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李長君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外部環境復雜,國內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特別是國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嚴控地方債務、化解過剩產能等,部分行業和企業的潛在風險進一步暴露,致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增加,潛在經營風險加劇,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以衡陽某銀行不良貸款典型案例為例,通過深入剖析其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探求不良貸款清收處置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不良貸款;成因;對策;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止2014年6月30日,衡陽某銀行不良貸款共13筆、余額9548.61萬元,不良貸款率1.70%,其中:房地產行業貸款1筆、金額642.67萬元,占6.73%;有色金屬行業1筆,金額997.91,占比10.45%;化工行業1筆、金額970萬元,占10.16%;生產制造業3筆、金額5833.62萬元,占61.09%;商貿流通業1筆,金額470萬元,占比4.92%;個人投資經營貸款5筆、金額634.4,占6.65%。由此可見,該行不良貸款余額主要集中于生產制造業,其次是有色金屬行業,商貿流通行業占比最低。
二、成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該行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一些主觀上的原因,綜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政策調控影響
從目前該行授信整體情況來分析,有色金屬、化工、房地產受宏觀經濟及政策方面的影響較大,大部分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下滑,經營出現虧損,是形成不良貸款的預警信號,需重點關注。此種情況比較典型的案例有兩個:常寧某化工有限公司和衡陽某銅業有限公司。
1、常寧某化工公司主要是生產硫酸等化工制品,由于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公司產品硫酸價格大幅度下滑,礦渣因鐵含量較低無法銷售,原6萬噸硫酸生產線停產,后續資金供應不上,15萬噸余熱發電項目停工,再加之因缺乏資金無法改善環保問題,造成公司嚴重虧損,還款來源嚴重不足,致使貸款形成不良,目前所欠該行貸款本息合計 1205萬元(本金970萬元、利息235萬元)。
2、衡陽某銅業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冊資金3200萬元,屬合資企業,主要經營廢雜銅和環保銅泥的加工處理及粗銅、陽極板的生產與銷售。2011年6月,該行向該公司
開具銀行承兌匯票1,666萬元,其中該公司繳存保證金666.4萬元,授信敞口999.6萬元,以應收賬款作質押,期限6個月,2011年12月1日到期。2011年9月,受宏觀經濟不景氣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有色金屬行業市場行情持續下跌,特別是銅的價格兩年內下跌幅度達到35%以上,公司為減少賬面損失,對銅價預期估算錯誤,大量屯集存貨,在銅價持續下跌的行情下,銀行到期債務無法償還,資金鏈斷裂,造成貸款形成不良。該公司生產經營停止,無力償付銀行債務,所欠該行的2000萬元貸款由擔保公司代償后,2011年12月到期的銀票敞口999.6萬元則無力償付,導致產生逾期貸款,2012年已分類為不良貸款。
(二)企業經營管理不善
衡陽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酒店住宿的營業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在該行獲得了房地產經營性物業貸款。在酒店新開業不久,除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導致該行業的不景氣影響外,該公司股東持股相同,經營理念與管理思路各異,股東會會議經常不能達成共識,多次更換公司負責人,形成無人管、無法管的局面,公司經營十分困難,無法償還銀行到期債務。
(三)企業惡意逃廢債務
衡陽市某科技公司系一家生產鋼筋切割機企業,2008年3月在該行獲得3000萬元項目貸款,項目建設總投入5443萬元,于2009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試生產半年期間又向該行申請9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貸款抵押物為該公司項目建設所在地,其中土地面積39182.1平方米(58.77畝),在建工程面積18567.06平方米。評估價值6211萬元(含土地價值)。在建工程抵押率為57%。由于產品未被市場接受,公司將廠房建設完成后無法進行后續生產形成不良貸款,公司不但不想方設法償還銀行貸款,甚至將抵押給該行的國土證擅自借出過戶他人,并私自拆除該國土證上對應已抵押的在建工程,惡意逃廢銀行貸款本息約4459.12萬元(貸款余額3500萬元、欠息959.12萬元。)該公司未經該行同意從衡陽市產權處借出國土證,通過不正當手段把該公司的國土證過戶到衡陽廣隆地產有限公司名下,并擅自把抵押在該行的辦公樓和宿舍樓在2013年4月7日拆除。
(四)銀行自身管理不到位
1、客戶選擇不當。
如該行對衡陽某科技公司與某高科公司兩家企業發放的貸款,就是由于客戶選擇失誤最終形成不良貸款。這兩家企業的共同特點都是掛著高新科技頭銜,而實際上即沒有科研產品專利、成熟的生產工藝,也沒有成熟的產品市場和銷售途徑,屬于公司初創階段,加之該行對項目評估能力不足,導致企業投資風險轉嫁給銀行,形成不良貸款。
2、貸款“三查”不嚴。
部分不良貸款的形成與貸前調查不實、貸中審查不嚴、貸后管理不到位,有很大的關系,第一還款來源不足是直接導致風險形成的原因。如衡陽某公司授信資金被挪用,項目建設一直未完工等。
三、對策思考
鑒于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且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復雜,我們認為應實行“預防為主,清收轉化為輔”的方略,采取一戶一策或一戶多策的方案,多管齊下加大對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工作的力度。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當前,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上,培養優質客戶群體,切實加大客戶結構調整力度,如加強蓄貸池客戶名單制、供應鏈金融服務及集團客戶管理;將信貸管理向深層次方向發展,同時嚴格高風險行業的準入和退出管理,積極防范政策性和系統性行業風險,如加大對有色金屬行業、兩高一剩、房地產等潛在風險行業的退出力度;密切關注與涉案人大代表相關聯的上下游企業。
(二)嚴格落實貸款“三查”制度,把好企業“三品”關
調查與審查環節應堅持“懷疑性”原則,嚴把準入關,做好客戶甄選,做到風險管控前移,管理下沉;貸后管理要注意授信資金的使用,謹防挪用,要注重第一還款來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應密切關注企業的產品是否有市場,關注抵質押品的合法性和完整性,關注借款人的個人品德和誠信度;嚴控操作風險,嚴防貸前、貸中、貸后管理中存在的貸前調查未盡職、民間融資問題頻發、客戶準入把關不嚴、抵押登記手續存漏洞等。
(三)實施一戶一策,有的放矢,務求實效
對已認定的風險隱患貸款,建議通過現金清收、債權轉讓、重組、落實分期還款計劃、依法訴訟等各種方式進行清收、轉化,逐步減少風險隱患貸款的授信余額。對潛在的風險隱患及時摸清情況,制定“一戶一策”或“一戶多策”的化解方案,優化考核機制,形成清收化解合力,多層次、全方位對風險隱患貸款的清收和化解。
(四)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努力破解依法收貸難題
企業誠信度不高,案件訴訟及執行時效性不強,將嚴重影響和制約銀行業授信業務的穩健發展,從而影響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因此,建議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協調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衡陽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切實扭轉“銀行贏了官司拿不到錢” 的現象,以利于銀行業積極大膽開展授信業務,努力實現經濟金融和諧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