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麗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由于具有很強邏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教學相比語文教學就顯得更枯燥無味,更不易引起學生興趣。自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學生更容易接受。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52-01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工作與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利用信息環境,優化探索過程
心理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利用視覺加聽覺獲得的知識可接受65%。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以語言描述為主,即使使用一些掛圖、模型等直觀手段也顯得較為呆板。而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利用二維、三維等空間的設計,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加快了學習的速度,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時,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2cm、3cm、4cm、5cm、6cm長的小棒,任意選三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看能不能擺成三角形。通過匯報交流已經認可:當兩短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的時候,就能擺成三角形。這時一個學生卻提出三根長2cm、3cm和5cm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出現了下面的教學片段:生a:三根長2cm、3cm和5cm的小棒也能擺成三角形。
(問題一提出后,教室里頓時炸了鍋)
生1:通過剛才的探索,我們已經發現了當兩短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的時候,能擺成三角形,而2 + 3 = 5,并不大于第三條邊,所以我認為不能擺成三角形。
生a:剛才我們探索發現的是“當兩短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的時候,能擺成三角形。 ”并沒有說等于的時候不能擺成呀!(生a反駁道)
(我在思考怎樣來處理自己課堂上的生成)
生2:老師,我們可以動手擺一擺來證明我們的觀點。
(生2的話提醒了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同學們紛紛拿出小棒進行了拼擺。教室里靜悄悄的,但我分明感受到的是學生不甘示弱的思想在流動。)
生3:大家看,我用我的小棒就擺不成三角形。
(生3 邊說邊在展示臺上展示【如圖一】)
生a:反對!我的小棒就可以擺成三角形。
圖一 圖二
(我請這個學生也上臺進行了展示【如圖二】)
在這兩種結果的爭辯中,許多學生是贊同能擺成的。于是,我組織了學生進行針鋒相對的辯論。)
師:剛才兩個學生說出拼擺的結果,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4:老師,我認為小棒在拼擺的時候有誤差,應該不能擺成三角形的!
生a:我們已經擺成三角形了啊!(生a 得意地說)
(當時仍然有許多的學生在支持生a的觀點)
師:能不能擺成三角形,是不是有誤差造成的,我們來看一下演示(教師播放多媒體長度是2cm、3cm和5cm的小棒拼擺情況,5cm的邊不動,2cm和3cm的兩條在逐漸靠近,最后不能拼成三角形)。
(在教師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動態的演示后,學生都很信服)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解決了課堂上由于誤差而存在爭議的地方,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信息環境,突出重點化難為易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易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比如,在指導學生在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出示如下題目:“一座大橋長2400米。一列火車以每分900米的速度通過大橋,從車頭開上橋到車尾離開橋共需3分鐘。這列火車長多少米?”要解決“火車過橋”問題,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啟發解題方法,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火車過橋的全過程進行了生動、直觀的演示,比較容易突破“火車過橋”問題的難點——火車通過大橋所行使的路程等于橋長加上車長。
通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變“繁”為“簡”,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不但有利于教師的教,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學,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動畫演示,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
三、利用信息環境,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上網查找獲取信息,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比如,教學“圓周率的歷史”時 先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圓周率的歷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獲取有關圓周率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了拓展,把原來書本上的知識拓展到通過網絡來獲取,提升了數學學習的渠道,這樣的課堂深受學生的喜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及多媒體技術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大大加強了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同時多媒體信息技術畫面清晰、動態感強,教學時恰當的運用能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贏得了教學時間,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實踐證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但能優化課堂結構,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偉強.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