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振宇

摘要:指出了石油工業產業鏈長,環境污染類型復雜,污染持續時間長,會對項目所在地的人群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目前,應用于環境健康影響評價的方法發展很快,評價技術和模型不斷更新,在實際評價中應綜合考慮建設項目的現場情況和評價目的,優先考慮和選擇有數據和實例支撐、方法固定、可信度高、易于接受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模型。明確評價過程中不確定性的來源、性質以及傳播,對其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減緩措施,確保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關鍵詞:石油工業;人群健康;評價方法;不確定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X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185-03
1引言
據統計,全球約24%的疾病負擔和23%的早逝死亡可以歸因于環境因素[1],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006~2010年期間,中國共發生較大環境事件232起,其中有24.1%(56起)為環境污染導致的健康損害事件;共有37起環境事件發展為群體性事件,其中有51.3%(19起)涉及環境健康問題[2]。環境污染健康損害事件頻發的背后,實質上就是長期以來缺乏對建設項目全面、科學的環境健康影響評價所產生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在某些危險行業尤其是石油工業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引入環境健康影響評價,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評價建設項目對人群產生的健康影響。
2石油工業中的健康影響
石油工業是從事石油勘探、石油開發和石油加工的能源和基礎原材料生產的工業體系,對環境的影響具有時空性、雙重性、可恢復性和不可恢復性的特點。
石油工業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由燃料燃燒廢氣和生產工藝廢氣造成的,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顆粒物等,污染物通過皮膚、呼吸道等途徑進入人體,會對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產生健康損害效應,部分污染物還存在致癌、致突變效應。石油工業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油氣開采過程中對地下水的影響、海洋溢油、石化工業廢水不達標排放或超量排放等,廢水中的苯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鹵代烴類化合物、氰(腈)化物等會對人群環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石化企業的原油加工廢水、廢催化劑、煙塵等中含有重金屬污染物,重金屬不僅會直接損害人群健康,還會在動植物中富集,通過食物鏈損害人群健康。此外,石油工業還會產生噪聲、電磁污染等其他類的污染。
3環境健康影響評價方法的篩選
環境健康影響評價是一種采用多種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針對國家政策、城市規劃、建設項目等造成的人群健康效應進行評價和改進的結構化方法。目前,已得到認可的健康影響評價方法和模型有20余種,如Merseyside評價模型、Bielefeld評價模型、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等。在開展健康影響評價時,應遵循以下4個原則對評價方法和模型進行篩選。
(1)方法和模型成熟,有相關數據和資料支持,可信度較高,能將評價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所選用的評價模型和數據是開展健康影響評價的關鍵,由于技術原因,所有的健康評價模型都處在不斷完善的階段,評價所需的基礎數據和監測方法也在不斷發展。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最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于1983年提出,后經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該方法已被中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所采用,并制定了相應的規范和參數手冊[3]。目前,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和基礎數據,已存在的模型和方法進一步完善,新的技術和模型被不斷引入,為方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的基本程序包括危害鑒定、暴露評價、劑量—反應關系評價和危險度特征分析四部分[4]。危害鑒定屬于定性危害評價,通過搜集流行病學資料、毒理學資料和實驗研究的最新成果,對環境暴露是否對人群健康產生危害作出科學的判定。暴露評價是危險度評價的關鍵步驟,在本環節需要確定易感人群、有害暴露因素、暴露劑量、暴露持續時間、暴露頻率、暴露途徑等暴露因子,為風險評估提供定量依據。劑量—反應評價是危險度評價的核心步驟,目的是確定暴露人群中健康危害效應的發生率與暴露水平之間的定量關系。危險度特征分析是危險度評價的最后步驟,它通過綜合前面三個階段所獲得的數據,對不同暴露環境下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的發生概率和發生強度進行估算,是環境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2)有大量研究和實踐經驗,已形成相對固定的評價模式,相關機構正式出版過使用指南和技術標準。
不同組織和機構所公布的健康影響評價模式都包括篩選、確定范圍、風險評價、決策、實施五個環節,但不同的健康評價程序在具體操作順序和評價側重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如Bielefeld法對健康影響預測的前期分析過程要求較為嚴格,要求從項目、社區、人口、環境背景值、額外污染等方面進行分析;美國毒性物質與疾病登記署(ATSDR)采用的健康影響評價程序以暴露評價、健康損害效應評價、健康干預為重點,將公眾參與貫穿于整個評價過程中。ATSDR健康影響評價程序要求評價人員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選定操作步驟,形成了多向網絡化的評價流程,突出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在歐洲使用較多的是Merseyside評價模式,國際健康影響評價協會在2001年出版的《The Merseyside Guideline for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對該方法進行了詳細描述,見圖1。
(3)方法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強,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適當,便于推廣。
健康影響評價涉及領域廣,專業性強,但現階段還面臨著專業人員嚴重匱乏的問題,因此需要在評價工作開展之前對評價工作者進行集中培訓,使其了解評價的目的、流程以及具體使用到的工具、方法和模型。這就要求評價流程相對簡化,可操作性強;評價方法和模型易于理解,可接受性強。安全劑量法、致癌強度系數法等評價方法技術先進,可以對有閾和無閾化學物質進行定量評價,但是由于評價過程技術復雜,不便于普通評價工作者掌握,所以不適合在建設項目的健康影響評價中采用。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技術成熟,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其評價過程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而在公共衛生建設落后的地區往往存在健康基礎監測數據缺乏或不準確的問題,會對評價結果的可靠性產生嚴重影響。公共會議、Delphi法、焦點小組討論、利益相關者訪談等方法在健康影響評價中使用較多,方法易于接受,便于實踐操作,但需要對使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endprint
發展中國家開展健康影響評價使用更多的是一種快速評價工具,該工具基于一種健康醫學模式,認為對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五個,即傳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營養、損傷和心理問題。通過分析建設項目對周邊的生物環境、化學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經濟狀況、公共服務等產生的潛在影響,預測由此造成的人群健康損害風險,提出相應的預防、減緩和應急措施。目前,亞洲發展銀行、世界銀行等一些國際發展組織已經制定了這類評價方法的準則,亞洲、非洲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在城市污水回用、大型石化項目建設等領域進行了使用。
