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本珍
摘 要:概念是抽象思維的起點,是判斷推理的基礎,生物教學中的概念亦是如此。 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過程中,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技能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高中生物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概念;教學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19-01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原則
教學原則是客觀教學規律的反映,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國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統一的原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等。
突出直觀教學的原則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己有的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充分感知。可以通過實驗、實物、標本、模型、掛圖、投影、錄相、多媒體等各種形式的直觀材料讓學生充分感知所學的概念,也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等)方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學過程
1、概念的引入階段
高中生物科概念的引入應根據高中生物科的特點,還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雖然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但他們思考問題,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引入概念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從生活實際、實物標本、實驗、模型、掛圖、投影、多媒體等直觀感性材料入手,從而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或喚起對原有知識和表象的回憶,為學習新概念奠定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基礎,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教師可以運用導入技能,演示技能優化概念的引入。
2、概念的形成階段
有些概念產生于感性認識,但又高于感性認識,概念的形成過程是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過程。引入概念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概括、歸納等抽象思維,把事物最一般的本質屬性抽象出來給予定義,然后推廣到同一類事物上去。教師可以運用講解、板書技能優化此階段。
3、概念的鞏固階段
高中生物概念主要是在運用中得到鞏固,概念的運用是把己經概括化的一般屬性應用到特定的場合。其運用過程也就是概念的具體化過程。學生通過實踐的檢驗,可以糾正錯誤的認識,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因此,教師應創造條件,通過提問、練習等手段來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師可以運用提問、反饋強化技能促進學生概念的鞏固,注意概念的分化與泛化。
4、概念的深化階段
所謂深化,即是概念的系統化過程。對那些相鄰、相對、并列或從屬的概念進行類比、歸納,根據他們的邏輯關系,用一定的圖式組成一定的序列,形成概念體系。把學生感知“孤立”、“散裝”的概念納入相應的概念體系之中,讓學生獲得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網絡,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又能鞏固復習已學概念。教師也可運用板書技能、講解技能優化此階段。
三、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采取的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習得與保持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
1、提供范例,豐富想象
范例與表象都是學習者獲取概念的重要條件與基礎。范例從外部提供反饋信息,有助于學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表象具有直觀性與概括性,充當從具體感知到概念形成的過渡和橋梁。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范例,豐富他們的表象。充分而恰當地利用實物、模型、圖像、實驗演示、現代電化教具等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表象。
2、比較概括,抓住關鍵特征
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概念的關鍵屬性和無關屬性是一并出現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概念的關鍵屬性越明顯,學習越容易;無關屬性越多,學習越困難。為此,教師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突出概念的關鍵屬性。例如,在講酶的概念時,抓住“活、催化、蛋白質”這些關鍵屬性。其二,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比較與概括,從而抓住概念的關鍵屬性。比較是在思想上把各種事物和現象加以對比,以確定他們的異同點及其相互關系的思維過程。
3、變式練習,提供反饋信息
變式是指提供感性材料時,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改變事物的非本質屬性,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以促進概念的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變式對學生獲得概念的本質屬性具有重要的影響。
4、正確表征概念,給予系統歸類
所謂表征概念,是指用精確的語言給概念下定義,或者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概念。概念的定義指明了概念所含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為概念下定義是學生掌握概念的重要環節。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并準確地記住定義,以防造成對定義的死記硬背。
當然除上述各教學方法之外,在概念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方法,如弄清概念抽象產生過程,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定義原則、定義符號、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等等。但教師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應基于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概念的本質。概念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若能使學生將所掌握的概念納入一定的系統中去,則所學的知識就會融會貫通,有助于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如用概念鏈的方法表示概念之間的關系:基因―DNA―染色體一細胞核―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一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讓概念間的關系一目了然。另外可將彼此有聯系的概念編成概念網,使概念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張之玫.課堂討論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4.
[2] 袁 春.生物概念錯解原因探究及應對策略.《中學生物教學》.2003.3.
[3] 劉志華.淺談生物概念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中學生物教學》.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