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紅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28-01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語文是人們學習和掌握各門知識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和國民素質。新課標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為深化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改革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挖掘創新教育因素
創新精神是指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愿望與態度,它包括創新意識和創新個性兩個方面。
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動力源,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創新。創新意識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懷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組成,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質疑,使好奇心升華為求知欲。如在教《藍樹葉》一課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問一問學生見過的樹葉有什么顏色,當學生回答樹葉有“紅”、“黃”、“綠”幾種顏色后,板書課題:藍樹葉。在“藍”字下加一個著重號“.”,以喚起學生學習課文興趣和好奇心,促使他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創造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然要有質疑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如在教學《春曉》一課,在自學的基礎上,要求設問質疑,把不理解的字詞或疑問提出來,這時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經過歸納,學生提出兩個很有價值的問題:(1)“春眠不覺曉”,說明睡得很香,那么究竟是早上睡得香,還是晚上睡得香呢?(2)“花落知多少,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老師讓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并且要從課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有效提高了質疑精神和思維的深刻性。
二、培養創造性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如此重要,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首先,豐富學生表象,積累想象素材。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教學圖片、實物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當他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會逐步得到發展。
其次,發展學生思維,提供想象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當學生領會了課文的寓意后,從一個新的角度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呢?”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紛紛舉手,有的說:“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錯了,小鳥說的是對的。”有的說:“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藍天上飄著朵朵白云。”……我們要對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給予贊揚,并建議他們把剛才想的寫成一段話念給大家聽,他們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
“為創造性而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創造性思維就是應用獨特的,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
1、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創造性思維中十分重要的一種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針對一件事提出幾種不問的處理辦法,可以訓練發散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烏鴉嘴里的肉被狐貍騙走了,它接下去會怎樣做呢?每個學生至少要替烏鴉想出兩種做法。學生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想出—了許多辦法,大家的思維都得到了訓練。
2、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文教學中,可利用實物、板書、幻燈、掛圖、放錄像、電腦等直觀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訓練形象思維的有效手段。同時,學生在看中觀察力也得到了增強。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教師在一個杯子里裝了小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講桌上,讓一個個子不高的學生把手伸進杯子試一試,夠不到水,老師讓他們把桌上的小石子放進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這個同學再把手伸進杯子,水沒過了他的手指。通過這一演示,學生們很容易地理解了烏鴉是多么聰明,同時形象思維得到發展。
3、發展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直接性,快速性的特點,使它在創新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題直接猜測課文內容,是訓練直覺思維,培養思維敏捷性的有效做法。在教學《達爾文和小松鼠》時,學生齊讀課題后,教師要求學生馬上猜測文章的內容是什么。學生憑直覺做出猜測,有的說,這篇課文講的是達爾文手口小松鼠交朋友的事:有的說,這篇課文講的是達爾文飼養小松鼠的事;還有的說……教師不馬上對學生的猜測內容作出判斷,而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來了解內容。
創新是新世紀教育的神圣使命,當創新理論與教學實踐像藍天與白云那樣和諧,像水乳那樣交融之時,就是創新教育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