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久
[摘 要]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有不能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北湖路小學努辦創辦自己的特色,積極進行家校育人工作,家庭學校攜手,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特色 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3-089南寧市北湖路小學地處南寧市快速環道以外的城郊結合部,是一所正在蓬勃發展的學校,現有19個班級,935名學生,52名教職工。近年來,學校在南寧市、城區教育局和婦聯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開展創新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家校的育人功能。
我校的家校育人工作具體如下。
一、構建家校教育工作機制,科學開展家校工作
近幾年來,學校在提高教學質量和開展特色教育的同時,堅持把做好家校工作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家校教育的“雙贏”。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學校每學年在每個班里推選3名有較高素質、熱心幫助并理解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議,聽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家長委員為學校的發展積極地獻計獻策,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開設家長學校。每學期組織兩次家長來學校上課,并針對一年級新生的家長和畢業班的家長組織專題培訓,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育人的方法,讓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教育工作,從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達到一周“5+2>7”的教育效果;三是成立家庭教育顧問團。顧問團由社會愛心人士、大學生和“五老”代表組成,如我校顧問團的成員——原市教科所鄧立東副所長,就經常親臨我校為孩子開展心理輔導,為家長做家庭教育的引導,深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四是積極與師范院校等高校開展實踐教學合作。學校在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基地的同時,大學生也為學校的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機制的建立,有效地促進了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堅持普訪學生,增進家校間的感情交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要求優質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教師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再加上信息技術的普及,一些教師常規的家訪工作是電訪、校訪、網訪、信訪等方式。這些方式看似省時、省心、省力、高效,但其實并不“討好”,家長的認可度不高。學校認為,上門家訪不僅是教師和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更是一種心靈交流。通過家訪,家長更能感受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和責任心,從而配合教師的育人工作。因此,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提倡教師上門家訪,教師每學期上門家訪的人數要達到本班學生人數的一半以上。教師的家訪進一步發揮了家校溝通的橋梁作用,家長也反映家訪對他們孩子的幫助很大,家訪達到了家校教育合力的目的。
三、邀請家長進課堂,提升家校教育效果
1.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主題校會和主題班會活動
邀請部分家長代表參加“我與父母話榮辱”“感恩的心”等主題班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話榮辱、話感恩,孩子在濃濃親情的感染下,更加自覺地學習。
2.每學期定期開展“教學開放日”活動
教學開放日當天,學校請家長深入課堂聽課,讓家長通過直觀的感受,體驗教師勞動的艱辛,課后請家長評課,給教師和學校提建議。學校通過家長的口口相傳,逐漸樹立良好的口碑,近三年來,盡管學校地處城郊結合部的老舊小區,但每年仍然生源充足,家長很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我校學習,有的家長甚至舍近求遠,到我們學校為孩子申請借讀。
四、編印校報信息,搭起家校教育溝通的橋梁
為了加強學校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我校創辦了校報——《家校交流報》,每月一期分發給全體家長參閱。校報內容有學校的最新動態、教師感言、學生的趣聞習作和家長的建議和反饋等。家長委員會羅華擬寫的《家長行為規范十條》《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得到家長的強烈響應,家長認為學校的辦學更加開放透明了,符合學校“開放式辦學”的理念。校報進一步拉近了家長和學校的距離。
五、創立學習型家庭,提升家校教育質量
學校積極地在家長中開展學習型家庭、爭當合格家長的活動。為此,學校成立以學校領導和家長委員組成的領導小組,聘請有教研經驗的專家和教授組成兼職導師,制定目標,以年級為單位組織開展評比活動,通過“爭做優秀家長”“親子讀書交流會”“我與孩子共成長”等主題活動,加強家庭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家長的育人素質。學校每學年進行家庭教育總結,開展“優秀家長”“學習型家庭”評選表彰活動,在散學典禮時給家長頒發榮譽證書,并在校報上公布獲獎名單。近年來,學校共評出先進家長321人,學習型家庭212戶,其中3人獲市級先進家長,5人獲城區先進家長。
當前,我校正朝著“南寧市一流特色校”的目標努力邁進。我校將繼續以家校教育為切入點,打造家校教育合力,探索更多創新的家校教育模式,積極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為學校的科學發展和學生的成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