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勇
摘 要:古語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是高中乃至今后高等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重視基礎,夯實基礎,才能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有正確的理解,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規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85-01
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組成了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兩大分支。而這兩大分支體現出了初中物理的基礎性和固定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感受到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趣味性不高。但要想讓學生深刻的掌握基礎性的知識,就必須利用一切資源和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融入課堂,并吸收本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感知力是教學內容的重點。
一、首先,重視物理概念與規律的形成過程
死記硬背是物理學習手段的一大誤區。其實,在中國,大部分學生都已在小學階段形成了背書習慣,對于不了解或不清楚的知識點,首選的方法便是死記硬背。雖然這種方法在短期教學過程或應付考試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放眼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這種強壓性的學習方式是錯誤的。比如,在初二物理教學中,對于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生,用紙上談兵的方式講述升華、溶化或凝固的概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展現出足夠的耐心和精力,使用情景展示的方式或看圖方式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物理概念來源于實際生活,如果能在課堂上盡可能的還原自然規律,將會是教學手段的一大突破。待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一步的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活中各類現象的觀察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極為重要,也常常被人忽視。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全面,通過學生自己對事物的思考和研究,會形成各式各樣的看法,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也離不開實踐,實踐可以直觀的解釋一系列物理現象和概念。另一方面,實踐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學習的熱情。
二、其次,在講解概念與規律時重視公式的運用
學以致用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物理教學也毫不例外,解釋了眾多現象和概念定理之后,教師應該逐步引領學生學習解題方式。而公式就是物理這門學科解題的關鍵。正確運用公式的前提不言而喻就是需要學生能正確理解公式的含義和運用條件。比如,在學習杠桿定理時,杠桿平衡條件是:F1L1=F2L2,學生要了解其中“力臂”的概念。雖然說,物理的計算題較為簡單,幾乎都可以套用公式來解題。但是,學生的高錯誤率同時也讓人深思,是否在哪個教學環節沒有做到位。其實,學生在解題時,思維偏于感性,選用的解題公式時會帶著很多主觀的想法,往往這些主觀的想法與正確的解題思路是背道而馳的。那學生的主觀思維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個人認為,對概念的模糊,掌握程度不夠是導致主觀臆斷的直接原因。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著被動性,對學習內容無法靈活運用,可能課堂上舉得例子聽懂了,課后習題時,會發現課上老師所講的內容與課后作業難以對號入座。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普遍現象,從改變教學手段出發,首先,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辭對概念、規律作出正確的解釋;其次,對公式的內在含義與運用條件要與前面已解釋的概念規律作出完美結合;最后,要對該公式的經典題型作出詳細分析,教會學生在怎樣的前提下運用該公式。從學生的考試結果來看,公式中每個物理量的單位也是學生易于記混的部分。
三、最后,在習題講解和示范中注重概念和規律的運用
考試的目的是衡量每個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雖然,一份試卷并不能有太大的說服力,但是對于一些課堂上常常講解卻一如既往解答錯誤的題目,還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的。而這些隱藏的問題,往往因為師生們在平時的重視度不夠所引起。在平常訓練中,教師較為關注的是學生是否解答正確,往往忽視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更加糟糕的是,學生對題目都還存一絲疑惑時,教師就要求學生把公式套上去,跟著老師的步驟解題。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產生的后果是較為嚴重的。當題目稍微拓展一下,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著手答題。
比如,在學習電路這一章時,教師應該在解題前先讓學生判斷該圖屬于并聯電路還是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在求電流大小是應用:I = I1+I2,而串聯電路則用:I =I1 =I2。在單位運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其準確性。比如,熱量Q的單位是J;機械功W的單位是J;功率P的單位是w。教師給出的題型最好是較為經典的題型,經典的題型具有代表性,可以讓學生在思維上少走很多彎路,經典的題型也具有較大的轉換空間,有益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將概念和規律融入公式,將公式融入解題過程,這是物理解題的必然過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是教學的關鍵,把握這一關鍵后,才能進入更深層次的教學中去。
總之,初中物理概念與規律是初中教學大綱的重點教學內容。同時,對今后高中物理的學習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明確教學目標,選定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強弱點,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盡全力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雷 艷.淺談初物理教學中概念建立和規律形成[J].教育教學論壇,2011(01).
[2] 閆耀東.關于初中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0(01).
[3] 石振山.淺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甘肅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