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良安 王珍義
芻探企業碳資產管理的重要議題
謝良安 王珍義
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由溫室氣體引發的環境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1992年以來,全球聯合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涉及面廣,意義深遠,影響最大?!毒┒甲h定書》針對發達國家規定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指標和時間表,還引入了聯合履行機制、清潔發展機制和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這三種機制催生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的就是一種新興的有價值的商品——碳資產。
碳資產的誕生和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活動使企業碳資產管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謂碳資產管理,是指對《京都議定書》中所涵蓋的6種溫室氣體進行主動管理,使碳資產價值最大、交易風險最小的一系列工作,內容包括碳盤查、碳披露、碳標簽、碳減排、碳交易等。其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產品以及工具使管理風險最小,發現機會,提升碳資產價值。
碳資產是指企業過去交易行為或項目產生的、經國際或國家官方機構核證認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具有流動性和交易價值屬性的、可用于排放溫室氣體的排放權或減排量額度。
環境資源難以容納人類排放的各種污染物,隨著世界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日益重視,碳資產的稀缺性和價值逐漸得到社會的肯定。企業要提高碳資產管理的意識,培養專業性人才,建立有效的碳資產管理體系,成立由高層領導掛帥的碳工作小組,指派副經理或部門經理負責,由能源環保管理人員和工程師組成團隊,對企業的碳資產進行統一管理。
碳資產在交易市場中具備市場價格,而且是變動的,碳資產管好了就是利潤,管不好就是負債。有效的碳資產管理可以幫助企業鎖定價格,降低減排過程中的價格風險,同時使碳資產收益最大化。
在具有活躍的碳交易市場的情況下,將碳資產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可以換取經濟利益的流入,是碳資產具有投資性的表現。隨著碳交易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碳資產的市場交易會更加活躍,品種會更加齊全。企業要對這種具有投資性的碳資產保持一份關注,積極參與或準備參與碳交易。
碳資產集存貨、金融資產、無形資產的特點于一身,它不僅可以作為企業排污的一種權利,還可以像出售金融資產一樣持有等待增值后出售,而且信用等級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因此企業要通過要各種途徑獲取碳資產。我國企業碳資產的獲取途徑有三條,一是通過政府分配獲取碳資產,二通過交易從外部購買碳資產。三是通過碳減排項目經過認證后獲得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歸根結底,獲取碳資產的主要途徑是企業自覺進行溫室氣體減排,然后把獲取的碳資產進行交易,獲得收益。
碳資產管理的第二個重要議題是低碳戰略。低碳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企業文化、產業結構、項目規劃、上下游供應鏈、供產銷各環節、融資模式、產品服務與資本運作等整體規劃。第一,企業要在戰略層面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碳資產管理納入公司的商業戰略,將低碳戰略與企業業務戰略聯系起來,讓所有的核心業務部門都涉足其中,各部門明確職能,各司其職,內部、外部支持碳資產管理工作。第二,企業要關注綠色環保議題,分析整個價值鏈中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衡量低碳風險和機遇。第三,確立清晰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評估各種碳減排或履約方案,計算其成本和效益,選擇最優方案;第四,制定碳資產管理的制度及具體實施細則,從制度層面理順碳資產管理的流程;第五,積極地向溫室氣體登記機構報告企業低碳戰略計劃信息,以便獲取更多的CDM項目。第六,注冊生態標識和溫室氣體認證,建立國際企業環境友好聯盟。第七,做好“碳預算”,堅持“減排人人有責,配額公平對等”,把減排工作滲透到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第八,分三個階段實施低碳戰略:節能減排、使用新能源、碳捕獲技術。
碳盤查是以企業為單位計算其在社會和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是碳資產管理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碳盤查的主要內容概括為:邊、源、量、報、查。邊,即設立組織邊界和運營邊界,將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分類為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以及其他間接排放;源,即鑒別溫室氣體排放源是固定燃燒排放、移動燃燒排放、工藝排放還是無組織排放。量,即采用實測法、物料平衡法、排放系數法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及減排量。報,即根據ISO-14064或GHG Protocol標準的要求,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報告。查,即內外部核查,指內外部客觀評價碳報告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先由公司內部組織核實查證工作,對數據收集、計算方法、計算過程以及報告文檔等進行檢查,再由有資格的第三方機構對排放數據進行外部審驗,評估碳報告是否正確采用了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標準,評估實質性偏差的風險,最后出具核查報告。
