它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另外,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可執行15%(認定前25%)的優惠稅率,稅率降低10個點,稅額減少40%。同時可以促進企業科技轉型、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提高企業市場價值、提高企業資本價值。
根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08]
17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08]362號)規定, “企業應對包括直接研究開發活動和可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應針對研發費用下設專項專帳,并且要將研發費用列出名細帳,臺帳并列入財務帳套中,做到報表,帳本與憑證的一致性。同時,《國稅總局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中也明文規定,對于企業沒有研發費用單列,沒有設立研發帳戶,或是企業的研發機構與生產經營部分不分離的,研發費用完全是從生產費用剝離出來的企業,不能對研發費用準確、合理、分科目的核算與安排的,劃分應用科目不清楚的,不能認定,若以認定通過的不得實行加計扣除,并取消資格。
從高新認定與審查的相關文件與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是重視研發法投入,同時也在積極的鼓勵企業加大研發的投入,并能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但是要求企業的研發費用核算更加的合法、合理、精細化、規范化,能科學的歸集與整理研發費用,并絕對要與生產費用相分離。當然,同時也要符合會計準則、高新認定辦法、財政文件、加計扣除等的不同要求。
綜上闡明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真實、有效、完整、合法的核算出研發費用并能及時有效的監控與管理?對高新認定企業或是復審企業都致關重要。因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三年,三年后仍要復審,這期間財政、國地稅等部門還要聯合審查,抽查高新技術的各個要素的完成情況,研發費用的專帳實施情況,要做到有證可依,有帳可查,帳則清楚,科目精細,一目了然。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審計的問題
(一)研發費用的核算與安排與實際的研發項目不相符。研發活動也就是研發項目的設立,應是早于研發費用的核算的,因為只有項目的設立后,才會有研發活動而產生的研發費用,而大多數的企業基于各自的原因,或是重視不夠,或是項目安排的沖突等問題,為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而設立了研發活動,往往是一種形式,企業的財務與企業的研發中心不能有效的結合與統一,研發中心依技術與市場需要而設定的研發項目,而財務卻是以當年可能或是已經產生的銷售額結合本身的專利技術為基礎來預算或是劃分研發費用,從而設定研發項目。
(二)會計科目的設置與實際研發活動發生的過程不統一。企業的研發費用按新會計準則要求列入管理費用,所以一般企業應在管理費用下設研發費用,設置二級科目“技術開發費”。這樣的分類年底再來回顧這個項目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本年發生的總費用是多少,各個項目發生的費用是多少,各個項目下的材料 、人工、動力、檢測等費用的具體發生額等情況,可以合理的計算出項目的成果轉化程度與投資收益的多少。但是很多企業不能區分研發過程中費用支出與成本支生,而是采用一籃子的方法,導致研發費用核算不明確,科目核算不精準。
(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數額與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不相同。高新技術認定通過享受稅收的優惠政策,而研發費用的認定依據依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部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而定的。當企業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認定時,依據的是國家稅務總局《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雖然兩者的認定與劃分研發費用的依據前提是相同的,可是適用的情況又是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二者研發費用的認定口徑不一致,但是最終的原則并不沖突。
(四)研發費用的預算與控制制度不完善。研發費用的產生是研發活動的過程中,但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也會在每個項目設立前,針對研發費用做出預算。預算出材料、人工、設備、檢測等費用,但是在實際發生過程中,卻沒有一個預算方案、監控制度來管理與完善費用的支出,這樣就會導致企業項目在立項時的備案書,與企業結題后的驗收書,在財務預算與實際支出方面相差過大。
參考文獻:
[1] 張偉.從價值鏈角度淺析傳統成本管理的局限性[J]. 會計師. 2011(10)
[2] 徐魯川.淺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J]. 黑龍江對外經貿.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