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生
(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
新課程的最大亮點就是把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地位轉變為主動獲取姿態。不言而喻,被動接受與主動獲取兩種姿態的不同,其效果肯定是大相徑庭的:被動接受往往是不自主的、苦不堪言的;主動獲取是積極主動地、欣欣然的。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新課程理念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說法。筆者認為,對于初中數學而言,挖掘數學教學過程的美、展示數學教學過程的美,讓數學教學本身有足夠的吸引力是比較理想的選擇。那么,應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展示數學美呢?
數學概念與圖形的簡單與對稱性,是數學美的外在表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引導學生理解概念、解決問題時認識數學的外在美。例如,在講授“多姿多彩的圖形世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問:我們都知道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然后接著提問:在下面的圖畫中,你能發現哪些圖形?

在數學中的圖形是孤立的,一旦放在圖畫中,它就具有了美感,教師在教學當中利用圖畫可以讓學生很自然的發現數學的外在美。
數學過程蘊含著美,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的內在美。例如,圖1是一個日歷,在陰影的方框中有9個數,咱們計算一下這9個數的和。

學生經過計算,一致認為結果是90,教師問學生是怎么計算的,學生答:用交換律和結合律,2與18,,9與11,,3與17,,4與16分別相加都是20,四個20是80,再加上10就是90。教師接著引導:看一看圖2,陰影中的9個數還能用原來的方法算嗎?學生認為但不完全能用。教師:我可以用比你們快得多的方法算出來,你們信嗎?學生既驚異又期待。教師:大家看,陰影部分中心的那個數與這9個數的和有什么關系?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中心點的那個數是這九個數和的九倍。這樣,學生就會在數學過程中體驗到美的存在。
數學美不僅僅是靜態的,它也是如音樂一般有著無窮的動態之美的。樂音是指每一個具有周期性振動的聲音,簡單的周期振動就是音叉振動,與之相類似的周期振動有彈簧振動與單擺振動,凡是這樣的振動都被稱做簡諧振動,而所有的樂音都如正弦函數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現一個數的變化帶來的整個圖像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動態之美。
[1]王麗萍.數學美學及數學美育的作用[J].邯鄲學院學報,2005,(09).
[2]張寶元.數學教學中的美育[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06).
[3]付柳林.論數學美與數學教學的整合[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