全面啟動碳市場,數據的盤查是難點。企業需要每年開展碳盤查,夯實進入碳市場的基礎。通過碳盤查,把目前的碳排放數據和基準年的數據、同行業同類企業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差距,預測未來的碳排放情況,判斷分配得到的配額是否合理,挖掘優化管理流程的機會。對經盤查識別出的重點排放源要制定減排計劃。這是碳資產管理的第三個重要議題。
碳標簽是將產品在生產、使用和棄置各個階段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用數字、圖標在產品標簽上列示出來,以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碳標簽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可以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商品;另一方面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碳披露是指企業將自身的碳排放信息、碳減排計劃、績效指標等適時適度向公眾披露的行為。企業碳披露有三種路徑:參與“碳信息披露項目”的問卷調查;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碳信息;運用《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企業核算與報告標準》披露碳信息。這三種路徑的開發機構不同,特點不同,但角色上有關聯,指標有重疊,三者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確保企業公開的碳信息遵循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準確性原則,提高信息的質量;如何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增強保護氣候和環境的責任感,愿意負擔因碳標簽的實施帶來的成本和加價,以保證實施碳標簽能達到既定目標,這是碳資產管理的第四個重要議題。
從技術層面來說,節能減排是企業減少碳排放的方式之一。企業主要是通過清潔生產、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合同能源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來進行節能減排工作,這是碳資產管理的第五個重要議題。(1)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進行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建立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推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2)加強節煤、節油、節水、節電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能源計劃,下達能源耗用指標,健全崗位責任制,各部門提出年度節水、節電、節煤、節油指標計劃,上報匯總,主管領導審閱同意后,發布實施。各部門要使用節能科技新產品,努力減少浪費現象。(3)健全各項節能減排管理制度。完善各種計量器具的配備,逐步實行量表記錄,加強能源計量、統計等基礎工作。建立各項節能減排考核辦法,建立并落實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開展能源審計。
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可以享受低息貸款、稅收優惠或技術支持,還可以申請課題資助,用于低碳技術研發和低碳項目投資。節能減排能力將成為企業的一種長期競爭優勢。
碳交易實質上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指標的交易。碳市場交易原理是:各級政府免費發放或者拍賣配額,控排企業在履約年度內測算企業擁有的配額量是否足夠抵消本年度企業的碳排放量,如果配額量多余則可以出售或儲存,如果缺少則可以購買配額或者抵消機制下的信用額度。其中配額是交易的主要標的物,代表了企業在履約年度的排放權利,影響企業的減排和履約成本。在配額分配機制上,如何克服企業數據基礎薄弱,參與碳市場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同時平衡經濟適度高增長和節能減排之間的關系,這是碳資產管理的重要議題,也是碳交易體系中的難題。
碳交易體系的核心要素包括限額設定與覆蓋范疇,配額分配制度,監測、報告、核查(MRV)系統,注冊登記簿系統,交易系統,結算/清算系統,交易制度。配套制度包括價格管理制度,法律法規制度。與企業密切相關的有監測、報告、核查(MRV)系統,注冊登記簿系統,交易系統。監測、報告、核查(MRV)系統用于確認企業的排放量,注冊登記簿系統用于企業上繳配額完成履約,交易系統用于找到同等配額量。MRV系統是最終核實企業排放、確定配額總量和核定企業履約的基礎。要做好兩步:企業自身監測和報告;第三方核查。
我國要充分準備,從制度、技術和法律層面統籌考慮,做好政策設計、能力建設等基礎工作,完善約束力強的法律法規,出臺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與報告標準。在核心要素的設計上,以法律為保障,以減排為目標,以價格為手段,平衡不同行業和區域的差異,引導企業以最小成本實現減排目標。要公開企業排放數據、交易數據、配額分配方案,保持信息的透明度,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些也是碳資產管理的重要議題。
總之,在碳資產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的必修課是:重視碳資產——制定低碳戰略——碳盤查核查——碳標簽——節能減排——參與碳交易——履約——總結和評價,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研究成果: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紡織產業發展研究會立項課題“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構建及其績效評價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