(4)綜合考慮具體評價項目的現場情況和評價目的。
除本身的因素外,評價方法和評價模型的選擇還受到現場狀況和評價目的的影響。項目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環境健康法規、居民健康意識、公共衛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會對健康評價工作的開展產生影響,不同國家或地區對健康影響因素的界定差異也會導致評價工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英國在健康影響評價中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產前暴露、個人行為和方式、心理環境、物理化學環境、公共服務、公共政策等,對軀體損害以外的健康危害行為較為重視,而在健康意識相對薄弱、公共衛生建設較為落后的地區則相對忽略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健康損害,關注點集中在軀體健康損害上。
4環境健康影響評價的有效性分析
不確定性貫穿于健康影響評價的全過程中,為保證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性分析,明確評價過程中不確定性的來源、性質以及傳播,對其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減緩措施。
4.1來源與識別
健康影響評價中的不確定性產生于評價過程的各個環節,主要分為三類。①情景不確定性。其包括對人群信息、暴露環境等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的描述。②模型不確定性。由于數學模型是通過理論和試驗分析、對真實情況簡化后得到的數學關系,而實際情況則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會存在一定的差異。③參數不確定性。由于在認識水平、測量方法、測量工具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參數的確定還存在不精確性,不確定性的傳播也會使誤差進一步加大。
從整個健康影響評價過程來看,不確定性主要產生在健康損害效應評價、暴露評價和劑量—反應評價三個環節。在健康損害效應評價中,健康異常不能被及時識別、健康損害程度的鑒定不準確等是產生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暴露評價涉及范圍廣,暴露情景多樣,污染物攝入途徑復雜,加之基礎研究范圍的限制,很難給出完整、準確的評估信息。暴露評價中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基礎數據不準確或不完整、監測過程中的誤差、各種估算方程本身的缺陷等。流行病學資料的搜集、由高劑量向低劑量的外推、由動物劑量向人體劑量的外推等都是劑量—反應評價中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
4.2不確定性分析
在健康影響評價中,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利用參數不確定性分析對評價結果進行評估,二是利用敏感性分析和變異性分析對數學模型中各變量在結果中的相對貢獻程度進行評估。參數的不確定性分析分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主要方法有蒙特卡羅方法、泰勒簡化方法、概率樹方法、模糊集理論方法等。蒙特卡羅法以概率模型為基礎,利用隨機數對不確定性參數產生的各種結果進行模擬,并通過概率分布的形式進行表示,是一種定量評價方法。許多研究表明,MCA的分析結果存在合理性,通過MCA分析可以使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得到增加[5,6]。模糊集理論方法利用隸屬度來表示結果的可能性,是定性分析方法。Shakhawat等人利用模糊評價模型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廢水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的人體健康風險進行了評價,取得了較好的評價效果[7]。敏感性分析用于評估模型輸入變量對輸出結果貢獻的相對大小,可以對評價過程中的關鍵因子進行篩選[8];變異性分析用于對關鍵因子變化范圍的評估。
5結論
(1)健康影響評價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污染和社會風險預測上的延伸,在預防和控制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石油工業屬于高危行業,對環境和人群健康存在較大威脅,因此有必要在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同時開展健康影響評價。
(2)在開展健康影響評價時,應綜合建設項目的現場情況和評價目的,優先考慮和選擇有數據和實例支撐、方法固定、可信度高、易于接受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模型。
(3)不確定性存在于健康影響評價的全過程,為確保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需要對評價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進行識別,并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1]A Prüss-stün, C Corvalán. Preventing disease through healthy environments: Towards an estimate of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of disease [M]. Geneva:WHO Library, 2006:9~13.
[2]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R].北京:中國環境保護部, 2011.
[3]Hether R, Dixffus J H, Christensen J M, et a1. Risk 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hemicals-A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ology (IUPAC Technical Report) [R]. Pure Appl. Chem, 2001, 73 (6):993~1031.
[4]Jederber WW, Still KR, Briggs GB. The utiliz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in tactical command decisions [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2, 288:119~129.
[5]Albrecht A, Miquel S. Extension of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long term dose assessment of high level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ites to uncertainties in the human behavio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10, 101:55~67.
[6]Glorennec P. Analysis and reduct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lead exposure around an old mine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6, 100:150~158.
[7]Shakhawat C, Tahir H, Neil B. Fuzzy rule-based modelling for human health risk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in produced wate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06, 89:1~17.
[8]Morra P, Bagli S, Spadoni G. The analysis of human health risk with a detailed procedure operating in a GIS environment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6, 32:444~4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