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峰
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探索
楊凱峰
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全面化、規范化以及精細化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改革的內在要求。文章將結合實務工作經驗,分析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在資金預算、資金使用、資金監管以及資金管理基礎工作四個方面存在的困境,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其管理做出具體思考。
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困境;完善
在十八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權利運行的制約與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李克強總理提出要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隨著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加大,各項有關財政資金管理的制度也陸續頒布和實施,也給各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提供了全面、規范的指導。但是,由于主觀思路的錯位以及客觀環境的限制,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有關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使用、監管以及一些基礎性管理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困境,亟待我們從實務角度思考與解決。
(一)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管理與控制不嚴格
當前,我國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主要來源于上級行政部門的撥款。在這種情況下,預算管理與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是整個專項資金管理的基礎。實務中,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基礎差、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隨意等現象較為嚴重。加上預算控制制度不嚴格,導致專項資金的使用與預算編制大相徑庭,甚至流失嚴重。
(二)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較為混亂
在項目管理上呈現粗放化的狀態,比如財政部門在項目審核上幾乎說不上話,只有撥款的義務。一些主管部門把精力與時間集中在具體項目的安排上,對這些項目的經濟價值并沒有深入的研究,從根本上降低了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徇私舞弊的行為,導致專項資金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使用相當混亂。
(三)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較弱
目前,一些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專項資金的監管主要集中于事后。但是,事后監管已經沒有辦法及時改變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也無法及時遏制一些違規操作的行為。在監管方式上,主要集中于內部審計。但是由于監督機制的不健全、相關人員對監督機制的不重視等原因,內部審計的力量被大大削弱,并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威懾。對于外部的監督機制,一些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充分發揮信息公開、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等作用。然而,從實質效果來看,這些外部的監督方式往往是強而有力的。
(四)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較為薄弱
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主要是指相關文件管理工作、信息化平臺建設等。以投資建設項目為例,實務中,一些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招投標文件、施工合同、監理合同、采購合同、資金審批手續、報銷票據等材料的管理較為混亂,影響了專項資金的審批、撥付以及審計監督等工作效率。由于建設項目種類繁多,單靠人工處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較低。因此,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對于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來說也相當重要,這點是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所欠缺的。
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全面化、規范化以及精細化是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各項制度與上述實務中的問題來看,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的完善應當從制度執行的規范化以及管理的精細化入手。
(一)重視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基礎,加強預算控制力度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是項目的具體管理者,掌握著專項資金預算編制的最基礎資料。以某縣的一項投資建設項目為例,相關部門主要從三個角度來全面、規范的收集相關材料。一是與項目有關的立項材料,比如立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立項預期收益等;二是具體項目的客觀環境,比如投資建設項目的地理位置、周邊人口密度與環境、項目建設的市場行情等;三是具體項目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比如工程造價、管理費用等等。通過這三方面信息材料的收集,綜合往期、類似投資建設項目的預算經驗,為預算編制提供科學的依據。在此基礎上,單位還應當通過預算考核、相關績效考核、項目責任負責制等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預算控制力度,進而保證預算編制的執行。
(二)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
上文所述財政專項資金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只是實務中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其他不規范現象嚴重制約著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h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多角度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首先,在現有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下,結合不同的項目以及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有關規定。其次,在具體執行上,除了諸如績效考核等激勵制約措施以外,單位可以結合內部控制制度來加強財政專項資金具體使用中的規范操作。最后,單位要在規范化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實現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精細化,從大局出發,使各個項目之間的專項資金能夠達到效用最大化,實現政府宏觀有效配置。
(三)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力度
從內部監管措施來講,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要注重專項資金的事中審計,實現內部審計的常態化和全過程化,將不規范使用資金以及一些客觀情況造成的錯誤現象遏制或者糾正于危害結果發生之前。比如,發現某項目的可行性意義(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等)不大,應當及時轉變項目實施方向等;發現某建設項目工程造價超過預算,及時采用恰當的審計方法查明原因、找出解決方式。從外部監管措施來講,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充分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公開專項資金的用途、使用方式、撥付金額等,便于公眾及時掌握與自身相關的財政信息,監督專項資金的使用狀況。
(四)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上文所述基礎性工作是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地基”,其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完善這些基礎工作時,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同樣要把握全面性、規范性以及精細化的原則。對于項目材料的管理,可以借鑒會計檔案管理的方式,分門別類、按需歸檔,主要是要方便工作人員查找、翻閱,為專項資金的預算編制、使用以及審計等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對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除了要關注各個項目專項資金的信息化管理外,還要注重工作中信息交流的平臺建設。比如,主管部門與項目具體負責方之間的信息溝通平臺等。
在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中,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把握全面性、規范性以及精細化的宏觀管理思路,從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具體流程入手,逐步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使用、監督以及基礎性管理工作,助推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步伐。
[1]宋均勇.對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探究[J].財經界,2015(15).
(作者單位:安徽省蒙城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