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和意+李屈強+朱大興+肖際亮+陸安信+楊昌知+楊昌巖

摘要:指出了侗族先民們把聚居村寨周圍的古樹林木封為“風水林”, 風水林內任何人都不許砍伐林木,不許開墾,不許放牧,這種保護風水林中古樹林木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對保存較完整的幾片風水林中的樹種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風水林中的樹種資源較豐富,有些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樹種,對于保護和研究珍稀樹種具有較大價值。
關鍵詞:侗族;風水林;樹種;調查;通道
中圖分類號:S718.5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5003
1引言
侗族居民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而建,村寨前都有溪河、園田阡陌,村寨后是青山疊翠,祖先們把后龍山封為風水林,古樹封為“神樹”,并制定鄉規民約、侗款、山歌、宗教信仰等多種形式。通過民眾協商,把保護森林的條款刻在碑上,將碑立在村寨旁,以示眾人遵守。至今在通道侗族村寨還保存較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風水林內,樹種資源較為豐富,特別是珍稀樹種得以保存下來,這對于種質資源保存、珍稀樹種的繁殖提供重要的資源條件。
2自然概況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邊陲,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10°01′,北緯25°~26°29′之間。東鄰南嶺山脈西部的“八十里大南山”,南連廣西“九萬大山”北部山地,西接云貴高原東延伸地帶,是南嶺山地、桂北山地、貴洲東部山地和雪峰山地的交匯過渡區域,是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與發源地[1] 。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7.3℃,≥10℃積溫4914℃,無霜期298d,平均降水量1480.7mm,較集中于4~8月,雨日168d,霧日91d,相對濕度83%,日照時數1400.3h。土壤成土母質以板巖、頁巖為主,屬地帶性紅壤、黃紅壤、黃壤、山地黃棕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層深厚,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有較好的儲水功能和土壤肥力基礎[2]。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據“十二五”清查,有森林蓄積量840萬m3,森林覆蓋率76%,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動、植物資源豐富,已記錄的高等植物251科981屬2589種,動物93科263種,是湖南省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1]。
3調查方法
筆者從2012~2014年深入到侗寨風水林保存較完整的播陽鎮上湘村寨、溪口鎮孟沖、畫筆村寨、臨口鎮寨前村寨、下鄉鄉所里村寨進行樹種資源調查,采集標本,對大的古樹實測記載,翻閱資料,然后整理。
4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調查,在保存較完整的5處侗寨風水林中,樹種資源達35科63屬102種,即銀杏科(Ginkgoacae)1屬1種;松科(Pinaceae)2屬2種;杉科(Taxodiaceae)1屬1種;柏科(Cupressaceae)1屬1種;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1屬1種;紅豆杉科(Taxaceae)2屬2種;木蘭科(Magnoliaceae)2屬6種;樟科(Lauraceae)3屬6種;大風子科(Flacourtiaceae)2屬2種;山茶科(Theaceae)3屬3種;杜英科(Elacocarpaceae)2屬3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3屬6種;虎皮楠科(Daphniphyllaceae)1屬1種;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2屬3種;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2屬2種;杜仲科(Eucommiaceae)1屬1種;楊柳科(Salicaceae)1屬2種;樺木科(Betulaceae)1屬1種;殼斗科(Fagaceae)3屬14種;榆科(Ulmaceae)6屬8種;桑科(Moraceae)2屬2種;冬青科(Aquifoliaceae)1屬6種;苦木科(Simaroubaceae)2屬2種;楝科(Meliaceae)1屬1種;無患子科(Sapindaceae)2屬2種;槭樹科(Aceraceae)1屬7種;漆樹科(Anacardiaceae)3屬4種;胡桃科(Juglandaceae)3屬4種;山茱萸科(Cornaceae)1屬1種;柿科(Ebenaceae)1屬1種;安息香科(Styracaceae)2屬2種;山礬科(Symplocaceae)1屬1種;木犀科(Oleaceae)2屬2種;竹亞科(Bambusoideae)1屬1種,梧桐科(Sterculiaceae)1屬1種。樹木種類見表1。
4.1珍稀瀕危保護樹種資源
根據1999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準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湖南亞熱帶天然林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究》中公布的和《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3]統計,通道縣侗族村寨風水林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樹種有銀杏、篦子三尖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單性木蘭、樟樹、沉水樟、閩楠、楠木、傘花木、大葉櫸、青檀、華南錐等;屬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銀杏、鐵堅油杉、湖南山核桃、青錢柳、沉水樟、金葉含笑、白辛樹、青檀、大葉櫸等;列入國家瀕危樹種有篦子三尖杉、青檀、沉水樟、閩楠、楠木、赤皮青岡、杜仲、傘花木等。
4.2古樹名木資源
侗族村寨風水林中珍稀樹種上百年以上的古樹資源較多,胸徑在80cm以上的達265株,其中銀杏2株、馬尾松3株、杉木60株、側柏2株、紅豆杉2株、南方紅豆杉3株、金葉含笑1株、樟樹11株、楠木3株、木荷30株、楓香80株、大葉青岡10株、赤皮青岡13株、樸樹10株、大葉櫸10株、多脈榆12株、紫果槭3株、黃蓮木8株、青錢柳2株。
5開發利用建議
風水林是通道縣闊葉林植被類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深入研究闊葉林植被及其次生類型的組成、結構和演替規律,探索該縣植物的發生、發展以及相鄰的關系,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風水林中,繁多的珍稀樹種又是十分難得的種質資源,可為研究保存物種和培育的種類提供原始材料。在采集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進行開發利用時,應確保母樹的健康、完整和自然更新。
5.1加強珍稀樹種保護
在風水林中有許多珍稀樹種還是開發利用的對象,如銀杏、紅豆杉、赤皮青岡、楠木等,因此,必須注重保護,雖然侗族村寨有傳統保護方法,但當地政府管理部門也要進行強化珍稀樹種的管理,制定相關保護措施,如掛牌保護等,切實加強珍稀樹種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如果一旦遭到破壞,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5.2培育利用
對當地的速生樹種及珍稀樹種,采取人工育苗、造林,培育出更多優質高效的適宜當地造林樹種,特別是珍稀、瀕危樹種的保護與繁育,應在當地建立珍稀樹種繁殖基地,為我國大量培育后備林提供科學可靠的種苗基礎。
參考文獻:
[1]龍春林,楊昌巖.侗族傳統社會林業研究[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J].植物雜志,1999(5):4~11.
[3]喻錦秀,張玉榮.湖南亞熱帶天然林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7).
[4]張海浪.湖南省通道縣龍底溝谷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5]楊昌巖.通道縣的稀有珍貴植物[J].湖南林業科技,1989(1):1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